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8 09:04:59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必备知识·基础练 【核心必备】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 尤其落后。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时间: 年底。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建设成就:一桥( )、二铁(宝成、鹰厦铁路)、三藏(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标志: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 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历史意义: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字】鞍山钢铁公司、鹰厦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基础必备】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1.(2021·滨州期中)“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 (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成就
2.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纺织业 D.畜牧业
3.195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   )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服务“一五”计划建设的开展
C.促进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完成
D.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完成
4.(2021·苏州模拟)右图为中国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生产的风貌
C.经济建设中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D.“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5.(2021·株洲中考)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如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
6.(2021·盐城模拟)如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一五”计划完成 (   )
项目 原煤(万吨) 原油(万吨) 钢(万吨) 生铁(万吨) 布(亿米) 纱(万吨)
1952年 6 649 43.6 135 193 38.3 65.6
1957年 13 000 146 535 594 50.5 84.4
增长率 96% 235% 296% 208% 32% 29%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7.如图是某次会议代表步入会场时的场景。该次会议主要成果是 (   )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8.(2021·常州期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某一部宪法时,前后历经一年零九个月。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此宪法 (   )
A.保障了中华民族独立
B.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D.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9.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土地所有制度
关键能力·综合练
10.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1.(2021·广东中考)如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素养提升】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为什么在1953-1956年短短几年内,新中国涌现出众多的工矿企业
(2)材料中一系列的“第一”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突出特点和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PAGE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必备知识·基础练
【核心必备】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重工业尤其落后。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3)时间:1953-1957年底。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建设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鹰厦铁路)、三藏(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标志: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历史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字】鞍山钢铁公司、鹰厦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基础必备】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1.(2021·滨州期中)“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 ( A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成就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背景。
2.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纺织业 D.畜牧业
【解析】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195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 B )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服务“一五”计划建设的开展
C.促进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完成
D.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完成
【解析】据材料“195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4.(2021·苏州模拟)右图为中国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D )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生产的风貌
C.经济建设中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D.“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1953年”“更多的钢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基本任务中有一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此时是向工业化迈进的过渡期。
5.(2021·株洲中考)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如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C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工业企业,还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交通设施。
6.(2021·盐城模拟)如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一五”计划完成 ( A )
项目 原煤(万吨) 原油(万吨) 钢(万吨) 生铁(万吨) 布(亿米) 纱(万吨)
1952年 6 649 43.6 135 193 38.3 65.6
1957年 13 000 146 535 594 50.5 84.4
增长率 96% 235% 296% 208% 32% 29%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解析】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很快,特别是重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出“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7.如图是某次会议代表步入会场时的场景。该次会议主要成果是 ( C )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解析】题干中心词是“会议”,从历史图片中可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成果有: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等中央机构领导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8.(2021·常州期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某一部宪法时,前后历经一年零九个月。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此宪法 ( B )
A.保障了中华民族独立
B.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D.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根据材料“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此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题干中没有体现。
9.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土地所有制度
【解析】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关键能力·综合练
10.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D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解析】此类题目是数据图表分析解读类,解答可以分如下步骤,第一步看标题(有标题的情况下),确定数据描述的主体。第二步看坐标轴和图例标注,锁定数据发生的时间,知道数据是从哪些角度来反映主题的。第三步从纵横两个方向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变化,概括现象。最后作答,结合自己所学解释现象。1953-1957年,我国钢、原油、煤、粮食产量都有明显增长,钢产量增幅尤为显著。根据时间及涉及工业部门可知这是“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带来的改变。
11.(2021·广东中考)如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D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解析】据“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A、B、C说法均片面,故排除。
【素养提升】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为什么在1953-1956年短短几年内,新中国涌现出众多的工矿企业
答: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材料中一系列的“第一”说明了什么
答: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尤其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根据材料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突出特点和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突出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主要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需要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受苏联的影响。(第②点可不答)
【解析】第(1)题,提示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独特历史现象,要求应用所学史实解释这一现象,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主要任务,注意思维上要在微观史实与宏观大事件或大背景之间的灵活切换,避免困在众多的历史细节信息里。第(2)题,考查对特定历史定位的解读,要求掌握“第一”的两个角度,一是在这些工矿企业建立之前,中国是没有的;二是这些企业出现对之后中国发展的历史意义。第(3)题,在审题时注意实际上有两个设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然后指出呈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两问之间是因果联系,考查“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实施背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