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朵杏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5 22:15: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第一朵杏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8个生字,读准“顷刻间”、“兴冲冲”、“绽开”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句,理清文章的脉络,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弯下腰,习惯地问”、“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地记下”和竺可桢爷爷说的话以及通过添加提示语的练习体会人物内心,感悟竺可桢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兴奋、激动以及对待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悟竺可桢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兴奋、激动以及对待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竺爷爷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读默结合,交流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想象、讨论、交流、评议、给对话添加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竺可桢爷爷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4.借助随堂检测,当堂反馈教学信息,检测学生学习效能。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第一朵杏花》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搜集竺可桢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导入新课,引导关注课题中的“第一”,初识“第一”的意义。
1.同学们,春天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呈现在我们面前。看,这是一朵什么花?(投影出示一朵杏花)
2.对,它是一朵杏花。(板书:一朵杏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朵杏花。(生质疑,不是一朵杏花,而是第一朵杏花。)那么一朵杏花与第一朵杏花有什么区别呢?
3.是呀,同学们,一朵杏花就是千千万万朵杏花中普通的一朵,无特别意义,而第一朵杏花是说杏花开放的开始者,从此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杏花开放,第一朵杏花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有史无前例的意义。虽只有一字之差意义甚远。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效果
1.检查预习单中生词的认读情况
(1)指名读后齐读
(2)谁温馨提示一下有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强调字音:“曾”字读céng,“皱、掌”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兴”在“兴冲冲”中读“xìng”,另一个音是“xīng”如“兴办、兴修水利”。“顷刻间”中的“顷”读qǐng。“绽开”中的“绽”读zhàn。
2. 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正确、流利的程度。
(1)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优缺点。关注文中易错字音,随时纠正。
(2)重点指导读好最后自然段的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交流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一天”
2. 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默读说一说每段都写了什么。
 一(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二(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三(16)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
3.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讲了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过渡设疑: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学习第一次看杏花----- 感受竺可桢爷爷的慈祥和善以及他对杏花开放时间的关注。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1—5小节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在重点词句旁用词语、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轻声读文,品词析句,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情。
3.交流感受。
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1)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理解。
预设:
A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阳光明媚,红杏出墙,一派烂漫春色,作为老年人看了之后,一般会驻足欣赏,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可竺可桢爷爷与普通老年人不同,他不是简单地流连光景,而是“走近”,继而点算“数了数”,四朵杏花已经绽开,数字精确,并且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亦即有的盛开,有的刚开。表现竺可桢爷爷对周围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察多么细致。)
B“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一个“又”字,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不止一次来过,而是来过多次。
C竺爷爷弯下腰,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顺势出示另一个句子:竺爷爷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区别,引导体会: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2)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
4.小结:通过第一次看杏花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竺可桢爷爷对人非常和善、和蔼可亲,他观察杏花非常细致,想准确知道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第一部分感受感受。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第一次看杏花”感悟到竺可桢爷爷对人非常和善、和蔼可亲,他观察杏花非常细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竺可桢爷爷吧!
(五)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2.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3.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最后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4.交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人物内心。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他们都填了哪些提示语,为什么这样填。
生1:去年竺可桢爷爷十分关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但小男孩不能给出准确时间。今年,小男孩终于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可桢爷爷肯定特别高兴,特别惊喜。所以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可以填“关切”、“惊喜”等词语。
生2:竺可桢爷爷最后的一句问话:“是第一朵吗?”我填了“半信半疑”,因为竺爷爷做事特别认真,他要确定孩子是否真的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生3(补充道):我在这也填了“半信半疑”,我想竺爷爷是不敢相信一个那么小的孩子竟然可以等上一年,就为了看到第一朵杏花。  
生4:我在这填的是“习惯”,竺爷爷看到什么都会习惯地问准确时间,他是科学家,这是他的职业习惯。在第一次对话时竺爷爷也是这么习惯地问的。  
生5:在填孩子说话的时候,我用了一个“肯定”,因为孩子他真的亲眼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他是很肯定地告诉竺爷爷。不像去年那样“回答不上来”。 
生6:在填孩子最后那句话时,我用了“自信”,能够等上一年,天天观察,多不容易啊!终于亲眼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一定非常自信和自豪。
5. 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亲切、疑惑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高兴、激动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习惯、惊喜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自豪、自信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半信半疑、激动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自信、肯定 )地说:“是。”
(六)抓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1.出示句子: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可桢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七)学习竺可桢语录,感悟真理
1.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最后一段)
2.简介竺可桢,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故事已经学完了,但竺爷爷的话仍萦绕在我们的耳边。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九)随堂检测 检查学习效能
1.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竺可桢爷爷有了哪些清晰地认识?
2.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十)板书设计:
2 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份教学设计经过课堂验证,是一份可操作的教学设计,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以读为主,从语言文字入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是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中年段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故抓住关键词句感悟竺可桢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兴奋、激动以及对待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2.想象写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也是本课成功之处。这篇课文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真正实现分角色朗读。
3.教学行为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了开放而适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学生在充分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给地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促进了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其次通过随堂检测,检查学习效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检验一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试图达到当堂任务当堂清的目的,亦为下一步的辅导、教学以及课后反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只是注重感悟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感悟观察的精确细致,所以把和这一主题没有关系的第6小节忽略了,没有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是遗憾,现在想一想可以把这段话放到第三环节回归整体,积累拓展摘抄竺可桢语录时一起积累,岂不妙哉。
2.在评价方面,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没有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建议:
由于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平和、清新流畅,非常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感受体悟,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无需过多讲解。
预习单:
1.请正确识记生词。
明媚 程度  郑重  掌握  曾经  精确 兴冲冲
绽开  估计  大概  规律  吹皱 仰起  顷刻间
2.请正确朗读上面的词语。
3.请写出你认为最易写错的生字:
4.请把易读错的生字写出来(标出音节):
5.搜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
6.走进文本感知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 )(谁)看杏花的事。文中共写了( )次看杏花,分别是文中的( )至( )小节和( )至( )小节。我对主要人物的理解是( )。
7.预习中我不明白的问题是:
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