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5 22:23: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重点指导“拒、腥”等4个字的写法,掌握多音字“吐、盛”,区别“大夫”的不同意思下的读音,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回味、违犯、恍然大悟、心满意足,盛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阅读独幕剧,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3.了解独幕剧的文体特点,结合剧本中括号里的提示语及人物的对话,感受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的特点,学习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4.结合本剧,课后小组合作改写剧本《祁黄羊》,巩固独幕剧的特点,提高写作、朗读及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学会阅读独幕剧,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2.学习独幕剧的文体特点,结合剧本中括号里的提示语及人物的对话,感受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的特点,学习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难点:
了解独幕剧的文体特点,结合剧本中括号里的提示语及人物的对话,感受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的特点,学习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分类认读、评议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认、写生字。
2. 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过提取关键词、根据提示填空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圈画词句、展开想象、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个性化朗读等方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崇高品格。
4.通过拓展练笔检查学生学以致用情况。
四、教与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教师:设计预习单,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境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们得以了解古人的优良品行。本课我们继续以古人为榜样,学习一篇与众不同的课文,(板书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请大家齐读课题。
2.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本课的主人公名叫公仪休。课文主要讲了公仪休拒绝收礼物的故事。)
3. 教师讲解:“公仪”是复姓,“休”是人的名字。 
4. 简介公仪休。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了解“宰相”一词的具体含义:我国封建王朝中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明确公仪休在鲁国身居要职。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的认读。
拒收 独幕剧 客厅 鲁国 宰相 大夫 管家 幕起
行礼 回味 鲤鱼 呕吐 务必 违犯 盛情 腥味
满脸堆笑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1)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重点强调“宰”是平舌音;盛是翘舌音;盛、腥、恍是后鼻音。
(2)自由读,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回味、违犯、恍然大悟、心满意足,盛情” 等词。
投影出示:
回味:指吃过东西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盛情:深厚的情意。
辨析违犯和违反
违犯:违背和触犯。
违反:不符合;不遵守。
“违反”与“违犯”意思相近,但“违犯”情节较为严重。一般来说,违反的是规章,违犯的是法律。对象有区别。
(3)注意多音字“吐、盛、大”,尤其是两个“大夫”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投影:

tǔ: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
放出,露出:吐故纳新。
说出:一吐为快
tù: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盛:当句中意思为把东西放进去或者容纳的时候读chéng 其余均读shèng
大夫 :
1.大(dài)夫(fu),指医生。
2.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
拓展:
动脑思考: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盛:兴盛;强烈;隆重;深厚;普遍。
盛情( ) 桃花盛开( ) 盛会( ) 盛行( )
请用盛情说一句话。
盛情:
(4)齐读。
2.检查生字的书写。
(1)展示个别学生的仿写,学生评议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美观。
(2)默读红色的生字,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投影:
说一说,记一记,写一写
拒 鲁 宰 盛 腥 奈 违 犯 悟
“拒、腥、悟”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横中线、竖中线的关键笔画的写法。鲁,中间的“田”要写得扁一些,下部是“曰”,不是“日”。
引导学生辨析“宰”与“寄”。
(3)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
3.检查课文的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并能在读中想象画面。
(2)指名读,师生评价。
(首先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进行评价)
4.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及独幕剧的主要特点。
(1)过渡:同学们,公仪休身居要职,课文围绕他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和其它课文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
(2)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3)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
板书:爱吃鱼(从幕起到“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
拒收鱼(从“幕后有人高喊’到“提着鲤鱼下场”) ——
谈吃鱼(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到幕落)
课文是独幕剧,并结合学生回答,了解什么是独幕剧?(“独幕”就是“一幕”的意思,即“幕启”“幕落”为一幕。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
结合学生回答,了解独幕剧的特点:
A 本文就是独幕剧的剧本,独幕剧是不分幕的小型戏剧;
B 剧本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C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动作等,以上是舞台说明。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朗读只读对话,提示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品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开始到“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感受公仪休的“喜欢鱼”
1.通过读剧本,请告诉我公仪休拒收了什么礼物?(两条大活鲤鱼)
2.你认为送两条大活鲤鱼算得了什么呢?
3.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
春秋时期人们已把鲤鱼作为贵重礼品互相馈赠。孔子得了儿子,国君便送去鲤鱼作贺礼,因此孔子为他的儿子起名为“鲤”。从那以后,人们用鲤鱼传达家信,编写“鲤鱼跳龙门”一类的故事,传达吉祥如意的祝福。由此可以看出,鲤鱼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礼品,更何况是两条大活鲤鱼。
4.这两条大活鲤鱼固然贵重,但比它更好的礼物还有更多,为什么这送礼之人会想到要送鲤鱼给公仪休呢?(因为公仪休爱吃鱼)
5.剧本哪里具体表现了公仪休爱吃鱼?
6.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
(1)(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2)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来把第一部分读一读。(要求:读出公仪休喜欢鱼的语气和心里)
②“公仪休”刚才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
你关注到了哪些重点的词语?(回味似的,鲜美,只要……就)
为什么他要把那些地方读得那么好?(这些地方能够说明公仪休是爱吃鱼的。)
教师提示:注意“回味似的”可以加上动作咂咂嘴、舔舔嘴唇等。
③那么你能不能读出它的美味来,让大家体会一下公仪休爱吃鱼的程度吗?(指导美美的读读。)
④指名读(2位),齐读
⑤训练说话:
你能不能用“回味似的、鲜美”和“只要……就”各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仪休非常爱吃鱼,于是管家的主人就让管家送来了鲤鱼,正所谓只送对的,不送贵的。可是回顾剧本的主要内容我们却发现,它讲的是公仪休拒收鲤鱼的故事。爱吃鲤鱼的公仪休为什么要拒收鲤鱼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第二,三部分,体会公仪休的人格魅力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公仪休其人,读懂了《公仪休拒收礼物》的主要内容,了解了独幕剧的特点。
(2)谁来说说这个独幕剧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仪休是极爱吃鱼的。正因为公仪休爱吃鱼,所以有人送鱼来了……,可为什么当别人送两条大活鲤鱼给他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拒绝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结合学生回答投影: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2.精读剧本,体会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1)齐读句子
(2)过渡:明明很喜欢吃鱼,可别人送来了两条大活鲤鱼他又不收,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学生子明也很不明白,所以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3)合作探究:让我们回到剧本中去探讨原因吧!
同学们请看剧本第52页,正当公仪休对着子明回味鱼的美味,希望天天都有鱼吃的时候,送鱼的人来了。
A他是谁呢?(一位管家)
B这位管家是如何登场的?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
手提两条大鲤鱼
满脸堆笑
C请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管家登场的情景。(注意要表演出“满脸堆笑”)
D用一个你知道的词语替换一下“满脸堆笑”。
比较:“满脸堆笑”和你刚才替换的词语,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满脸堆笑”说明笑不是真诚地,不是发自内心的。)
E既然“笑”不是发自内心的“笑”,那么管家说的话该怎么读呢?
请一位学生朗读管家的话。
(学生可能答虚情假意地读,也可能是过分讨好地读)
教师提出朗读意见,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评价过程中注重指导读出虚情假意地感觉)
假如你是公仪休,从管家的虚情假意言语和 “满脸堆笑”的动作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管家并不是真心要送礼,也可能会回答管家别有用心。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送礼的是管家的主人而不是管家。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假设一下几种问题:)
预设一:不是真心送礼
教师提示:
A 既然不是真心送礼,为什么还要送?
B 什么样的要求要靠送礼的方式才能解决?
C 什么不正当要求?
预设二:别有用心,有所企图的送礼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叫“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认为管家的主人会有什么用心呢?(要求公仪休为他的主人办违法的事情)
如果,公仪休答应了这些要求,可能会面临什么后果?(按照要求办事,违犯法律)
在可以预见的后果和鱼之间,公仪休该怎么做?(拒绝)如果你是公仪休你应该怎样拒绝。
A预设投影:
“我不要你家主人的鱼!请你立刻拿走!”这样说是否妥当,为什么?(不委婉,容易得罪人)
B公仪休是怎么说的?
出示公仪休的话: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C读一读公仪休拒绝管家的话,思考:这样说有什么好处?(委婉而坚定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拓展思考,加深理解:
表达委婉拒绝的语句是: 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表达坚定的词是: 务必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必须,一定。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判断公仪休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聪明机智:即把自己不收鱼的意思表达的很坚决,又没有得罪管家的主人)
D如果用朗读来表现公仪休的机智聪明,应该注意读好哪些地方?(谢谢,一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下面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从管家登场到公仪休拒绝收鱼这部分的对话。(注意读出管家的伪善、奸诈和公仪休的聪明机智)
完成过程:
交流意见,指名读——评价——练读——齐读
(指导朗读是要把委婉地感谢和坚决地拒绝落实到位)
小结:到这时我们知道了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了,他识破了管家主人送鱼的险恶用心,不愿意做违犯国家法律的事情。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公仪休的话。
投影再次出示: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4)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关联词和反问句的作用,感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可设计以下句式帮助理解
投影:
( )我喜欢吃鱼,( )不能收人家的鱼。
( )我收了人家的鱼,(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 )我犯了法,( )吃不上鱼。
设问:公仪休不收鲤鱼就是为了“一直有鱼吃”吗?(他以身作则,公正廉明,为了不违犯法纪)
投影:
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鱼,是因为( )。
课外资料补充:公仪休任鲁国宰相时规定鲁国当官的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曾拔掉自家园子里好吃的冬葵菜,烧织布机、休妻。
(5)到这时,子明是否明白老师的话了?从哪里知道?(恍然大悟)
指导:什么叫“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了)
拓展理解:
恍然大悟的近义词( ),反义词( )
你能说出哪些结构为“ 然 ”的词语?(安然无恙、豁然开朗、勃然大怒、浑然一体、蔚然成风、跃然纸上、迥然不同、怡然自得、恍如隔世……)
带着“恍然大悟”的感觉读子明的话。
再次出示: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自读以上这段话,站在子明的角度思考,从老师的这段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做官一定要清正廉明,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齐读公仪休的话。
E这段话中公仪休实际要告诉了子明一种什么样的为官之道?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清正廉明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归整体,迁移内化
1.结合全文谈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1)小组内探讨交流。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大胆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性格
公仪休
聪明机智、清正廉洁
子明
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管家
阿谀逢迎、别有用心
2.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剧本的语言魅力,体会公仪休的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做到人人参与。
3.再读课文,为演一演做准备
要求:
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深入领会人物的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的神态、语气,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4.演一演:小组练习,上台展示评议。
(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5.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
(1)小组试演,师生共评,随机指导。
(2)小组分角色表演。
(3)登台亮相,欣赏评议。
(六)拓展仿写,训练语言
回顾独幕剧的特点,完成仿写 (注:任选一题,可小组合作。)
1.仿照本文,以小组为单位将《祁黄羊》改编为话剧,并在小组内演一演,在下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展小组比赛,评选优秀剧本及优秀演员。
2.根据以前学过的课文写剧本或自编剧本。(特别注意什么?写清舞台说明、人物语言要鲜明。)下周我们将评选出优秀习作贴在习作展示栏上。
(七)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
爱吃鱼——拒收鱼——谈吃鱼
聪明机智
清正廉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重点教学,感受剧本内容。
??在本剧本中,公仪休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十分爱鱼却又拒绝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甚至他的语言也让人感觉到充满矛盾——“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教学时,我们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淡化某些环节,如“管家送鱼”。强化某些环节,如“公仪休与子明的两次对话”。采用变序教学法,先借子明之口,突出剧中人物的矛盾与冲突——“爱鱼为何拒鱼?”然后引导学生往前读剧本,往后读剧本,在剧本中走个来回,探究公仪休何等爱鱼却又拒鱼的原因。这样解读,使剧本中心更加突出,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读演结合,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剧本的特点,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演,让学生在读与演中感受剧本的魅力,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这一片段时,我不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主人公对鲤鱼的喜爱之情,而且引导学生注意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回味似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公仪休在回味什么?他会如何回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也仿佛与公仪休一同津津有味地品鱼、回味鱼的鲜美,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公仪休“回味”时的动作、表情、神态,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剧本的魅力。
??3.挖掘内涵,升华剧本主题
? 本出独幕剧剧情简单,故事简短,人物语言似乎也很浅显易懂。但细细咀嚼,却发现平淡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公仪休的最后一段台词就很值得品味,不仅表明了他拒收鱼的原因,而且话中也大有深意。教学时,我们把解读这段台词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引导学生理清这一段话中的逻辑关系,知道公仪休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他不收鱼的原因层层递进地说清楚。其次让学生明白公仪休不收鱼不仅仅是为了能吃上鱼,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心中有“法”,因为知法,守法,所以他拒收礼物;因为他尊重法、敬畏法,所以他提倡人人守法。在此基础上,补充公仪休的有关资料:他任鲁国宰相时规定鲁国当官的不得经营产业,与民争利,曾拔掉自家园子里好吃的冬葵菜,烧织布机、休妻。并联系现实,提出“依法治国”,遵纪守法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对学生渗透“法”的教育,进一步提升、丰富了剧本的内涵。
不足之处:
在精读感悟时,力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学生尚缺乏自身的生活体验,如果能够找到本文的话剧演出视频画面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会更好。
教学建议:
可以适当压缩精读感悟的时间,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排演话剧,以便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会。
附《烟台的海》预习单
一、我识记,我理解:
1.我能读准下面这些词语。
拒收 独幕剧 客厅 鲁国 宰相 大夫 管家 幕起
行礼 回味 鲤鱼 呕吐 务必 违犯 盛情 腥味
满脸堆笑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2.先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我收获,我评价:
1.用心读课文,可以从以下几点给自己做评价。
2. 课文内容梳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我思考,我探究:
1. 例:公仪休喜欢吃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从文中找出句子。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吧!
四、我学习,我积累:
1.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我还了解到有关公仪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