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陶校长的演讲》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4 21: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陶校长的演讲
一、教学要求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9个生字“否、锻、炼、垒、德、需、励、鞭、策”,指导书写。会认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堡”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从陶校长言真意切的演讲中体会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了解演讲的特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使其不断进步。
4.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9个生字,并指导把字写规范。重点指导“锻、炼、德、策”的书写。
2.了解演讲的特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3.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从陶校长言真意切的演讲中体会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2.学会运用关联词语“即使……也……”,“既要……也要……”
3.能够完整地复述课文。
四、教学准备:
1.录音带(配乐背景音乐《钢琴曲》)
2. 多媒体课件
3.陶行知画像、陶行知先生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我们都预习了,谁能向大家介绍“陶校长“是谁呢?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4.教师补充:
出示陶行知先生的画像。简介陶行知先生生平和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5.听演讲(录音范读)
  6.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它具有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的特点。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字写字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的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生字较多,难写易错,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生字的间架结构,各部分的大小变化,以及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德、炼、锻”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垒上下结构,上大下小;“炼”右边不能写成“东”。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1)出示词语:
否则 锻炼 堡垒 公德 私德 激励
鞭策 承担 值勤 源泉 需要
(2)指名认读,分组读,齐读。
(3)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他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出示填空:
     课文开门见山提出了( ),接着,分别要求学生从( )、( )、( )和(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最后,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取得( )。
4.检查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把课文读正确。不正确的及时纠正。注意“锻、炼、鞭”都是前鼻音,“炼、垒、励”的声母都是边音“l”,不能读成鼻音“n”。
(2)再指名分读2——5自然段。要求读得通顺。
(3)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体会关怀之情
1.理解“第一问”(问身体)
(1)快速朗读本段:思考,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题呢?(边默读边圈画文中的词句)
(2)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因为……有了……才有……否则……都……
(4)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你能不能用一个句子,代替“否则”?(没有健康的身体 ,一切…… )
(5)很好,那谁能用“有了……没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的区别呢?
(6)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有好的身体真好啊!那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7)“两个离不开”,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堡垒”。
(8)指导读出激情。引读本段,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9)指导复述本段。
(9)小结,归纳本段学法。
①这一段文章,先是设问,然后是解答,再是希望。
②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学的:
A.看清设问的是什么。
B.读一读,找出解答。
C.标出关联词,体会“有和没有”的区别。
D.找出怎样才能提高,标出关联词,朗读理解。
E.找出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
F.读出感情,激情复述。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问(问学问)
(1)出示学习要求:①问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希望什么?理解重点句子“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2)小组交流讨论,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3)指定其中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①速读本段,找出解答。
②标出关联词:因为……有了……才能……
③重点朗读理解“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④希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3.自学第三问(问工作)、第四问(问道德)
(1)交代方法(按学习“第一问”的方法学习)。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①说说这两段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②点拨关键处:公德 ——公共道德观念。
私德 ——个人的品德修养
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③用“即使……也……”, “既要……也要……”各说一句话。
(4)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讲读最后一段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课文的最后一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关联词,想想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每天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弄清激励和鞭策的意思,进一步理解“每天四问”。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
1.填空总结
  (1)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2)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和()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在()、()、()、()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2.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五)演讲(复述)训练:
1.略作准备,同桌试讲。
2.指名演讲。要求:(1)要抓住要点,特别是每一问中“解释原因”的内容。(2)语句通顺,有激情。
按要求演讲,及时评议。
(六)内化拓展:
1.交流:现在我们以陶校长提出的这“四问”为标准,结合实际,以某一天为例,检查自己在这四方面是否有进步,有,进步在什么地方?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根据自身实际,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自己的××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这样问?以后打算怎么做。(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七)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生命之本   实现理想
每天“四问”   学问→前进活力的源泉 造福社会
工作→培养责任心  锻炼能力
道德→做人的根本   国家发展
激励 鞭策→长 足 进 步
附《陶校长的演讲》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区别这些字形,并组词。
 练( ) 历( ) 保( ) 便( )
炼( ) 励( ) 堡( ) 鞭( )
 否( ) 得( ) 拔( ) 即( )
若( ) 德( ) 拨( ) 既( )
三、我会读
1.初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哟。
2.再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3.带着问题速读课文,试着在文中标出答案。
问题:(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他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 )你没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每个人( )讲究“公德”, ( )讲究“私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感悟陶校长“每天四问”的具体内容。课上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陶校长的第一问,然后归纳学法,“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提出希望”,半扶半放让学生合作学习第二问,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其它二问。由于结构清晰,内容简单,课堂上自学效果比较满意。另外,我补充了陶校长演讲的时代背景,更加深了学生对每天四问的理解,明白了陶校长是为了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这篇课文的内容言真意切,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还培养了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好习惯,使其不断进步。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有感情朗读指导有些欠缺,学生朗读不到位,不能更好的表现课文的内涵。学生在课堂中朗读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掌握程度的一种体现,课文内容把握深了,他们读的就很投入,很到位,反之,是读不出什么味儿的。我们今后应该在课堂多培养孩子朗读能力,这样,其实也能看出孩子在课堂上是否集中,他们的朗读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那教师在课堂就能把握得当。
正确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