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如何表示地形?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面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平面
立体
什么是地形图?
地形图是表示地面起伏和地理位置等事物的地图,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高度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平面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基本概念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例:甲的海拔是 米,乙的海拔是 米。
海拔(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例:甲乙的相对高度是 米
1500
500
1000
中国高程的起点
8844.43m
-430.5m
珠穆朗玛峰
死海
等高线
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
等深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
等高距:
100米
200米
300米
等高线地形图
1.确定全图等高距;
2.假想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两个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等高距;
3.被切割的山体,切割面与山体的交点下落,形成闭合曲线,标注海拔。
A的海拔是________
B的海拔是________
C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
150米
300米
900-1050米
D
D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
150-300米
试一试
等高线的特点
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等高线的特点
2.等高距全图一致
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
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受图幅面积限制,等高线中间可能出现断裂,但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 。
等高线的特点
4.除了陡崖,两条等高线不相交
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不相交。
等高线的特点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平缓,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峭。
等高线的特点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山体部位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山体的地面形态。
山峰
一座山的最高处,通常呈尖状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1800
1200
1500
1350
1650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盆地
四周高,中部凹陷,呈盆状的地形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1400
1500
1450
②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脊
山高处像脊梁突出的部位,呈条形延伸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
1800
1500
2100
1950
1650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处,多有河流流过。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1800
2000
1600
1400
1200
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陡崖
陡峭的山崖,近似于垂直的山坡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⑤陡崖:等高线重合。
1400
1500
1450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鞍部
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缓的部位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1200
1600
1400
1600
1800
⑥鞍部: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缓的部位。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凸低为脊
山谷
凸高为谷
鞍部
中间低,两边高
陡崖
等高线重合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拳头中的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用绿色表示
海洋用蓝色表示
低山丘陵用黄色表示
山地高原用棕褐色表示
积雪冰川用浅紫色表示
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200
500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西部高东部低
1.画出剖面线;
2.画出水平及垂直比例尺;
3.找到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4.将交点转绘到水平线上;
5.显示各点的垂直距离;
6.连线。
0m
100m
200m
300m
500m
400m
300m
200m
600m
500m
400m
100m
绘制地形剖面图
绘制地图剖面图:
1.在地形图上画出直线AB。
2.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3.把图1.44中未完成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就得到地形剖面图。
4.描述沿直线AB地形的起伏状况。
活动
1. 图甲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乙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 )
C
练一练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2~4题。
2.图中字母表示鞍部的是( )
A.A B. B C. C D. D
3.ABCD四点中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
A.A B. B C. C D. D
4.图中最高山顶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
A.1300米以上 B.1200米
C.1100米 D.1000米
C
练一练
D
A
练一练
为提高“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教学效果,邵阳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区域开展识别地形部位的实地教学活动,据此完成5~6题。
5.学生对图中虚线A处山体部位的识别正确的( )
A.鞍部 B.山峰C.山谷 D.山脊
6.学生对该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登甲山峰,东坡比西坡省力
B.验证到甲山峰与③地间的高差约为350米
C.观察到乙河自南向北流
D.量得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20千米
D
A
练一练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山体部位的名称:
① ,② 。
(2)①②两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处。
河流的流向是 。
(3)图中山峰最高处不高于 米。
(4)若分别沿①③两条路线向山峰攀登,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的路线是 。
(5)一般来说,图中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地。
山脊
山谷
②
自东北向西南
1600
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