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入侵者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5 17: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入侵者》实录
陈 涛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从标题中猜猜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内容。
  生: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生物入侵者有什么作用。
  生:生物入侵者是一个贬义词,那么应该写有哪些危害。
  生:生物入侵者有哪些。
  生:生物入侵者在哪些地方出现过。
  生:怎样防治生物入侵者。
  生:为什么会有生物入侵者。
  (师逐一板书"什么、作用、危害、种类、地方、防治、原因')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这篇文章,看看哪些内容是你们所猜到的,哪些内容你们没有猜到。
  (生自由诵读,之后发表意见)
  生: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师:请具体说说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早期为什么没有生物入侵者;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现在为什么有生物入侵者;第四自然段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生物入侵者产生的原因;第六自然段介绍了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束手无策;第七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对付生物入侵者的方法;第八自然段介绍了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
  师:你说得真不错,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很简单,这里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通过概括中心句就可以知道了。
  师:哦,你的学习方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把各段的中心句找出来好吗
  生: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生: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生: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生: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田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生:不对,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还包括: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师:不错,你读得很仔细,这说明这一段不仅介绍了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更介绍了增多的途径。
  生:第八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师:那么第二、六、七这三个自然段没有明确的中心句,需要我们来概括了。
  生: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应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生:不对,这与生物入侵者没有多少关系,应该说这一段介绍了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什么没有生物入侵者的原因。
  师:很好,你发现了这篇文章都是在围绕生物入侵者写的,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生:第六、七两个自然段写的都是同一内容,介绍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一种是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一种是要干预。
  师:哪一种意见是主流
  生:后一种,要干预。因为不干预,损失太大了。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也读得很清楚。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种种问题,除了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没有猜读出来,其余的内容尽在你们的掌握之中啊!(生笑)我们一起来归纳课文的内容。
  (师生归纳,教师板书的形状是将重点词语围绕课题组合成一个扇形):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为什么产生生物入侵者。
  3.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5.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6.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在介绍生物入侵者时,结构非常严谨,这是我们学习说明文时所必须掌握的。通过学习,相信大家对生物入侵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通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对于生物入侵者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出示课件,展示五大湖水底斑贝的图景。学生一片惊呼)
  师:课文中有对这一图景解释的语段吗 哪一位同学能读一读。
  生读:(课件展示)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师:他读得怎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总觉得感情不够。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段
  生:我觉得这一段有几个词应该重读:几只、欧洲大陆、北美大陆、随便丢弃、竟成了、急剧增加、占领、数十亿美元。
  师:不错,能体会到这些词语的重要性,那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几只斑贝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十几年的时间便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生:开始极言斑贝的不受重视,后来写出了后果的严重。
  师:你说得不错,其实我们回想一下课文中所举的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类不经意间的错误,为此后的恶果埋下了伏笔。这样惨痛的教训还真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落,体味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生态灾难。(生再次齐读)
  师:仅仅是斑贝这样一种生物入侵者么
  生:当然不是。课文中还介绍了亚洲天牛、南美红蚂蚁、棕树蛇、地中海果蝇、观赏鱼、宠物等。
  师:它们分别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
  (生分别品读如下句子)
  生: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生: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
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师:请同学们品味一下'啸聚山林,为害一方'这两个词。这句话写得好吗
  生:写得好。它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完全写出来了。
  生:写得很好,它用了拟人的方法,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描绘得很清楚。
  师:确实。同学们都品味得很好,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真是太严重了,它们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生: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而大量繁殖。
  生: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生:通过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和宠物贸易危害受侵国。
  生:非常难于控制。
  师:不错,你说得很对,其他同学也分析得很好。课文的结构、语言、说明方法的运用都很成功,不失为一篇很出色的事理说明文。确实,本文介绍的生物入侵者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但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同学们试着讨论一下。
  (生讨论归纳回答)
  生:这篇文章只介绍了动物入侵者,对于植物入侵者和病菌入侵者没有提到,是极大的不足。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这句话不对:"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很显然,破坏生态系统要比经济损失严重得多。
  师:确实,你说得很对,同样这一句话,课文第四自然段说得很明确,第一自然段的这句话显然不太准确。
  生:课文长篇累牍地分析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对如何防治却一笔带过,这不符合应对生物入侵者的思想。
  生:应该说这正反应了生物入侵者无法防治的现实。
  师:我补充一句: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者,我们应该怎样防治
  生: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生:万万不可,万一引进的天敌又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入侵者呢
  师:确实如此,天敌的引进应慎之又慎。这样的苦果人类曾多次品尝过:70年前,澳大利亚引进了甘蔗,随目口发生了大规模的甲虫灾害,为了消灭这些甲虫,澳大利亚又引进了南美蔗蟾蜍。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蔗蟾蜍到达澳大利亚后,不仅没有;消灭甲虫,反而大量繁殖,时至今日,已成为澳大利亚人谈之色变的灾害。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随便引进天敌的巨大风险。
  生:我觉得对待任何一种生物入侵者都应该是防大于治。做好预防工作远比入侵后治理来得容易些。
  师:你说得很好,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生:我觉得防治的关键应在于全球联合起来,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
  师:你说得很对,生物入侵者现象很显然已成为全球性公害,防治更应当全球化。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大的不足在于仅仅关注了美国生物入侵的现实,好像其他国家没有生物入侵者一样。
  师:的确是这样的。这篇课文在事例的选用上极为狭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也饱受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同学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生:有水葫芦。现在我们这里的河道里全是这些可怕的植物,黑压压的,看起来很可怕,而且水都变臭变黑了。
  生:有红火蚁。就是课文中所提到的南美红蚂蚁,前些时候电视上一直报道红火蚁伤入的事件。
  生:地中海果蝇。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现在很多水果蔬菜种植产都很头痛。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潮流中,面对生物入侵,已经没有旁观者了;今天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由于人类自己的错误,将一个美丽的斑贝变成了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教师将板书由最初的扇形变成一只扇贝的模样。)当指责生物入侵者带来的种种灾难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诱发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正是人类有意和无意的错误,才造成了今天如此深重的生态灾难。这正是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警醒与反思!
  
  点评:
  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
  王桂宏:科技说明文介绍或解说的事物事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不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面对这样一篇自读课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之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 陈老师的导人无疑是智慧的,他让学生"从标题中猜猜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内容",一下子把学生由观赏者的位置拉到了平等对话的前台,学生阅读的热情、思维的兴奋、认知的储备瞬间被调动起来。
  石素敏:的确,通过猜一猜内容、找一找中心句、看一看课件、读一读语段、品一品重点句、选一选说明方法、想一想文章不足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问题链条,这位教师拨动了学生思维的琴弦,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芬芳。
  王桂宏:这堂课中最有价值的学习还是在两头:起初,从比较"读者所猜"与"作者所写"切人,自主阅读,学习筛选提炼信息的方法;最后,整合已学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了解的生物入侵者,大胆进行批判性阅读。此时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发,他们站在思考的、领会的、审视的视角解读文本、筛选信息、表述观点,使阅读真正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略感遗憾的是,教师似乎没有理清文本内容与文章结构间的关系。内容本身是无所谓结构严谨的,内容依照说明顺序有条理地安排,才构成文章的结构特点。
  石素敏:对,本课缺少有关说明顺序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点明课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危害到防治的逻辑说明顺序。教学说明文,只有抓住说明对象及特征、说咀语言、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几大支柱,才能更好地支撑起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大厦。
  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061000
  河北泊头布四中 062100(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