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B.一箪食( dān) 吾日三省吾身( shěng)
C.博学而笃志(dǔ) 传不习乎( zhuàn)
D.学而不思则罔(wáng) 逝者如斯夫(sī)
2.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建议:不要吃很脆的四季豆,要煮烂一点,需要二、三十分钟。
B.电影《长津湖》上映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你是打算周末到电影院看呢?还是寒假之后再点播?
C.郑板桥做官期间,关心民生疾苦,曾赋诗“街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D.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个中学的老师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B.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慢下来,读读书,_________,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①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②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
③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④更应该站在保护一个健全心灵的高度
⑤那么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③⑤②④① D.③④⑤②①
二、句子默写
8.《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请根据提示,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填写:
(1)表达了与“举一反三”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一句来劝解自已。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
(4)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样,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要惜时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七(2)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9.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示例:爱国诗歌朗诵会 (1)__________、(2)____________
10.在“爱国诗歌朗诵会”活动中,请你写出一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古诗词,并注明出处。
11.小强对这次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爱国,那是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请你用一两句话劝说小强同学积极参加活动。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请写出由第二则语录演化而来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对本文理解有误的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
B.“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C.以上节选语录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D.选文中与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
(2)不逾矩 逾: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
(4)饭疏食 饭: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度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C.“温故而知新”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了“温故”的重要性。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沿用至今,如三十而立、温故知新等。
1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中的画线句,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链接材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①也;不以其道②得之,不处③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④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⑤也。”(《论语·里仁》)
【注】①欲:想要的。②道:正当的方法。③处:享受。④恶:厌恶的。⑤去:摆脱。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学射》)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温故而知新 ④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0.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2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22.乙文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列子主动采用了甲文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至少两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B
7.A
8. 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9. 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爱国歌曲演唱会、爱国主题图片展、爱国主题手抄报展评
10.示例1: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示例2: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例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11.示例:小强同学,我们现在学好本领,就是为了将来能为国家作贡献。爱国情要从小培养,让我们一起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
12. 三十而立 从心所欲等
13.温习旧的知识,从而了解新的知识,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关键字:故、可以)
14.D
15. 迷惑,疑惑 越过 能忍受 吃
16.(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意思对即可)
17.C
18.选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孔子对富贵和仁义的抉择,对于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富贵,视同浮云。从链接材料来看,孔子主张用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这启示我们在物质利益面前,要保持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正确的财富观。(意思对即可)
19.(1)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学过的知识 (4)射中
20.(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2)所以,圣人不考察事物存亡的现状,而着重考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2.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思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