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生动景象,在反复吟诵、回味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因为孩子年龄还比较小,缺少生活实践体验,平时学诗歌主要是熟读、背诵诗歌及诗意,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古诗包含的感情及蕴含的意境还有待老师引导。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分组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的情况。
2. 采取智囊团献计策、分组合作探究、比赛、绘画、收集资料小能手评选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3.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绘画、默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感悟古诗,从而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生动景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生动景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2.完成预习单。
3.准备画画本。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起兴趣:
1.导入:放音乐,教师配乐激情讲述关于作者贾岛《推敲》的故事,说说故事中贾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谨的文学创作态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大家齐读课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随机播放课件):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字体从四面八方飞入,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
2. 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古诗呢?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总结需要掌握的问题: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要掌握重点词的意思、诗句的意思。古诗蕴含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学生预习单,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第一关:和字宝宝交朋友。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隐者 不遇 童子 云深
①正确读词。
②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关:我会朗读古诗。
(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2)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
(3)再读古诗,做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第三关:我会感知古诗的内容。
简单交流: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引导:说说古诗中写了哪些人、事、物?)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智囊团献计策:我会学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点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1)分组交流“我读懂了什么?”尤其是说说重要的词意和这首诗的诗意。
(2)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2.我是小小表演家:(在表演中感悟古诗意境及问答式结构)
(1)小组进行准备阶段:
展开想象,说说你推测诗人可能会提哪些问题?童子是怎样回答的?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两人对话的情景,体会诗人的轻松自然、亲切随和及童子的天真可爱、对答如流。如:
①我来拜访xx,请问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②你师傅在哪里采药?你是他徒弟,麻烦你能带我去找他吗?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③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想象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诗人抬头仰望,看到山的幽深,树木茂盛,云雾弥漫,诗人有些失望,可又陶醉于山林、云雾美景,……)
(2)分组表演诗人和童子的对话,感悟意境。
(3)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
(4)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指导朗读。
3.打擂台:我能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1)读完全诗,你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引导全班思考、交流:
诗人对隐者有着怎样的感情?说明理由。
②隐者为什么要归隐?说明理由。
③诗人为什么要执意寻访隐者?说明理由。
(隐者归隐,沉醉于山林之中,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诗人亲自拜访,对隐者充满了仰慕、敬意。)
4.百事通,我知道:诗人为什么寻隐者不遇?
(1)寻隐者不遇的原因是隐者“采药”,而且“云深”,结合过去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引导学生弄清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不容易找到隐者。
(2)说说作者的情绪变化过程。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我有百宝箱:
(四)巩固、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你还读过诗人贾岛的哪些诗?分组诵读、交流。
3.你还收集到哪些诗人的诗?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听。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想一想古诗和记叙文有什么不同?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彻底失望
第二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复习导入:
1.配乐、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寻隐者不遇》。
2.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池上》、《小儿垂钓》,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这是写什么的古诗?(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将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体现乡村儿童的古诗。
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学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4.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第一关:生字关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一类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所以引导仔细观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对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投影出示词语: 骑黄牛 振林樾 捕鸣蝉
指名读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第二关:朗读关
3.检查朗读古诗。
(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2)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
(3)再读古诗,做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齐读。
第三关:整体感知关
4.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简单交流:读完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会说:
1.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出示投影,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着黄牛)
牧童不仅骑着黄牛,还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指名说。你从哪儿知道的?
(2)随机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思,展开想象,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同桌交流。指名说。
(4)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把前两行诗美美地读一读。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美丽的风光,突然,他不唱了。为什么呢?投影随机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指名读。指导朗读,要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读出节奏、韵味。
我会演:
2.这一切,都被诗人看在眼里,你能结合古诗的意境表演一下吗?分组表演。
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3.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你们觉得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请谈谈理由。
我会分析:
作者袁枚刻画人物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谁来说一下,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让学生通过“振林樾”与“闭口”、“骑”与“立”的对比,感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诗句中展现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美好画面。)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巩固、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你还读过诗人的哪些诗?班级交流,品读。
3.我是小画家:
展开想象,试着把这首古诗用绘画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所见
清·袁枚
骑黄牛——振林樾——捕鸣蝉——闭口立
喜爱:田园风光
附《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仿写:骑、振、蝉
二、写写我所了解的作者贾岛:
三、我会读。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四、我会质疑:
四、我会积累:
我还收集了诗人贾岛写的一些诗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在学习《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认为有两点处理地比较满意:
(1) 分角色表演,感受古诗问答式结构。
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不仅感受到本诗的结构是问答式结构,还加深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组同学表演后,其他组纷纷补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表演越来越好了。
(2)联系所学知识,结合诗的题目和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
通过探究,发现寻隐者不遇的原因是隐者“采药”,而且“云深”,结合过去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学生很容易弄清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不容易找到隐者。
2.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学习《所见》一诗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池上》、《小儿垂钓》,感受诗中塑造的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诗,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也是一首体现活泼可爱的儿童和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歌。
3.领会对比手法的妙处。
我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袁枚刻画人物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学生体会通过“振林樾”与“闭口”、“骑”与“立”的对比,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好画面。
不足之处:对作者写《寻隐者不遇》时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够深入。课前应充分收集资料,了解作者情况。
教学建议:
通过补充《推敲》一文,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贾岛对文学创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适当补充因为与韩愈结缘,贾岛还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未中的坎坷经历,从而明白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流露出对隐者仰慕、钦羡之情。
本课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意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的情感的力量,做到以情感人。这就要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品味、感悟,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总之,学生容易理解的,放手让学生学;不好掌握的,教师要注意引导,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记下了我读书时的疑问:
1. 古时候,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是隐士,你还知道哪些人
2.我还有一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