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伊索寓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4 21: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惊慌失措”、“一贯”、“戒心”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故事寓意。
3.发挥学生想象,联系实际,对比故事中主人翁形象,深化故事寓意。选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讲述。
4.学习作者以浅显文字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这三则寓言的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难点:读懂每则寓言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寓言的警示意义。
3.组织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揭示寓意、复述故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有所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学法运用指导,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初读感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几则成语故事,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的寓言故事中,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寓言是什么呢?伊索寓言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出示:
(说明:使学生知道到底什么是寓言。)
(说明:指导学生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一、二项学习任务。
(1)出示生字词语
(ppt课件出示):
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结合字形、组词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出示学生书写生字练习,纠正错字。过渡:哪些生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贯 ,贯由毌和贝组成,框代表古币,中间的一竖代表古币中的孔,一长横穿孔而过,下面的贝代表钱币,贯的本义是串钱的绳子。
重点地检测“馋”“酸”字书写。区分“慌”和“谎”字,注意读音和部首的不同,分别组词。(慌 慌张 惊慌 谎 说谎 撒谎)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三则寓言,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错的地方同学进行纠正;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浏览全文,看文中讲了哪几个寓言故事?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就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说明: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则寓言的主要意思。知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品读《狐狸和葡萄》,看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狐狸和葡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学习《狐狸和葡萄》
1.自由读这则寓言,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读完了,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葡萄是酸的吗?从哪里看出来?想象一下,成熟的葡萄是什么样子的?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板书:想尽各种办法 吃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说明:这一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狐狸到底想了多少办法够葡萄,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中,理解了“想尽各种办法”的意思,朗读时自然声情并茂。)
4.狐狸费了那么大的劲儿,结果却一无所获,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5.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狐狸是怎样说的呢?
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板书:吃不到 酸的?
(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它不想让人认为它无能, 它不想让自己太难过,自我安慰一下。)
小结:原来它歪曲事实的目的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啊。真是自欺欺人。
7.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1)这是一个假借的故事,读着它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狐狸的影子 自欺欺人)这正是寓言中所揭示的道理(屏显齐读)
(2)教师总结:自我安慰可以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但不可以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要正视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明: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狐狸的形象,能更深刻地领会寓意,也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8.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学习《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时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联系故事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第二课时
(三)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继续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学习《牧童和狼》和《蝉和狐狸》
1.提出自学要求: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是怎么学习《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的。学生说学法后再出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这两则寓言,完成表格填空。
  故事大意   寓意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说明:三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前面讲述故事内容,最后用一句话揭示寓意,这一步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学习《牧童和狼》:
(说明:这则寓言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体会时先找到哪处就谈哪处,教师相机引导,把需要重点理解的几个地方指导学生理解了,读出感情来。)
预设:(1)老师想很多同学都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对它再熟悉不过了,谁来说说故事大意?
  (牧童多次大喊“狼来了”欺骗村民,最后狼真的来了,也没有人去帮他。)
到底有没有狼?出示:
这是一个什么句?(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请同学们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牧童说谎,以捉弄村民为乐。) 出示:
理解“惊慌失措”, “措”是什么意思。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不知怎么办才好。措,措施、方法。)
(2)对“牧童谎称狼来了”这种做法,同学们有何看法呢?
  ★他很不诚实。
★谎言是得不到他人的信任的,相反,只会带来惩罚与报应。
(3)读一读,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①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②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怎么读好牧童的两次大叫,我们先来比较两次“狼来了”牧童和村民的不同表现: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帮忙(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说明:这么一比较,牧童和村民的表现就一目了然,没有狼时,牧童以捉弄别人为乐,大叫“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打狼,才知道牧童在说谎,都很气愤;当狼真的来了时,牧童又大叫“狼来了”,这次说了真话,村民们却再也不相信了。为下面理解牧童因为说谎话而自食其果做铺垫。)
(第一处,牧童不顾村民们听到叫声 毫不迟疑赶来打狼的紧张,而捉弄村民们,实在令人气愤。要读出牧童无知,恶作剧的感觉。第二处,狼真的来了,牧童非常害怕、着急,轮到他惊慌失措了。要读出这种情感。)指导读好牧童两次大叫。
板书: 狼没来 帮忙 狼来了 没人帮忙
(4)你能把这则故事读好吗?读出牧童捉弄村民的得意和狼来时的惊慌。
(5)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谎,以捉弄别人为乐。)
板书:牧童: 说谎
(6)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7)所以,让我们牢记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迪,做一个诚实的人。——(齐读寓意)
出示:
4.学习《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按照学习前两则寓言的方法自学。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说明:这则寓言更以学生自学为主,以下设计的几个问题,学生谈体会时先找到哪处就谈哪处,谈完后就有感情地读一读,谈不到的地方教师因势利导,把需要重点理解的几个地方指导学生理解了,读出感情来。)
①说一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就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②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③狐狸是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出示:
(狐狸故意赞叹,狐狸一连对蝉说了四个“您”,“多美妙”“真”“天才”“歌唱家”“动听”等,几乎能用的好词都用上了。)板书:狐狸 故意 赞叹
狐狸为了骗蝉,说了那么多花言巧语,有感情地朗读狐狸的话。
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奸诈、花言巧语、口蜜腹剑)
④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聪明、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板书:聪明
   出示:
“有诈”是什么意思? 蝉扔树叶试探狐狸,多聪明呀!谁来读读这句话。(找几名学生读句子。)蝉这么一试探,狐狸就露出了真面目,我们再读读蝉的话。出示:
谈谈你的理解。相机理解“戒心”。
蝉善于观察,因为同伴的受害而对狐狸怀有戒心,才没有上当。板书:蝉 善于观察
⑤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蝉”善于观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中圈套的蝉反之。)
⑥让我们牢记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迪。 出示,齐读
板书:吸取教训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对比《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与《蝉和狐狸》中的蝉的形象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现在谁再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为什么《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中的蝉却没有受骗?
  (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观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4.你从乌鸦和蝉的不同结局中明白了什么?
(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就会上当受骗。平时善于观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就不会上当受骗。)
5.生活中有没有狐狸这样的狡猾奸诈、花言巧语的小人?遇到这类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说说话中的例子。(怎样做,平时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被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就不会上当受骗。)
(说明: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比较,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此举更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寓意,同时比较也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拓展阅读:
引导:同学们,小故事,大道理正是《伊索寓言》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这些寓言就这样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魅力不减,难道仅仅是因为有趣很精炼吗?我们来看看一位评论家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出示:
伊索寓言的魅力更是无穷,老师又搜到了其中的两则,请大家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出示:
学生自由读寓言。说说这两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明:这一步拓展阅读,既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了《伊索寓言》的魅力,简短易懂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大道理,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受到思想教育。)
(七)结束语:大家有这么多的感想,恰恰就是寓言的魅力!我们来读读伊索寓言的译者的一段话——《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每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同时,能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智慧。我们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朋友听听,分享我们的收获。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丰富,我们对寓言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下课!
(八)板书设计: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狐狸 想尽各种办法(吃)
吃不到 葡萄 (酸的)?
牧童和狼
牧童 (说谎) 狼没来 帮忙
狼来了 没人帮忙
蝉和狐狸
狐狸:故意 赞叹
蝉: 聪明、善于观察 吸取教训
附《伊索寓言》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会写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2.选字填空
慌 谎 ( )话 ( )忙 ( )乱 撒( ) 惊( )失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狐狸 葡萄 酸的 一贯 掺杂 歌喉 说谎
圈套 粪便 戒心 喉咙 惊慌失措
三、我会思考
1.读过这三则寓言,你觉得哪则最有趣?为什么
2.中国的寓言故事也有很多,你能写出几个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补充材料: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三则伊索寓言学完了,回想这课的教学轻松却不失深刻。三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考虑,去回味。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填补文本空白。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经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当狐狸想尽方法也没吃到令它直流口水的葡萄时,它的内心世界一定有着丰富的话语。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之后,故事的寓意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2.注意故事对比。《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身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考虑: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在揭示寓意的时候,学生虽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读出来,甚至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当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学生竟一时无法回答,使课堂气氛一度沉闷。
教学建议:在寓言故事中,作者常会有意或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这就为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间。《蝉和狐狸》中,我应该也可以安排个想象,当有一天蝉和乌鸦相遇了,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对寓意能有个性化的理解。另外,寓言故事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故事进行扩写,也能起到启迪思维、加深寓意理解的作用。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寓言往往都是小故事中包括大道理。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知识渊博,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乃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狐狸 葡萄 酸的 一贯 掺杂 歌喉 说谎
圈套 粪便 戒心 喉咙 惊慌失措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我们学习《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时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联系故事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哪里有什么狼!
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就像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看起来很小,却能取出各种有趣的好东西,而这些东西的深刻道理通常要比口袋本身大上好几倍。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农夫与蛇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正确
规范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