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生命的壮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规范书写“链、陵、肆”等字,联系上下文,体会“肆虐、束手待毙、肝胆俱裂”等词语意思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任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有感情朗读描写蚂蚁、羚羊逃生的过程,抓住关键词“肆虐、火舌舐动、束手待毙、肝胆俱裂”等词语体会蚂蚁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抓住“刚好、猛蹬、突然升高、轻巧”等词语感悟羚羊配合的默契、团结协作的精神。
3. 读懂这两则故事,了解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4.理解为什么称“外层被烧焦”的蚂蚁是“蚁国英雄”;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蚁国英雄》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肆虐、火舌舐动、束手待毙、肝胆俱裂”等更好的体会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2.学习《生命桥》时,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动作的词语,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知道老羚羊用身体做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练习用提炼要素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等方法,读懂“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2.制作《生命的壮歌》多媒体课件。
学生:1.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2.阅读配套教材《小学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7课,这篇课文与别的课文不同,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蚁国英雄》,另一个是《生命桥》。但同样写了一首歌——
2.板书: 生命的壮歌
3.齐读课题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单的使用效果和学生的预习情况
(1)重点指导读好:陵、肆、链、臭、惜、夹杂(jiā)。注意“链”与“怜”的读音区别。
(2)指导易错字:链、陵、肆、俱。学生练习写这几个难写的字,然后实物投影展示,师生共评,学生书写,再师生共评。
重点指导 的写法。
2. 课文中还有几个难读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
①指名读这句话。
②随文识字:
这句话里有一个红色的词语,它该怎么读?(huá)“划”是一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来组个词吗?(huà计划)
文中除了这个多音字还有一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一找,看谁最仔细?教学多音字“臭” (两个读音:chòu:焦臭、xiù:乳臭)。
③看到“弧”字你想到了哪些和它相似的字?(狐、孤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学习蚁国英雄)
1.读课题“蚁国英雄”
2.什么样的人被称为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说说钦佩他的原因?
3.质疑课题
学情预设:蚂蚁那么小为什么称“英雄”?
4.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学习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起因:草丛失火,围上小丘。
事情发展:蚂蚁被围,情势危急。
事情高潮:蚁团突围,外层英雄保护里团蚂蚁。
结果:蚁团突围成功,冲进河流,滚向对岸。
6.以上几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试试?(在说的过程中,师及时指导。)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用“——”划出蚂蚁的生命遇到了什么危难?
板书:火烧
(1)出示句子:
①理解:“火舌、红色的项链”,体会火势的迅猛。
②指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身处绝境。
(2)出示句子:
①理解“肆虐”,体会作者从视觉(火神肆虐的热浪)和味觉(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两方面写一群蚂蚁被火包围,形式万分紧急。
②这气味让你明白了什么?
③你能想几个表示情况十分危急的词语吗?
学情预设:火烧眉毛 十万火急 火急火燎 千钧一发
2.面对蚂蚁所处的绝境, 现场的导游和游客他们是什么反应呢?
抓住“叫”和一个感叹号,体会她们震惊。
抓住“肯定、惋惜”这两个词语,体会我的担心。
指导学生读出他们的震惊及担心。
3.面对绝境,这区区弱者它们是怎么做的?
(1)用"~~"划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出示句子:
(1)“万万没有想到”我原来怎么想的?联系上文说说。引读“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2)这段话中哪个字也说明眼前出现的一幕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突住“竟”字。
(3)蚂蚁的哪些举动是作者没有想到的?读一读,把词语圈出来。
①理解“束手待毙”的意思。说几个含有“毙”字的词语。学情预设:坐以待毙、犬兔俱毙、多行不义必自毙等。
②从“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可以感受到什么?(板书:团结、勇敢)
③自读体悟,理解“肝胆俱裂”,“俱”是什么意思?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体会外层的蚂蚁被烧焦而身体爆裂却仍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显然”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句“烧焦爆裂”、“ 不见缩小”等词语,体会外层蚂蚁的英雄行为,体会他们以个体的牺牲来换取种族的生存,是多么悲壮呀!
⑤引导朗读:眼前的情景让我们如此震撼,这区区弱者所表现出的团结、勇敢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都让我油然而生敬意。让我们用读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齐读。
⑥读到这儿,震撼、感动、敬佩交织在一起。我们仿佛置身在肆虐的大火旁,仿佛看见 ;仿佛听见 ;仿佛闻到 ;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至死也不——肝胆俱裂也不——(教师激情,学生想象,接话描述。)
4.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蚂蚁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配乐指名读“可万万没有想到,… …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再配乐齐读这段话。
5.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深化主题
1.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蚂蚁?
出示: 的蚂蚁
2.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中哪个字的分量最重?你能不能用“壮”字组几个最适合于这篇课文的词语?(壮烈、悲壮、壮丽、雄壮等)
3.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齐读“蚁国英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预习《“生命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导入
1.板书:桥。你们都见过什么桥?指名说。
2.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这座桥不是钢筋水泥造成的,但这座桥无比神圣,这座桥令人震憾,它就是——。板书:生命
3.齐读,再读。 “生命桥”
4.质疑课题
学情预设: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检查词语
注意“瞪”与“蹬”的读音区别。
理解“眼花缭乱”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理一理:
3. 你能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
(讲了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动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逃生的故事。……)
(四)重点感悟
1.学生谈读后感受。
读完关于生命桥的故事,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学情预设:震撼,感动、想流泪……
2.学生找猎人的感受。
出示:
(1)理解“目瞪口呆”,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吗?用朗读来表示。
(2)用“不由自主”说一句话。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那些以捕杀动物为生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找出来,并想一想它为什么令人感动?
4.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句?
学生反馈1:
理解“随即”。
抓住词语“随即、紧跟、高度要低一些”等词语体会老羚羊在尝试拯救羊群的方法。
读中悟情:是啊,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害怕,是那样从容地选择死亡,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
反馈2:
抓住“刚好、猛蹬、升高、落在”等词语,体会羚羊配合的默契,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体会画线的句子。抓住“断翅、笔直坠入”体会老羚羊的悲壮。
出示图片,让学生身历其境。
师旁白:望着这只年轻的羚羊越到了悬崖的对面,而老羚羊笔直地、默默无声地坠入了山涧,你的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羚羊?
出示:这是一只 老羚羊!
这是一只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他的献身精神,它对死的无所畏惧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反馈3:
他们的试跳成功了。出示图片:
试跳成功!
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
没有拥挤,
没有争夺,
秩序井然,
快速飞跃。
说感受,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排在前面的就会获得生命,落在后面的就可能遭受猎人的枪杀,但他们没有拥挤,没有争夺,而是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老羚羊的牺牲精神激励着年轻的羚羊,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
读上面变红的句子。体会羚羊们的沉着冷静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群怎样的羚羊?
这是一群 的羚羊。
反馈4:
(1)你能把这座桥画下来吗?如果请你给这座桥添上颜色,你会给他涂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2)原来生命桥只是————几道转瞬即逝的弧线,不是真正的桥,所以我们的课题加上了双引号,然而就是这转瞬即逝的弧线桥,却比世界上任何一座桥更令人难忘。
(3)这座奇特的桥,为什么被称作“生命桥”?
出示填空:
它虽然只是 但是,这座桥是以 为桥墩,这座桥以 托起 ,这是一座 的桥!这是一座 的桥!
再读猎人的句子。
总结: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桥,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躯架起的。它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更应刻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生命桥”(再读课题)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顾首尾,整合全文。
1.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让我们听听本文作者沈石溪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
(1)出示幻灯:
(2)齐读
勇敢破冰的天鹅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肝胆俱裂也不放弃岗位的蚂蚁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英勇赴死的老羚羊更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神圣的,同学们,让我们善待这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吧!
(出示:齐读)
3.回归课题,点明主题
(1)“蚁国英雄”和“生命桥”除了同样使老师、同学深受感动,你认为还有什么相同之处?(“蚁国英雄”中的蚂蚁和“生命桥”中的羚羊都是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板书:团结合作)
(外层蚂蚁和老羚羊都以自己的死亡换取里层蚂蚁和年轻羚羊的新生。板书:勇于献身)
(2)课题“生命的壮歌”中的“壮”,用哪个词理解最确切?(悲壮)“歌”是什么意思?(赞歌、颂歌)
“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3.推荐阅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推荐电影:《灰熊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这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生命桥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附《生命的壮歌》预习单
一、我会写。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链 丘 陵 惜 肆 臭 俱 乱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试着读读下列词语,在你会读的词语下,打上横线。
项链 丘陵 可怜 随即 肝胆俱裂 束手待毙
惋惜 肆虐 焦臭 夹杂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完成填空。
《“蚁国英雄”》中,作者首先写出事情的起因:( );接着写一群蚂蚁被火( ),情况危急;然后写蚂蚁扭成一团,拼命突围,外层的蚂蚁( );最后写蚁团冲进河流里。
四、我思考。
通过阅读课文,我提出了下面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五、我搜集。通过查找资料,我的收获有:
关于蚂蚁:
关于羚羊: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这篇课文与别的课文不同,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蚁国英雄》,另一个是《生命桥》。但同样写了一首歌——生命的壮歌。
2. 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教学“运转”时我主要是采用依托文本朗读识字的方法,以一举多,把本课的多音字让学生都找出来,提高了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字的音、形、义在头脑中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
“以熟带生”。在教学本课生字“弧”时,引导学生用“以熟带生”的方法识记生字。“看到‘弧’字你想到了哪些和它相似的字?(狐、孤)”这样以“熟带生”,由已知到未知,学生不仅学起来轻松,而且因为是“以熟带生”,虽然字的读音相同,字形相近,但仍不至混淆。我认为,让没有生命的生字融入有生命的课堂,汉字的学习也就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了。
《新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肆虐”时,我没有简单的让学生说说词义,而是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引导学生从“味觉”、“视觉”来更好的联系上下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篇文章内容感人至深,教学中要通过对关键词、句和标点的研读揣摩体会层层推进,突破难点,例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肆虐、火舌舐动、束手待毙、肝胆俱裂”等词语体会蚂蚁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抓住“刚好、猛蹬、突然升高、轻巧”等词语感悟羚羊配合的默契、团结协作的精神。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品读悟情。
4.重视表达的训练与熏陶。
课后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蚂蚁?出示: 的蚂蚁。这是一群 的羚羊。
最后一个环节:回归课题,点明主题,设计的特别好,既整合了文本,又让学生感觉虽然本文由两个小故事组成,但是他们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不足之处:
在处理课后习题:理解为什么称“外层被烧焦”的蚂蚁是“蚁国英雄”;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指导学生体会的还不是很透彻。
教学建议:
在朗读的指导下要力求到位,在时间安排上力求做到重点的内容讲精讲透读好,非重点的内容略讲,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力求解决本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让自己在课堂中更从容些,更机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