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见的酸和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7-25 08: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和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寿光市化龙初中 李桂芬
学习目标
1、记住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2、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3、明白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归纳酸的通性
4、会熟练书写酸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酸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对相似性质的总结
教学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实验仪器和药品:
学生分组:每张桌上摆放
仪器:试管8支、试管架、温度计、镊子、滤纸、烧杯
药品:一瓶浓盐酸、一瓶浓硫酸、一瓶水、稀盐酸、稀硫酸、石蕊试液、酚酞试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锌粒、石灰石、生锈铁钉
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以“345”为原则的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探究
火眼金睛:慧眼识酸
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并自选试剂进行验证,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锌粒、石灰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自主探究后自主回答:
生甲:分别取被测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如变红,则证明为稀盐酸,反之为NaCl溶液;
生乙:分别取锌粒少许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被测液体,如有气泡冒出,则证明为稀盐酸,反之为NaCl溶液;
生丙:分别取石灰石少许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被测液体,如有气泡冒出,则证明为稀盐酸,反之为NaCl溶液。
教师设问:(1)为什么不用酚酞来区别?
生: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2)第二小组是用石蕊来鉴别,那么你能否告诉我通过你的探究你认为是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生:是H+使石蕊溶液变红
师:你是通过怎样的分析得到的结论呢?
生:……
师: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引入】趣味导读:有一天,小新和妈妈做晚饭,其中一道菜是洋葱猪排,小新负责准备配料~~洋葱。结果,他一边切洋葱,双眼不停的流泪水。这次的经验,让小新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洋葱会释放出“催泪气体”呢?
有一次,小新和妈妈去图书馆,一向调皮捣蛋的小新,这次却认真地查阅起来,希望可以找到那产生催泪气体的原凶。经过一番追查,小新终于明白当洋葱被切开时会把细胞破坏,细胞里的酶会把一种无味的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硫酸。硫酸属于刺激性物质,它就是刺激眼睛流出眼泪的原凶。
“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汽车电瓶中含有硫酸,食醋中含有醋酸,汽水中含有碳酸……”聪明好奇的小新默默的想着,“为什么同样是酸,他们区别这样大呢? ”好了,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和小新一起开始探究吧!
二、课堂探究
(一)、浓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的探究
(1)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颜色 状态 气味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浓盐酸
浓硫酸
找两同学到黑板前探究后回答:
生甲:(浓盐酸)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白雾;
生乙:无色、粘稠状液体、无味、无现象。
交流讨论:
(1)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生:是因为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
(2)一瓶浓盐酸如果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怎样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呢?
生:一瓶浓盐酸如果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3)浓盐酸应怎样保存?浓硫酸呢?
生:浓盐酸应密封保存。
师:那浓硫酸呢?从本实验当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看谁猜得出】“此人生来脾气躁,遇水就会发高烧;你若不小心招惹他,定会把你来烧焦。”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生:浓硫酸
师:对,就是浓硫酸,浓硫酸真有这么可怕吗?让我们继续探究。
(二)、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腐蚀性的探究(小组长选派一名同学操作一名同学按实验要求把关,其余同学做好观察、纠正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温度计示数和滤纸的变化)
取一支温度计,观察并记录温度,然后将温度计的水银球一端伸入浓硫酸中约1-2厘米观察记录温度,取出带浓硫酸的温度计在空气中水平转动几次(注意:不能让浓硫酸接触皮肤和衣服),再竖直悬空(水银球向下)观察温度。
把温度计平放在桌面上,水银球放在滤纸上,用折叠几次的滤纸擦净(注意:用力不能过猛以免将滤纸擦破),将滤纸放在一边,观察现象。
教师演示并找一同学观察实验前后温度计示数
(实验前)生:120C
(试验后)生:180C
生:温度计示数升高;
(用滤纸擦后)生:滤纸变黑。
交流讨论:(结合课本第52页,找到答案)
(1)为什么会出现温度计上升和滤纸出现你所观察到的变化呢?
生: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沾在温度计上的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温度计示数上升;滤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2)稀释浓硫酸时,应如何进行稀释?
生: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3)一瓶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怎样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呢?
生:一瓶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知识慢镜头】在金属加工时,工人师傅常用稀硫酸或稀盐酸进行“钢铁酸洗”,以除去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但酸洗的时间不能太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想一想它是谁
游戏:(有ABCD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现有装稀盐酸的“游泳池”, ABCD四个同学在游泳池中的表现如下图所示,请同学们在表上填上“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铜、铁、锌、镁)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运动员 变化
A
B
C
D
生自主完成后回答:
甲:镁 Mg+H2SO4=MgSO4+H2↑
乙:锌 Zn+H2SO4=ZnSO4+H2↑
丙:铁 Fe+H2SO4=FeSO4+H2↑
丁:铜 无气体产生
讨论交流:
(1)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生:性质:酸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产生气体;
原因: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这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盐。
(2)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你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例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等。
【过渡】在刚才的知识慢镜头中我们知道,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来酸洗钢铁从而达到除锈的目的,那么它是怎么来除锈的,怎么反应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四)、实验探究:除锈专家
实验: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稀盐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学生自主探究后自主回答
生:(稀盐酸)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
(NaCl溶液)无现象
(Na2SO4溶液)无现象
(水)无现象
交流讨论:
(1)这个对比探究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通过对比证明了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2)在本实验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是什么问题?
学生发言会出现多种内容,但最关键的问题: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一段时间后还可能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取用的稀盐酸的量不同。
(五)、盘点收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方面有什么收获呢?
(六)、有效训练
1、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  )
  A.酸性  B.吸水性  C.腐蚀性  D.氧化性
2、分别盛有浓硫酸、浓盐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挥发),则两瓶溶液              (  )
  A.质量都变小了    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了
  C.质量都变大了    D.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了
3、下列各种处理浓硫酸方法正确的是          (  )
  A.不慎把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B.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C.为了使用方便,浓硫酸可以存放在敞口的容器里
D.在10mL量筒里取9mL水,再慢慢地向量筒中注入1mL浓硫酸溶解后配成1∶9的硫酸溶液
4、各种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 )
A.都含有酸根 B.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C.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D.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学生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当时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什么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了几个小洞,这是因为 。
(完成后1、3、5组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誊写答案,2、4、6组评定,最后教师点评。)
1、B
2、D
3、B
4、C
5、2HCl+CaCO3=CaCl2+H2O+CO2↑ 2Al+6HCl=2AlCl3+3H2 ↑
6、水分蒸发,稀硫酸变成浓硫酸,浓硫酸有脱水性(腐蚀性),所以衣服被烧上几个小洞
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只有形成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希望我们同学们端正态度,形成科学的方法,使自己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乐学、会学,掌握科学的知识,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课后提升
1、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请根据所给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结论。
2、课外探究活动:寻找新的指示剂(玫瑰花汁、紫包菜汁分别与食盐水、食醋作用,记录变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