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新知导入
个体
(46条)
精子
卵细胞
父亲
受精卵
(46条)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受精作用
母亲
(23条)
(23条)
(46条)
(46条)
旧知回顾
分 裂 间 期
分裂前期
分裂中期
分裂后期
分 裂 后 期
分 裂 末 期
有丝分裂
新知讲解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
时期:
特点:
结果: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新知讲解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产生部位:
2、过程:
减数分裂
精细胞
精原细胞
2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睾丸(曲细精管)
N
↓
变形
↓
精
子
精原细胞:
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
新知讲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
体积增大
联会
四分体
末期Ⅰ
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后期Ⅰ
中期Ⅰ
前期Ⅰ
①
④
③
②
①
②
③
④
新知讲解
精子(来自父方)
卵细胞(来自母方)
受精
受精卵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
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①
②
②
①
一对同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
新知讲解
精子(来自父方)
卵细胞(来自母方)
受精
受精卵
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
基因A
基因a
基因B
基因b
基因D
基因d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新知讲解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
体积增大
联会
四分体
末期Ⅰ
次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后期Ⅰ
中期Ⅰ
前期Ⅰ
①
④
③
②
①
②
③
④
新知讲解
精细胞
精子
次级精母细胞
末期Ⅰ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精细胞的变形
减数第二次分裂
新知讲解
同源染色体的判断
对同源染色体
对同源染色体
对同源染色体
对同源染色体
对同源染色体
对同源染色体
2
2
2
4
0
0
新知讲解
交叉互换
染色体组成相同
染色体组成相同
染色体组成各不相同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
新知讲解
有丝分裂
精细胞
联会
四分体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体细胞
精原细胞
细胞分化
新知讲解
说出下列是何种细胞,处于何时期?
减Ⅱ后期
减数Ⅱ中期
减数Ⅰ中期
减数Ⅰ前期
减数Ⅱ前期
减Ⅱ末期
新知讲解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产生部位:
2、过程:
减数分裂
卵细胞
卵原细胞
2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
N
卵原细胞:
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
新知讲解
卵原细胞
联会
四分体
初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第二极体
卵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中期
后期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新知讲解
四、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 点 A、一个精原细胞____个精子 B、细胞质、细胞核 ______分裂 C、精子细胞经____成为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____个卵细胞
细胞核____分裂
细胞质______分裂
卵细胞的形成不经过_________
相 同 点 A、染色体复制____次; B、细胞连续分裂____次, C、细胞分裂的结果染色体的数目___
4
1
均等
不均等
变形
变形
1
2
减半
均等
新知讲解
图示 配子个数 配子种类
1个精原细胞 4 2种(多种情况)
1个卵原细胞 1 1种(多种情况)
1个生物体 - 2n
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不考虑交叉互换):
同一双亲的子代遗传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1、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 2N→N(减半) N→2N→N
DNA分子数目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每条染色体中只能含有1个或者2个DNA分子,因此纵坐标只能是1或者2。
(2)bc段的变化原因是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cd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de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
新知讲解
a.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即ad段为减数分裂。
b.e点表示正在进行受精作用。
c.eg段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其中ef段为有丝分裂间期,fg段为分裂期。
新知讲解
a.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b.c表示受精作用。
c.d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第一次
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
1、识图
课堂练习
①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④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⑥DNA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前的间期
减Ⅰ前期
减Ⅰ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Ⅰ分裂完成时
减Ⅰ分裂完成时
减Ⅱ分裂完成时
2、填空
课堂练习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数和细胞分裂次数是相同的。( )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 )
4.1个精原细胞形成4种精子。( )
5.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
3、判断
√
×
×
×
√
单个的精子或卵细胞能不能发育成新个体?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仅有一个精子能和卵细胞结合
来自精子
来自卵细胞
受精作用
(二)受精作用
2.过程:
受精卵
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
母方,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完全一样的染色单体,由着丝点连在一起。
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树木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结果:
高等动物(2N)
受精卵(2N)
精子(N)
(母本)减数分裂
(父本)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与受精作用:
卵细胞(N)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
受精作用
受精卵
受精卵的遗传物质(DNA)
1
2
= 核DNA( 父方+ 母方)+
1
2
质DNA
(几乎都来自母方)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即有1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若发生于初级精母细胞,则产生: ;若发生于初级卵母细胞: 。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异常(即有1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未分开)若发生于1个次级精母细胞,则产生: ;若发生于1个次级卵母细胞,则产生: ;若发生于1个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
4个精子都异常
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都异常
2个异常精子
1个异常极体和1个异常卵细胞
2个异常极体
减数分裂中异常情况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
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原细胞
初级精
母细胞
次级精
母细胞
精细胞
减Ⅰ后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
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原细胞
初级精
母细胞
次级精
母细胞
精细胞
减Ⅱ后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间期 减Ⅰ前 减Ⅰ中 减Ⅰ后 减Ⅰ末 减Ⅱ前 减Ⅱ中 减Ⅱ后 减Ⅱ末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数量的变化:
4
4
4
4
2
2
2
2-4
2
2N
0-4N
2N-4N
2N
4N
2N
2N
N
N
N
N-2N
N
0
4N
4N
4N
2N
2N
2N
2N
N
4N
4N
2N
2N
2N
0
减数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染色体变化曲线
前
中
后
末
前
中
后
末
DNA变化曲线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次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