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5 22:18: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晰”字,学会并规范书写“瞧、横”等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鲜”,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由生字组成的重点词语“生疏、鲜为人知、循规蹈矩”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要素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循规蹈矩、拦腰切、竟、果然”等词语,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通过补白、填空等形式,感悟“魅力、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换一种____”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式写一个有关创造力的小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循规蹈矩、拦腰切”等词语,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魅力、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换一种____”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难点: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感悟“魅力、创造”的真正含义。
3.借助拓展阅读、说话练习,感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2.阅读《课外同步拓展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教师:
1.检查学生的前置性预习单,了解学情。
2.教学课件
3.阅读《课外同步拓展阅读》、《300个创新小故事》。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读题质疑
1.课件出示:五角星图片。这是什么?在哪儿见过?(板书:五角星)
2.课件出示:苹果图片。这又是什么?(板书:苹果)
3.它们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补齐课题:5 苹果里的五角星)
4.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为什么我没有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苹果里的五角星”为题?(板书:???)
读了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相机指导质疑的问题)
这就是以“苹果里的五角星”为题的原因之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
(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针对学生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了为止。重点指导“横”“疏”“矩”的读音。)
(2)强调多音字“鲜”,认识读音、含义及辨别方法。
(3)默读红色的生字,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①“疏”的左半部分有五画。“瞧”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的。
②“循、矩、横、瞧、疏”几个字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横中线、竖中线的关键笔画的写法。
(4)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
3.检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不正确的词句,切实读通读顺为止)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人物
小男孩 “我”
主要事件
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这使“我”深有感触。
方法提示
关注主要人物,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用简单词句,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4)交流: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按照“事情—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板书:切苹果(1-4)启示(5) )
(5)启示(说说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启示是什么?初步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
环节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悟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
1.默读1-4自然段,读读、想想、用“_____”画出有关的词句,完成下表。




方 法
图 案
人们知道的程度
原 因
通常的切法



小男孩的切法



2.小组合作交流,议议、说说。
3.代表汇报,相机指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读读、说说。)
(1)通常的切法:----从顶部切到底部。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切法?用文中的词句来说明。(不生疏的切法、循规蹈矩的切法)
①“生疏”的近义词是什么?(陌生)“生疏”和“陌生”有什么区别呢?(“生疏”强调疏远、不亲近,还可用于工作、关系等。“陌生”多用人或地方。)
②“循规蹈矩”你是怎么理解的?在文中“规、矩”又是指什么?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规则,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则,不敢违反。后指拘泥于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本文指人们切苹果时总是按习惯的方法去做。)
③小结:找到词语的近义词,或是把字的意思合起来,都是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好方法。
(2)小男孩的切法:----拦腰切。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切法?(鲜为人知的切法、有创造力的切法)
①看图理解“拦腰切”“横切面”等词的意思,“清晰”换一个词怎么说?“鲜为人知”你是怎么理解的?它的反义词是什么?(众所周知)在文中又是指什么?
小结:看图、换词语、找反义词、结合上下文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②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这种切法很少有人知道?读读说说。
(3)我们通常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样,谁能用连贯的话来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如果能用上“却”这个字就更好了。(指导不同的说法,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
4.作业:
(1)熟读课文。
(2)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横切苹果(1-4)
苹果里的五角星
启 示(5)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默读课文,再次质疑
1.默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
3.代表汇报,整理归纳。
(1)为什么说“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2)这个小男孩是谁?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五)精读感悟,体会“魅力”
1.初识文中的“魅力”。
第一次听说这种横切苹果的方法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触?指名说。那作者的感触又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1)“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2)“魅力”什么意思?(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在文中又是指什么呢?
(3)“竟”什么意思?又能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指导朗读。
2.回忆生活中的“魅力”。
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对你最有魅力?
3.再读文中的“魅力”。
(1)小组合作交流:

(2)代表汇报,相机指导。
a.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小男孩从切的苹果里发现了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特别有魅力。(板书:鲜为人知的五角星)
b.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通常用的方法,是司空见惯的做法,是没有魅力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板书:鲜为人知的拦腰切)
c.在第5自然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你呢?又打算传给谁?就这样,这个秘密被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地传承下去,可见其魅力之大。(板书:不断传承)
d.反复读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看来这个魅力果真是大呀!(板书:感染小男孩)
e.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它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里面包含着一种创造力呀!(板书:创造力)
4.深情诉说话“魅力”。(生自由表达)
此时此刻,不仅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说: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真是太有魅力了!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真有魅力呀!
-----这苹果里的五角星怎么能没有魅力呢?
-----这苹果里的五角星多有魅力哪!
5.追根究底求“魅力”。
是啊,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魅力,归根结底,缘于什么呢?
(1)读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再简单概括些,是什么?(板:换一换)
(2)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有没有感受过“换一种角度、换一个方法、换一个位置、换一种态度”所带来的“魅力”呢?
(3)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环节三、回归整体——读写训练,积累拓展
(六)总结全文,学习表达。
1.默读课文,联系全文和自己实际,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答案不唯一,可以让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后题4)
预设:
-----创造也不一定都是科学家的事。我们要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在想问题、做事情时要有创造力,要敢于打破常规。
-----杨桃里也有五角星,从某个角度看,杨桃的样子就像个“五角星”。
-----今后的生活实践中,要勇于尝试、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不是有爱迪生孵蛋而让人觉得可笑的故事吗;还有莱特兄弟,他们为人类插上翅膀飞上蓝天的梦想付诸行动,也曾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但他们最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敢于创新,有所创造。
小结: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就等着我们用“拦腰切”的方式去发现。生活中,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多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我们需要“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以“苹果里的五角星”为题的原因所在。(相机解决课题时的质疑)
2.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
(先叙述了小男孩向“我”展示隐藏在苹果里的“五角星”,然后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思考、发表议论、表达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这是一种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可以将一件事所带来的启示表达得清楚,明白。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小男孩向“我”展示隐藏在苹果里的“五角星”的事讲清楚的?又发表了怎样的看法?圈画有关的词句,写出批注,再小组交流。
(3)指名说,相机引导。课件出示:
①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
(神秘、天真、自信)(不以为然、不屑一顾、不假思索)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还不就是苹果核吗?)(认真、郑重其事、自信)(骄傲、自豪)
③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的天真活泼、自信可爱;读出“我”的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再分角色朗读。
小结:抓住人物的动作,尤其是语言描写,可以把事情介绍的清楚,明白,具体。
(4)生汇报4、5自然段,相机引导体会“我”的惊讶和感慨,指导朗读。
①结合“真的、果然”读出“我”的惊奇和激动。
②结合“从未见过、更没想到、深有感触、竟”读出“我”的感慨万千。
(5)小结:今后我们在写某件事情带给你的启示时,可以用这种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七)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这个小男孩是谁?
(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2.小组讨论交流:一般人为什么按通常的切法,却不拦腰切呢?
(1)拦腰切的苹果放在盘子里,不如通常切法的苹果美观。
(2)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而拦腰切的苹果却不便于平均分配。
(3)人们感觉通常的切法顺手,人们习惯了,拦腰切反而不顺手。
(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看见别人以前怎么做,自己也就怎么做了,不会主动去尝试其他做法的。
小结:是呀,因为好看,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
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创新;
因为方便,人们少了发现;
因为习惯,人们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
3.分享故事。
(1)回忆一下,生活中或者你阅读中发现的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故事还有哪些?自由表达,共同分享。(《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故事:《墨渍》《画杨桃》等)
(2)速读故事,说说感受。(课件出示)
4.积累名言。学了本文,你又想起了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呢?
(1)指名说,展示积累。
(2)出示:读读记记。
5.好书推荐-----《300个创新小故事》。
(八)作业
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写一个你所知道的或你自己经历过的有关创造力的小故事。
(如,写一篇记叙自己如何克服困难学会弹琴的习作,在记叙完学会弹琴的过程后,就可以顺势发表看法:这次学会了弹琴,我真正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不畏艰险,知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到达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鲜为人
知的拦腰切

鲜为人知的 感染小男孩
五角星 和“我”


不断传承 创造力
附《苹果里的五角星》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识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2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瞧 横 疏 循 矩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给课文标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拦腰 生疏 幼儿园 循规蹈矩 图案 感触 五角星 鲜为人知
我查了词语 ,它的意思是: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四、我会查资料
1.我搜集的有关“创造力”的名言有:
2.我搜集的有关“创造力”的故事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又学会了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关注主要人物,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用简单词句,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2.又巩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字意理解词意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3.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多个角度,理解了重点句子的含义,并结合搜集到的相关事例感悟到“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简练、具体、形象的板书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5.无论是课题的质疑,还是第二课时对于课文内容的再次质疑,都给予了反馈和解答。课后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6.人物的对话中不忘语言文字的训练,且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7.学习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
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还不够。如对于学生所说的事例,不能准确地予以定位。另外,如果让学生切的话,会怎么切呢?课上没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尝试。学生还处于光说没练的位置上,印象自然不如做过来得深刻。
教学建议:
1.教学中要紧扣教学目标,借助语境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要注意随着理解文本、体会情感来感知是怎样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在家中也试试切苹果,切一个,观察一个,同时绘制一个简单的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在什么位置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