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八角楼上 课件(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八角楼上 课件(1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7 23: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八角楼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革命的胜利。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早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地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地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lóu
zhēng
dài
我会认








lín



zhāng





shì




chá


yóu
生难字词

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多音字
jiǎo
今天我在舞台上扮演小丑的角色。
jué
生难字词

毛主席没有察觉到毯子滑落下来。
多音字
jué
昨天我早早地睡觉了。
jiào
生难字词




我会写
lóu nián yè pī qīng lì


生难字词
加一加:
减一减:
袋 - 衣= 代 擦 - 扌 =察
识字方法
换一换:
借 - 亻+月=腊
木+娄=楼 立+早=章
生难字词

qīng
轻盈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点,不要写成“捺”
易错字
生难字词

识字游戏
楼上
斗争
年代
降临
腊月
文章
握着
凝视
察觉
油灯
生难字词
词语解释
夜幕降临: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夜幕降临了,千家万户亮起了灯光。
生难字词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寒冬腊月,边防战士的手脚都冻麻木了。
生难字词
聚精会神地看。
凝视
沉思
认真、深入地思考。
生难字词
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毛主席在油灯下写文章。
整体感知
课文讲解
快速阅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互动课堂
共有两句话。
课文讲解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主要讲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
课文讲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说明毛主席天天夜以继日地工作。
课文讲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的时候,……就……”,换个词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只要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课文讲解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
共有四句话,主要讲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
课文讲解
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呢?
课文讲解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毛主席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忘我地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课文讲解
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课文讲解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课文讲解
毛主席正在写文章,他为什么要拨灯芯呢?
因为灯光昏暗,所以要拨灯芯。说明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
课文讲解
尽管当时生活这样艰苦,但我们看到毛主席仍然日以继夜地为革命、为人民工作。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会想到些什么呢?
课文讲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正像这“星星之火”吗?毛主席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步步紧逼之下,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儿的革命力量与强大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的弱小。
课文讲解
但是,同学们可别小看这“星星之火”,“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它的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低估的。或许不久,在整个中国就会燃起熊熊的革命之火,把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统统烧光,让受尽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课文讲解
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度过了无数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
光辉著作
课文讲解
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
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
课文讲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六十多年前黑暗的旧中国,犹如这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就是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
课文讲解
八角楼上
艰苦斗争的年代
八角楼
星星之火
指明道路
茅坪村
光辉著作
结构梳理
课文讲述了在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八角楼上,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看着油灯里的星星之火,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
归纳总结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每当我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妈妈就________。
表扬我
每当________的时候,______就______ __。
我生病
妈妈
带我去医院
课堂小练
二、用下面的词语说一句话。
艰苦
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艰苦的生活。
光辉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指引我们向前。
课堂小练
拓展延伸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沿途条件相当艰苦,工农红军缺吃少穿,都是饿着肚子啃着树皮草根与敌人周旋战斗。途经江西永新三湾村时,正当红薯收获季节。在初次助民劳动中,由于有的战士纪律性不强,肚子饿了就顺手偷吃了老乡的红薯,老乡对此意见很大。在一向重视群众利益的毛泽东看来,农民问题即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偷吃一个红薯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大事。 
拓展延伸
后来毛泽东亲自为部队规定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第二条后来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三条简单易懂的纪律成为中国红军“三大纪律”的最早雏形,迅速成为全体红军的自觉行动。虽然后来根据革命斗争发展的实际需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过多次调整,关心群众利益的要求却始终没变。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