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两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5 22:17: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3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环节,通过看预习单、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展开想象,读懂古
诗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
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牧和程颢,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江南春》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谈话: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三月天了,你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吗?谁能来背背? (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2.导题: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板书:江南春)
3.解题: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描写江南的春天。)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
(指名回答,教师指正并补充: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
4.过渡:自古美景出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⑴指导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莺”、“郭”、“旗”。)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强调“莺” 是后鼻音“郭”是三拼音。)
⑵指导书写生字“旗”
①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旗”字吗?
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强调不能丢掉右上的“撇、横”。
②同学们觉得“旗”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③师范写“旗”字,学生对照预习单中的书写,找出写的不足之处,再在田字格本子上写两个。
2.指导朗读古诗
⑴指导读正确,读顺畅
读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
⑵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课件出示)
①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师生齐读。
②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师生齐读。)
③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这主要体现在每行的第二、四、六个字上。
老师范读第一句,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学生学会了读第一句,再试着读另外三句。
指名读,鼓励读得大胆的同学。最后师生齐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感受意境
(三)辨析词义,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解读第一、二句
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古诗前两句,结合课文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你仿佛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边读书,边在书上做做记号。
⑵指导学生交流感悟
①你从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依次板书景物:黄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楼台、烟雨)
(由于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让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由说词语,到说句子,到说画面,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意,表达诗意。)
重点点拨:
“水村”是怎样的村庄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那是被绿水环绕的村庄,是“小桥流水人家”。)
“山郭”就是依山而建的城墙。
看文中插图说说什么是“酒旗”?它是什么样子的?(酒店门前的布招牌)
②你从诗中听到什么了?(动听的莺啼,风吹酒旗的呼啦啦声等。)
⑶指导理解“千里”用词之妙
①这首古诗描绘的色彩多么鲜艳。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的鲜花、树木、绿水、村庄、楼台……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就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传到了明朝。有一个读书人,他读出了一些问题。他说:(播放幻灯片)
这段话是文言,你理解它的意思吗?
②你赞成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在情境中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千里”的妙处。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见解。)
③教师小结:是的,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
⑷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①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这迷人的江南春景呢?(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生机勃勃、莺歌燕舞、草长莺飞……)
②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感觉走,再来读一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2.解读第三、四句
⑴指导读诗句,想象画面
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不由得吟诵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诗人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
联系上文,能闻到什么吗?(闻到了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⑵指导朗读这两句
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自己的感觉,读出佛寺的多,读出烟雨的蒙蒙。
(学生读诗句)
3.指导朗读全诗
让我们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4.引导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短短的四句诗就表达出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把江南春天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是用什么好办法表达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味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 )
(四)品读诗句,体悟诗人的情感
1.通过朗读古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江南春,赞美江南春。)
2.了解历史,体悟点点哀愁
⑴那么是不是整首诗歌都是这样的感情呢?我们还要走进历史,了解杜牧。(出示课件)
⑵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他的诗中还会有些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再来了解“南朝”这段历史。
出示资料,学生自读。
3.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由得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 (诗人表达的这种情感点到为止,不做过多讲解。)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
(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
2.边想象画面边练习背诵,然后互相背诵给同位听一听。
指名背诵,评议。师生齐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说写训练
(六)总结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1.总结课文
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
2.引导总结学习方法
⑴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的?
⑵学生试着总结后,教师出示学习方法。
(七)课堂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的词语。
2.读一读,想一想,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指名补充并朗读诗句。
4.齐读诗句。
(八)板书设计:
4 古诗两首
江南春
写景:莺啼 绿映红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楼台 烟雨
抒情:赞美春天 借古讽今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偶成》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 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1.指名说一说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春日偶成》。(板书课题)
3.解题:谁能说出诗题的意思?(春日:春天的一天。 偶成: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4.了解诗人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认真读三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教师相机地正音。
3. 提问上节课学习的怎样读出诗的韵味,用这种方法再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评议。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意境
(三)辨析词义,想象画面,体会诗境
1.解读第一、二句
⑴指导自读自悟
诗人程颢是什么时间去春游的呢?他一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前两句,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标画出有关词语。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自读自悟。
⑵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淡云、轻风、花、柳、河)
理解“近午天”、“傍花随柳”。
⑶指导描绘面画
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景物。
⑷这些景物程颢在诗中写到了,除了这些景物以外,他还看到了什么没写到的吗?(还有鸣叫的小鸟,游玩的小鱼,飞舞的蝴蝶……)
一定很美吧?给大家描绘一下好吗?
⑸指导朗读这两句
①诗人穿行在花丛之中,伴随着绿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前面的小河边。这么美的春景,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后齐读。
2.品读第三、四句
⑴天气这么好,景致如此美,想象一下一路上诗人傍花随柳都会做些什么?
诗人像个快乐的顽童,真有意思,地里劳动的庄稼人、来往的路人,河边洗衣的姑娘们在议论他呢!听到他们说什么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读: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⑵理解:时人:当时的人。 识:知道、理解。 余:我。 谓:认为。 偷闲:忙里抽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四)体悟感情,指导朗读、背诵
1.通过诵读古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无比快乐)
2.大诗人程颢整天忙着到处讲学,就像我们整天学习一样。这一天,他偶然来到郊外,顿时被眼前美丽的春景陶醉了,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指导观察图中诗人的表情和动作。他怎么笑的?他为什么笑呢?
3.练习通过朗读把诗人无比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
4.指导背诵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三名学生分别背诵,配乐齐诵。
(五)体会诗人表达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首诗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的美景,诗人又是用什么好办法表达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总结。(《江南春》和《春日偶成》这两首诗,诗人都是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如果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也能像诗人那样动用各种感官,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能将我们的文章写得形象而生动。 )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总结课文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七)想象意境,描述画面
1.下面就让我们学习动用各种感官,再读古诗,展开联想,把诗人春游的快乐描述出来。
互相说给同位听一听。指名到讲台说给大家听。
2.把所想象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
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八)课外延伸,巩固提高
古往今来,在历代诗人笔下,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本周办一期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
(九)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日偶成
程颢
写景:淡云、轻风、花、柳、河
抒情:快乐
附预习单:
《4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
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二、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在诵读中你遇到了哪些词语拦路虎,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哪些?




2.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两首古诗各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春日画面,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想一想,跟同学交流交流。
3.请你也来搜集另外一首有关春天的诗,写下来,聪明的你也许还能背诵下来呢!


4.收集资料了解诗人,并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5.读书贵有疑,请在此记下你的疑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成功之处:
1.学法指导,授之以渔
古诗词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意味深长。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学生领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余味无穷的韵致,除了借助于诵读外更要侧重于想象。”古诗就是一幅画,古诗词教学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引领学生感悟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借助插图,结合文字的理解来想像画面,和诗人一起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图画。在同学们思考的基础上,鼓励自由交流,自由表达,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有了这个过程,同学们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中;有了这个过程,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了这个过程,教师就恰当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有感情地朗读,深化对古诗所表达感情的理解。这样既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在第一首古诗学习之后又引领学生归纳总结了古诗的学习方法,我感觉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也是高效的。
2.指导读书,层层深入
本节课以“读”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层深入地品读古诗,由初读中的读通读顺,到精读感悟过程中的想象画面,读懂意思,读出感情,再熟读成诵,诵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3.写法指导,文意兼得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内容虽短,却向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了一个明媚可爱、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诗人是怎样做到的呢?我在精读环节引导学生读读、想想、标标画画,在一步步引导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是边观察,边想象,不仅运用了视觉,也从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所以。 学习古诗之后,我又对诗人的观察方法做一总结,鼓励学生将诗人的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
不足之处:
? 课堂结尾的作业,将《春日偶成》描述的画面写下来,我是先让学生练习说,然后才写,结果写完后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我想,是不是应该先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下来再朗读展示,学生评议、修改,会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呢?
教学建议:
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诗词的学习,在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的同时,更要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