19《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7 22: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大象的耳朵》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波的作品,是一篇短篇童话,讲述了由于大象的耳朵不同于其他小动物的耳朵,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毛病,导致大象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毛病,用竹竿把耳朵竖起来,结果小虫飞进大象的耳朵里,吵得他头痛心烦,最后它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做回了自己。第一学段的阅读课标强调: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篇课文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阶段是为医生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与环境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读准“似、耷、咦”等九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轻声字“似”和多音字“扇”,会写“扇、遇、安”等八个生字的字形,读通句子,注意读好问句。
2.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能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童话故事传达的道理,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插图、各种小动物的卡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所要传达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约5min)
(一)教师出示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勾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引出课文的主人公——大象。
(二)教师将大象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大象身上的特点,认识大象。
师:大象最近好像有一些烦恼,就是与它那两片大耳朵有关,同学们有兴趣去帮帮它吗?
(三)出示课题并齐读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30min)
主问题: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一)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二)教师运用多种识字策略带领学生识字读词
1.认识“耷、竖”字,出示大象和小兔子的插图,分解“耷”字,上面一个大,下面一个耳,就像大象的耳朵那样向下垂;“竖”字下面是一个立,就是直立着的意思。同学们用双手代替耳朵,分别来做“耷拉着的耳朵”和“竖着的耳朵”。
2.认识“咦”字,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小兔子的耳朵是竖着的,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啦?“咦”字左边是个口字旁,口字旁的字你还认识哪些?(呀、啊、哇),口字旁的字大多都与语气有关,咦表示惊讶的意思,读的时候也要读出惊讶的语气。
3.认识多音字“似、扇”,似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sì时,有好像、比较的意思,可以组词相似、似乎;当它读shì时,又多指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的意思,文中的扇子似的,就是形容大象的大耳朵像扇子一样。扇字也是一个多音字,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扇”字,同学们去找一找,比较两个扇有什么区别。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理清事情的起因
师:大象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对大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呢?)
2.抛出疑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来说大象的耳朵,大象的耳朵是不是真的有毛病呢?它做了什么?(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随文识字“竿”,出示“竿”字的篆书,上面的竹字头像两根竹子,所以竿通常是用竹子做成的,结合竹竿的图片进行理解)
3.通过找关键词句,说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三、写字的教学:扇、遇、痛、兔(5min)
(一)按结构分类:“扇、遇、痛”是半包围结构,“兔”字是独体字
(二)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半包围结构字的不同点(“扇”和“痛”都是左上包围结构,应该先写外面,再写里面;“遇”是左下包围,应该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同时强调走之底的写法是点、横折折撇、捺)
(三)结合图片、甲骨文和熟字“免”学写“兔”字
第二课时
四、再读课文,品味细节
(一)读第1-5自然段,感受大象的不以为然(6min)
师:大象先遇到了谁呢?(小兔子),教师将小兔子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1.同桌之间相互扮演大象和小兔子进行对话
2.请一组同学示范朗读,思考小兔子和大象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引导根据大象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他的不以为然。(你能学学大象的语气说说你知道的“生来就是那样”的事物吗?)
(二)读6-8自然段,体会大象的不安及其心理变化(6min)
师:大象继续散步,走啊走啊,它又遇见了哪些小动物?(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将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它们都说?
1.圈画出描写大象反应的关键词句(不安、自言自语、语言)
2.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大象,你心里会怎么想?
(三)读9-12自然段,大象做了什么改变让耳朵竖起来?结果怎么样?(8min)
1.大象做出了什么举动来让耳朵竖起来?(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大象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大象的耳朵终于竖起来了,它的烦恼也解决了吧?”
3.学生想象虫子飞进大象耳朵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随文识字舞、痛、烦。(出示“舞”字的甲骨文,就像是像一个人张开双手,拿着两条牛尾(或鸟翎、草把子之类)在表演;“痛”字的偏旁是病字旁,我们身体病了就会痛,可以组词头痛、肚子痛、悲痛;“烦”字,左边一个火,右边一个页,页表示与头部有关,火烧着头部,表示苦闷,急躁)
(四)读13自然段,感受“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所蕴含的道理(8min)
1.梳理大象想法改变的句子(我生来就是这样啊—不安、自言自语—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头痛、心烦—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
2.理解大象的话“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分组讨论,说一说“人家”是谁,“我”是谁,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要学会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
五、根据提示讲故事(8min)
六、写字的教学:安、最、慢、根(5min)
(一)将汉字按结构划分:“安、最”是上下结构;“慢、根”是左右结构
(二)注意“安”“最”两个字中间一横要写长
(三)注意“慢”字中间的四要写扁,“根”字的木字旁捺要变点
七、布置作业
1.说说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1.第一课时字词的学习部分和对课文整体的梳理部分,两个环节不连贯
2.不知道怎么去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