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习题选有参考答案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夏天的中午,如果往太阳曝晒下的花木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的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C.水滴好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D.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
2、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
A.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6、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形成于(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觉中枢
7、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8、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9、如图所示,此时有一束平行光线射向一块凸透镜形状的玻璃砖。光束通过玻璃砖后(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的光束
C.变为会聚的光束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11、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向2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12、在图所示的示意图中,所属视力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是( )
A.远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1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A. 投影仪的镜头 B. 一个放大镜
C. 照相机镜头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
15、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是 ,能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是 。
16、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 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_ __(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__ __(填“物距”或“像距”).
1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做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用,将光屏适当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18、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凸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9、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填“实”或“虚”)像.
20、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凸透镜斜放,其主光轴与水平成45°角,F是焦点。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线BO与水平成45°角,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明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明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
。
(3)实验过程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皮的明明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所示,明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五、计算类题。
23、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2022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习题选有参考答案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夏天的中午,如果往太阳曝晒下的花木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的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C.水滴好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D.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
【答案】C。
2、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
A.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答案】B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答案】B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答案】D
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答案】D
6、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一系列折射后,物像形成于(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视觉中枢
【答案】B
7、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答案】B
8、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9、如图所示,此时有一束平行光线射向一块凸透镜形状的玻璃砖。光束通过玻璃砖后(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的光束
C.变为会聚的光束 D.无法确定
【答案】C。
10、如图所示,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答案】C
11、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向2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12、在图所示的示意图中,所属视力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是( )
A.远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答案】C
1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A. 投影仪的镜头 B. 一个放大镜
C. 照相机镜头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二、填空题。
1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________,“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________位置。
【答案】凸透镜;焦点
15、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是 ,能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是 。
【答案】凸 照相机 投影仪
16、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 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_ __(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__ __(填“物距”或“像距”).
【答案】凸透 实 物距
1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做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近视眼镜对光有 作用,将光屏适当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发散 远离
18、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凸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答案】倒立、缩小 一倍焦距以内 放大 远视
19、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填“实”或“虚”)像.
【答案】放大;虚
20、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_.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投影仪; 右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凸透镜斜放,其主光轴与水平成45°角,F是焦点。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线BO与水平成45°角,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由此可以画出这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2)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明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明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
。
(3)实验过程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皮的明明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所示,明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答案】(1)10;
(2)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远离透镜。
【解析】(1)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应该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向左观察,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这样像距会增大,因此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蜡烛要远离凸透镜。
五、计算类题。
23、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答案】(1)A; (2)C;
(3)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646m;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1h。
【解析】(1)由于放映机成像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要让像(即胶片)更亮一些,需要用到凹面镜聚光,故C、D是不对的;灯泡放在胶片的左侧,以使得胶片更亮,故A正确;
(2)由于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说明胶片放置时放反了,则随之而来的声音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了,C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选C。
(3)①欲求胶片的总长度,则根据体积相等的原理可知胶片密绕时的总体积等于展开时的总体积,即:HL×16mm=[π( )2﹣π( )2]×16mm,将H=0.14mm代入解之得:L=646m。
②由于每幅画面是7.5mm,故正常放映的速度为:
v==180mm/s=0.18m/s,故这盘胶片正常连续放映的时间为:
t==3589s=59.8min≈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