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嫦娥奔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4 21: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奔”,并理解“奔”在这篇课文中读“一声”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概括文意,复述课文。
3.结合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理解叠词在文中的作用,并积累AABB ABAB形式的这两类词语.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接济” 、“周旋”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通过对逢蒙的认识,感受到嫦娥的优秀品质,学习她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从而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借助工具书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2.结合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理解叠词在文中的作用,并积累AABB ABAB形式的这两类词语
难点: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手法,通过对逢蒙的认识,感受到嫦娥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落实生字词语。指名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推进学生思考、概括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创设情境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反衬写作手法,从而体会嫦娥的优秀品质。
3.学习复述方法,同学互讲、指名声情并茂面向全班讲,并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赏“月”吟诗,激情导入
1.投影出示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2.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句,让学生填空背诵。
3.月明星稀的中秋夜是多么迷人!关于这天的月亮,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呢!那就是——《嫦娥奔月》。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强化多音字“奔”:奔——奔向,在这里读“bēn”。
(二)借助预习单一、二项学习任务,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逢蒙 贪婪 接济 百宝匣 树影婆娑
周旋 疾步 凝望 企 盼 翻箱倒柜
A重点纠正匣xiá、逢 páng蒙的读音。
B结合图片《月之图》理解树影婆娑的意思。
C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词语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皆语文,通过观图使学生更形象的感知到词语意思,并不是机械背诵.)
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
老师提出要求:认真倾听的同时,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相机指导,做到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扎实有效推进基础知识落实的同时,让学生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勤于思考。)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嫦娥的美
1.从图引入,初读第六小节,感受嫦娥奔月场景美。
(1)(课件出示文中奔月图)欣赏,请大家认真仔细的观察,然后用文中的词语说一段话。
(2)说的真棒,那么像这种飘飘悠悠、碧蓝碧蓝【AABB ABAB】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生汇报,教师适时评价。我们学习语文就应该注意积累,认真观察,并且不仅学会积累,还要学会运用!
(3)那么课文中对于这两个词语是怎样运用的呢?请你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标划出相关段落。
(4)出示投影。请生读。同学们听了她的读,再结合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景美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5)置换法:出示含有“飘飘悠悠——飘悠、碧蓝碧蓝——碧蓝”不同的两个句式,对比读相关语句。总结出使用叠词更形象的写出了嫦娥升天时的姿态美,与夜空的场景美,从而衬托出了嫦娥的心灵美.
(6)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六小节.
(设计意图:这一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叠词的积累学生掌握不少,但是对于叠词的特点与使用妙处,用语言表述过于抽象.通过场景的细致观察、有感情的朗读以及词语的置换,能让学生渐渐融入到此情此境,感受到叠词的奥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语:教育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五)复习回顾
1.听写课后生字词语。
2.小组内改评.对于出错频率较多的词语,结合理解词语意思,重点全班指导.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六)精读感悟,感受嫦娥的美
1. 精读4-8自然段,感受嫦娥的心地之美.
如此美的画面,如此美的文字,“嫦娥奔月”仅仅是这些美吗?画中的主人公嫦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符号,标出文中描写嫦娥的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想想嫦娥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读书感悟,留下你思考的足迹。
(设计意图:着力推进高年级学生默读训练,注意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学习通过重点词语,读出自己感受,从而能学习到正确的思维方法。)
(1)生默读思考,师巡视指导.
(2)请生汇报有关描写嫦娥的相关语句,教师根据汇报适时出示幻灯课件。
【汇报一】幻灯出示: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引导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美丽善良”“接济”谈体会)
A抓住“接济”一词请生展开想象,分小组讨论交流嫦娥是怎样接济乡亲们的,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她的善良。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给予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
B指导有感情朗读。师板书(美丽善良)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整体把握而不是理性的机械的分析。因此,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嫦娥会给予贫苦乡亲们怎么样的帮助?食物、钱财、药品、衣服等,从而理解到“接济”一词在文中的意思,进而感受到嫦娥的善良、美丽,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汇报二】幻灯出示: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师:这里面出现了一个叫逢蒙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有哪些词语能体会到逢蒙的奸诈贪婪? 师板书(奸诈贪婪)
A抓住“假装生病”“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等词体会逢蒙的奸诈贪婪。
B从这些词语中,难道你仅仅看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那还能体会到嫦娥的什么?体会出嫦娥的(勇敢机智 有勇有谋)
C这些的写作手法叫做反衬。 板书:(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 设计意图:这是一处教学难点,在学习课文中进行写法渗透,并通过这种反衬更加表现了嫦娥美丽善良。)
D抓住“周旋”一词创设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出嫦娥的优秀品质。出示幻灯:
a在逢蒙苦苦哀求她时,嫦娥会怎样? 从这里你能看出嫦娥是怎样的人?
b在逢蒙拿出宝剑威逼她时,嫦娥会怎样?从这里你能看出嫦娥是怎样的人?
采访扮演嫦娥者: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生说)
师:从这里你能看出嫦娥的什么?
生答(聪明、机智、勇敢 舍己为民 为民造福)
师板书(为民造福)
(设计意图:这一处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并通过语言、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老师抓住时机进行采访,其实是让学生有个思维整合的过程,总结出嫦娥的优秀品质。)
【汇报三】幻灯出示: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
指名读,谈感受
(与后弈的感情深厚,情感真挚)
2.说话练习,整合嫦娥形象。
读到这儿,你能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吗?请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随着对嫦娥的深入了解,再抛出这个问题,能让学生们脑海中把对嫦娥的形象进行全面整合,为下一步复述课文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3.共同纪念嫦娥,再次感受嫦娥形象。( 品读课文第8小节)
乡亲们那么想念嫦娥,让我们一起看看乡亲们是怎样来纪念嫦娥的吧,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归纳总结 指导复述
1.哦,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原来过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的呀!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分别知道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也已经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学习神话故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这神话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下面请看大屏幕:
2.指导复述:(幻灯)复述故事要求:
A.文脉清晰:抓住故事的起因、 经过、 结果。
B.抓主舍次:抓住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词语、句子、情节进行复述,次要的内容可以舍弃。
C.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注意:如果能做到这些会被评为★★★★★故事大王。
3.同位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5.评出故事大王
(八)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许多版本,并且咱们国家还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
1.课下搜集其它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或者阅读你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并把它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2.学习文中的反衬手法,练写一个小片段。
(九)板书设计:
9.嫦娥奔月
景美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人美 美丽善良 为民造福
反衬
逢蒙 奸诈贪婪
附 10《嫦娥奔月》预习单
1.生字练习。用钢笔认真书写课后第二题。并做到读写正确。
2.读书练习。
本课共( )个自然段。课文:我默读了( )遍,朗诵了( )遍。 朗诵情况对应评价:流利有感情( );非常流利( );流利( );正确( )
我所不理解的词语有﹍﹍﹍﹍﹍﹍﹍联系课文内容尝试理解所得﹍﹍﹍﹍﹍﹍﹍﹍﹍﹍﹍﹍﹍﹍﹍﹍﹍﹍﹍﹍﹍﹍﹍﹍﹍﹍﹍﹍﹍﹍﹍﹍﹍﹍﹍﹍﹍﹍
3.走进课文。
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读课文后我的感受是---------------------------------------------------------------------
---------------------------------------------------------------------------------------------------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进而“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这节课重点抛出“嫦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自己品读、小组合作、创设情景等得出嫦娥具有美丽善良、为民造福这样优秀品质的结论。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老师成为了穿针引线的人。
2.第六自然段的场景描写,同样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不仅里面有需要掌握的叠词,同时渲染的氛围让整篇课文的意境非常美。因此第一课时重点放在了此环节,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余下的环节更是节节顺利。
3.反衬手法的渗透,不仅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掌握了习作技巧,同时通过情景的创设、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采访的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而高效,学生们更深刻的感受到逢蒙的奸诈贪婪,嫦娥的美丽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不足之处:反衬写作手法指点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