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的主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5 22: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黄河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8个生字,重点指导“滚、磁、吞”,认读“艄、骇、履”。读准多音字“漂、系、没”。理解生字组成的成语,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词语:万马奔腾、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胆战心惊、谈笑风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提示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句,领会课文各部分与中心句的联系,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悟“黄河的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3、体会作者使用的“对比”的手法,理解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和不同人物的表现。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成为生活和学习上的主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托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领悟“黄河的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难点:领会课文各部分与中心句的联系,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悟“黄河的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并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写法并学会使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查阅资料、小组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读书情况,培养学生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默读、圈画、简单感受等方式来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理清各部分与中心句的联系,能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划分段落,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培养和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见附件)
2.分小组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揭题,指导初读。
1.导入揭题。
有一条河流,她哺育了辉煌灿烂的炎黄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多少年来,我国的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歌颂过她——
(多媒体出示)
2.读到这些诗句,我们知道养育了我们的河流是(黄河),课前我让同学们分小组搜集了黄河的资料,现在我找同学来汇报一下:
第一小组:找代表来汇报黄河名字的由来
第二小组:找代表来汇报黄河的相关文字资料
第三小组:找代表来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情预设: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播放奔腾咆哮的黄河录像。
3.听着这些介绍,读着这些诗句,面对着这滔滔的黄河,你脑海中浮现出那些词语?学生交流后,相机积累词语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黄河有关的的课文。(继续板书:
23.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5.设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情预设:
谁是黄河的主人?
他们为什么能称为“黄河的主人”呢?
他们是怎么征服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的?
(二)查看预习单、交流预习。
1.昨天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就将自己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及时进行补充。)
(1)检查一类生字识与写。出示:滚 磁 浊 篙 凭 整 吞 积
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易写错的字:老师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滚”和“磁”和“吞”这三个字的书写。本课的形声字比较多,可以利用形旁,声旁来识记字形,把字写准确。
先看“滚”,它是个形声字,“氵”是它的形旁,右边是它的声旁,这个字是的右边是一个六字头下面加上公再加上一个衣字底组合成的。
再看“磁”,“石”是它的形旁,“兹”是它的声旁,特别是“兹”要注意它的写法。
“滚和磁”都是左右结构并且左窄右宽,要把字写规范。
“吞”字要注意上部分是“天”不能写成“夭”。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钢笔把“滚”,“磁”和“吞”这三个字认真地描一遍,临摹一遍,细细体会它们的写法。
(2)投影出示本课生词,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注意:“浊”读“zhuó”、“整”读“zhěng”、“凭”读“píng”、“从容”中的“从”读“cóng”)
②强调多音字。
piāo(漂流) xì (联系) méi (没有)
漂 系 没
piào(漂亮) jì (系鞋带) mò (吞没)
③你能凭借这组词语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黄河”和“艄公”吗?
④这组词语中有一对是近义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⑤理解词语“胆战心惊”其中“战”在词语中的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
这就是运用了根据字在词语中的意思选择义项的方法,理解字的意思,你能用这种方法,借助词典来解释“惊涛骇浪”中的“骇”的准确义项吗?(小组合作,学生交流)这些词语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呢?
学情预设:
如履平地:“履”原指鞋子,现在引申为踩,走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轻松自如。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你给大家说说这种感觉)
说起“履”字,你还能想起哪些与之相关的故事呢?给大家讲讲!
(郑人买履,削足适履)
⑥指导读课文,读好本文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3)检查朗读课文,推进读懂。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的同学要做到读正确、流利,还要争取用朗读表现文中描述的画面,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听的同学要听听能否读正确,还要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意思?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艄公为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学生自由交流,初步谈出你的感受)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出示中心句)
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惊涛骇浪”、“如履平地”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感受艄公的机智勇敢。
②谈谈你对中心句的理解:文中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解决“艄”字的读音是:“shāo”,理解“艄公“是干什么的?艄公为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情预设: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黄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羊皮筏子?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先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
学情预设: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1-4)初看,写一只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鼓浪前进。
第二段:(5-6)细看,写羊皮筏子上人们的沉着与从容。
第三段:(7-8)感受,进一步揭示了艄公为什么能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2)根据填空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欣赏黄河,激起震撼之情
 1.精读第一部分,感受羊皮筏子的险
 (1)同学们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分别找出描写羊皮筏子和黄河激流的句子 
羊皮筏子 黄河激流
那么小 万马奔腾
那么轻 浊浪排空
承载六个人 波浪滔滔
  (2)比较黄河的汹涌和羊皮筏子的渺小:
① 抓住重点词语“万马奔腾”“惊涛骇浪”等来突出黄河的汹涌,想象一下“万马奔腾”是什么样的场面?(随机板书:惊险)
②快速浏览课文,从其他段落中找出描写黄河凶险的词语,(惊涛骇浪)谈谈感受。
(3)课件出示比较,体会羊皮筏子的险:
通过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于羊皮筏子那么小,居然还坐着六个人的不可思议。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你心潮起伏,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胆战心惊)理解“胆战心惊”(非常害怕,极度恐惧)
你会有千言万语诉说,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看见那么小的羊皮筏子鼓浪前进,你会担心:_______________ ,可你也不禁会发出一声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化“对比”写法:
这么小的羊皮筏子却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使人不可思议,让人深感惊讶,作者巧借黄河和羊皮筏子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更加凸显了羊皮筏子的险。
在你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你要表达的内容。
作者什么时候才告诉我们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呢?
出示第4自然段:
①我们来看作者是以怎样的观察顺序在写羊皮筏子的呢?(由远到近)
②这个句子的感叹号说明的什么?(对黄河羊皮筏子的惊叹之情)
(5)同学们通过预习都知道了羊皮筏子,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它是黄河上的一种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它由数个绑扎在一起的羊皮气囊和一个木头架子构成。出示图片:
感知写法。
作者先直接介绍了黄河的汹涌的气势,而后介绍了羊皮筏子的小而轻的特点,这是什么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让学生交流总结这种写作手法
这种手法,我们在学习哪篇课文时学习过?(《三顾茅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7)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们虽不能亲眼看到黄河的壮观场面,虽不能亲身体验羊皮筏子的轻小,但是作者生动细致的刻画却会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黄河,感受黄河与羊皮筏子之间那巨大的差别吧!再次有感情的当读课文,读出黄河的气势和羊皮筏子的小而轻。
(五)小结
黄河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羊皮筏子那令人提心吊胆的惊险,无不衬托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艄公表现的沉着冷静,那么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生动细致的刻画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和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凶险的黄河,简陋的羊皮筏子,作者、乘客、艄公的表现各不相同,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精读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勇敢和机智
1、再聚羊皮筏子:(学习5-6段)
(1)作者看清羊皮筏子时,作者的心理有了什么变化?
“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提心吊胆”呢?
学情预设:1.羊皮筏子太小了,乘客较多
2. 黄河浪太大,担心小船会被吞没
如果你是当时的作者,你会为谁担心?怎么担心的呢?
(2)有感情的再次阅读5-6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6-8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现 原因
作者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羊皮筏子太小乘客又多黄河的浪太大
乘客 谈笑风生指指点点 对艄公充满信心
艄公 沉着 专心致志小心 大胆 经验丰富技术高超责任感强
3、探究:文章为什么描写作者和乘客?
4、这就是侧面描写,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对比衬托出了艄公的镇定与机敏。
5、紧扣“谈笑风生”感受乘客坐羊皮筏子的前后变化:
那么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有什么表现呢?找出描写乘客的句子。
出示课件:
(1)“乘客”为什么从容而且还谈笑风生呢?
学情预设:来自于艄公的“沉着”和胆大心细,对艄公充满了信心。
(2)“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谈笑风生”来造句吗? 
6.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艄公的勇敢源于对黄河的了解,决不是无知的鲁莽。想象艄公是怎样专心致志驾驶羊皮筏子的?讨论艄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
出示:
(1)指名说说这几个词的反义词:沉着 专心致志 小心 大胆
(2)艄公的“沉着”表现在哪些方面?(专心致志 小心 大胆)
7.出示: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肩上承担着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他渡黄河的工具是什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你觉得艄公是个怎么样人呢?(技术娴熟、镇静、机敏……)
重温中心句:
艄公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滔滔的黄河上破浪前行,就如同我们站在广阔的平地上做运动一样。找到中心句中是哪个词语描述了艄公的这一动作?抓住重点词语,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如履平地”,让学生用“如履平地”造句)
是呀,艄公在万马奔腾的黄河上,就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样平稳,这样的艄公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怎能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齐读最后一节。(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着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回归整体,学习学法。
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布置作业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六)板书设计
            23黄 河 的 主 人
艄公 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23黄河的主人》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磁力 艄公 吞没 竹篙 凭借
如履平地 浊浪排空 万马奔腾
羊皮筏子 鼓浪前进 惊涛骇浪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谈笑风生
练习
1.给多音字组词
piāo( ) xì ( ) méi ( )
漂 系 没
piào( ) jì ( ) mò ( )
2.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这六个人,就如在湍(tuān chuǎn )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2).艄公面对着险恶(è wù )的风浪,身系(xì jì )着乘客的安全。
(3).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神情从(cōng cóng )容。
(4).乘(chéng chèng )客们一点都不担心被巨浪吞没(mò méi)。
3.我能按要求写出成语。
(1)描写黄河的:
(2)形容非常害怕的:
(3)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    
四、课文回放。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 )。他站在( ),面对着( ),身系着( )手里只有那么一根( )。他凭着( ),( ),战胜了( ),在滚滚的黄河上( ),成为( )。
五.我能积累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 )。 ——王之涣 《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 ——刘禹锡《浪淘沙》
五、你做到了吗?
六、我的课外搜集:
我们组负责搜集的内容是:
我的搜集记录:
教学反思:
1.结合预习单,导入课文。
预习单前,我先让学生分组搜集了黄河的资料,把学生分成3组,分别搜集不同方面的整合资料,这样学生课前的预习更有针对性,知识能更好的积累。
2.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教学“运转”时我主要是采用依托文本朗读识字的方法,以一举多,把本课的多音字让学生都找出来,提高了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字的音、形、义在头脑中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我还重点指导了“滚”、“磁”和”吞“的写法。根据他们是形声字这个特点,利用“形旁”和“声旁”来识记生字。对于比较难的生字,我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记住生字。
3.反复读讲,感悟人物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促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朗读后的感悟不是教师通过传授、通过暗示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受。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丰满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对文本产生的共鸣,植根于学生心灵的是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浮于文本之上的文字。
4.注重迁移拓展,深化文本主题。
我在课文快结束时,设计了一项作业: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
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时间是很充分了,朗读的面也极广,可是朗读的能力却不见有多少提高。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指导,这也是我这堂课最失败的地方。我们常说让学生“自读感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但是,朗读也是需要训练的,没有训练,学生的语感从哪里来呢?
教学建议:
依据本文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首先利用诗句和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接着再读质疑、整体感知,最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精读感悟、互动交流。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以及充分的探究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⑵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⑶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⑷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它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5400公里,长度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的第二大河,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的上流被称为陆上河。上游的河床带着大量的黄河流入,河床比周边的地还高,称为“悬河”。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黄河滚滚 声势浩大
磁力 艄公 吞没 竹篙 凭借
如履平地 浊浪排空 万马奔腾
羊皮筏子 鼓浪前进 惊涛骇浪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谈笑风生
“胆战心惊”一词中“战”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请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战:打仗,战争( )泛指争斗,比高低( )发抖(√)
胆战心惊:使人害怕、发抖的大风浪。
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羊皮筏子的艄公在( ___________ )的黄河上(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地撑着筏子的壮观景象,进而赞颂了艄公( 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
A.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B.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A.再定睛一瞧,那上面还有人哩!一共六个人。

B.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
原来,坐羊皮筏子,还需要(足够的勇气)
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正确
规范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