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的名称 2 姓氏歌 所属单元 一单元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一年级 选用教材 统编版
教学目标的制定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字形。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了解自己姓氏的来历和故事,拓展识字渠道,激发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课堂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识字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重点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字。《百家姓》乃是中国的蒙学,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体现出了这篇课文注重识字的应用性和多样性以及情境性。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1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
上学期学生已学会熟字组合、加一加等识字方法。
个别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会出现表达失误和卡顿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仔细观察和思考。
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 1.正确地识字、写字,认识三个偏旁。 2.正确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难点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实施预设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出示课题。 2.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课件)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 3.教学“姓氏”。 (1)引题揭题,书写“姓”字。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引入《姓氏歌》的学习,板书课题。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姓”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女字旁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写过了,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写好的同学能给“姓”字找找朋友吗 (2)介绍“姓氏”,读好课题。师:“姓”又叫作“姓氏”,中国的姓氏有几千种,古人把它们编成一部《百家姓》,读起来像一首歌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 和姓氏有关的歌谣《姓氏歌》。 1.认真观看课件内容,自由交流问题。 2.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百家姓》。(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4.说说自己知道的姓氏名称。 5.讲讲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 由经典诗文引导到《百家姓》,导入本课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过渡到下文。
二、自主入文,识字学词(姓、氏 李、张、古、吴 )。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两遍以上。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第一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第一小节的生字。 ①指名读文,圈出姓氏。 a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b圈画出文中的姓氏。读一读,借助课件,相机校对。 ②一问一答,自主识字。 a教学生字。(随机出示生字:李、张、吴)师:谁来读读这三个生字 b教学问句。师:为什么已经告诉对方姓李、姓张,对方还要问“什么李、 什么张” (因为还有与“李、张”音相近或相同的字,如“张”和“章”,读音就完全相同)我们祖国的汉字可是一个大宝库啊。有时候,一个相同的读音会有好 多不同的字;有时候,一个相同的字又有好多不同的读音。 c教学答句。师:“我”是怎样回答的呢 现在,老师来读问的话,你们来读回答的话。想一想,回答的小朋友用的是什么方法 (将这个字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告诉对方) d自主识字。师:让我们再来记记这三个生字一 “李、张、吴”。什么李 (木子李)什么张 (弓长张)什么吴 (口天吴)这个“张”字有一个新的偏旁,是弓字旁。(出示积件:弓字的字理教学。弓是象形字,古文字是拉开弓架的象形,无弦)大家看,这个字除了用做姓氏,还常常用做量词。谁来说一说呢 [出示短语:一张( )]那么,谁能用这种方法来记一记“古”字 (十口古)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清楚,读流利。 2.与其他同学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听教师读时注意不认识的字。 4.自由拼读生字。 5.按结构、偏旁、笔画数等给生字归类。 6.同桌互读,并交流。 7.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第2题。 (2)认读词语:姓氏 什么 8.自读,同桌互读检查。 1.拍手游戏朗读课文,既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扫除了朗读的障碍,认识了生字,解决了难字的读音。 2. [设计意图]在读文识字阶段,主要是借助文本表达上的特点,通过一问一答,让学生用加一加的熟字合成法来识字。这一个环节中,“古”的教学是从扶到放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体现。
三、书写指导 1.展示本小节书写生字:姓 什 么 双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姓”左窄右宽。右边“生”字部分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 “么”的撇和撇折的起笔要斜斜地对齐。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1.自由认读生字。 2.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 3.掌握书写要点。 4.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教师书写,记住书写要点。 5.自由描红,临写。 6.全班展示。 这几个生字书写相对来说还是不难的,所以,教师就把指 导的重点放在“么”上,书写时,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当尺子进行定位。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检查复习。 1.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全班齐读姓氏歌。男女生合作,一问一答读课文第一节。 3.板书课题。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齐读姓氏歌。男女生问答读。 3.齐读课题。 本节课要让学生初步接触《百家姓》,所以,在课前,读读姓氏儿歌,进一步感受文本在语言上的表达特点,对于学生学习新知会起到顺承的效果。
二、品读课文,继续识字(赵钱孙周王官) 1.听课文第二小节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圈出姓氏。 (1)指名读文。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姓氏歌》,谁来读读课文第二节 (2) 圈画姓氏。师:这里的姓氏可多了,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 2.出示单姓,教学“赵、钱、孙、周、王”。 3. (1)教学偏旁。师: (出示《百家姓》的前八个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五个生字。在学习这五个生字之前,先让我们认识两个新的偏旁。(出示课件:走字旁和金字旁的本义。“走”的本义是快跑,“金”的本义是金属) (2)教学生字。师: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五个字 (如果有条件,请姓赵、钱、孙、周、王的学生当老师,教其他学生识记) 4. 介绍复姓,教学“官”字。 (1)介绍复姓。两个字的姓,我们把它叫做复姓。诸葛是一个姓,东方是一个姓,上官是一个姓,欧阳也是一个姓。 (2) 教学“官”字。结合字理,教学“官”字:上面的宝盖头是房屋的意思,下面的“g”表示很多小土丘,意思是管着很多人的地方,现在是指管着很多人的人。 5.资料拓展,认识复姓。 (1) 联系生活。结合古代人物“司马光”,认识复姓“司马”。 (2)资料拓展。教师随机介绍“诸葛亮”和“欧阳修”。 6. 书写姓氏,推荐拓展。 (1) 书写姓氏。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的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姓氏还有好多好多。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吗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姓氏,现在请你把它写在语文书第四页省略号的后面。 (2)推荐拓展。师: (播放《百家姓》的朗读视频)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姓氏,有一本书叫《百家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1.齐读课文第二小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男女生分角色读第2小节。 3.汇报自己了解的复姓。 4.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5.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朗诵视频。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远比传授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可以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姓氏或者同学的姓氏来自主识字。这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资料拓展,让学生初步了解复姓,从而感受中华姓氏的多样。 明确介绍姓氏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分解部件和称说偏旁的方法。又增加了组词法介绍姓氏。既总结了全文,又承接了课后习题。
三、朗读背诵,书写指导 1.游戏复现。 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挑战认读。 2.朗读背诵。 多种形式朗读全文:指名读,同桌比赛读,男女生共读,师生合作读。背一背《姓氏歌》。 3.指导书写生字“国”“王”“方” (1)出示生字,观察书写“国、王、方”。 (2)抓住关键,指导书写。 “国”的国字框要写得方方正正,书写顺口溜可以是“大大一座房,玉字里边藏”,笔顺规则是“先里头后封口”。“方”的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撇。 1.认读生字 2.背诵课文 3.在课后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国”“王”“方”。 4.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朗读训练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读,通过指名读、比赛读的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书写中,这三个生字在书写上还是有难度的。国字框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在书写国字框时要写得方方正正。在指导书写环节,教师应特别重视,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练写时间。
四、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一听。 2.和父母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姓氏。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