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件(共2课时,18张PPT+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件(共2课时,18张PPT+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18 12:45:09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高一—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第2章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探究 实践)
二、受精作用(P25-P26)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体内的精(卵)原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
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
(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3个任务)
材料用具的准备:
1.准备白纸和笔,画出减数分裂时细胞的数量变化图。
图1 减数分裂细胞数量变化示意图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原细胞
材料用具的准备:
2.用彩色卡纸/橡皮泥等合适的材料
制作8条染色体。
3.将2条颜色、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交
叠在一起,模拟复制后的染色体
状态。相同大小、不同颜色的2条
染色体模拟一对同源染色体。
图2 制作染色体
图3 两对同源染色体
(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3个任务)
父方
母方
同源染色体(2n=4)
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原细胞
任务一: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变化
提示:
思考:
1.减数分裂I 结束时,染色体数目为什么减半?
2.减数分裂II 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为什么加倍?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减数分裂I末期结束:
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II进入后期时: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减数分裂II末期结束时:
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细胞染色体数目(条)
间期
减数分裂I
减数分裂II
时期
练习1:《生物学(必修二)》P28


任务二: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___种精细胞。
一个卵原细胞可产生___种卵细胞。
2.一个生物个体的精原细胞中有2对染色体,减数分裂I非同源染色体有____种组合方式。
2
2
1
思路: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即每个子细胞中只有含有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黄
2

/黄
2

/黄
2
×
×
=
23
3.若个体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对甚至n对同源染色体时,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有几种组合方式?



小结:
一、只从自由组合的角度来看,无论细胞中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
(1)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_____个精子,种类分为___种。
(2)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_____个卵细胞,种类为____种。
4
2
1
1
结论: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多样性。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生殖细胞的种类数
1对
2对
3对
n对
2种
4种
8种
2n种
二、只从自由组合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生物个体 而言:
任务三:模拟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结论: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导致配子多样性。
总结:
1.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1)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联会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2.配子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
减数分裂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后,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生物学(必修二)》P26
练习2:如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细胞体积略有增大,其内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D和E之间只有细胞质的差异,若由1个卵原细胞生成的D与E在染色体上存在差异,则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
DNA复制
蛋白质合成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思路: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即每个子细胞中只有含有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黄
2

/黄
2

/黄
2
×
×
=
23
若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那么非同源染色体有几种组合方式?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间期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减数分裂I
减数分裂II
时期
相对数量
8
4
2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2n=4)(共29张PPT)
高一—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第2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一)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二、受精作用(P27-P28)
问题探讨:
P23




思考:从细胞结构分析,精细胞变形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精细胞的变形对受精作用有什么意义?
卵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精子
卵细胞
精子
受精作用
卵细胞
精子
受精作用
过程
①精子与卵细胞接触并相互识别。
卵细胞
精子
受精作用
过程
②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
精子
受精作用
过程
②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
精子
受精作用
过程
②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
受精作用
过程
③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受精卵
受精作用
过程
④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完成受精作用。
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作用
①保证遗传物质能够进入卵细胞。
②尾部便于游动的能力。
③避免不必要的细胞组分消耗能量。
④更好地为受精过程提供能量。
精细胞变形的意义
受精作用
STS
科学.技术.社会 P28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① 人工授精
场所:输卵管
② 体外受精技术
(试管婴儿技术)
精子数量少或活力差。
生育能力正常,输卵管堵塞。
受精作用
结果: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是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意义:保证每种物种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受精作用
判断:
一个受精卵中分别由父母各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或DNA( )
×
受精卵
一半来自父方(精子)
一半来自母方(卵细胞)
染色体的来源
DNA的来源
核DNA
细胞质DNA:全部来自母方(卵细胞)
一半来自父方(精子)
一半来自母方(卵细胞)
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
(1)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同种生物的两性生殖细胞才能融合。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使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
(3)受精后卵细胞细胞膜的变化,可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思考:不是同种生物的两性生殖细胞能相互融合吗?为什么?
思考:
1.一只母猫生三只正常的小猫,它们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吗?
2.它们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吗?
3.能否再生一个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小猫?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2N=4的生物为例)
A C
B  D
A D
B  C
a  c
b  d
a d
b  c
初级卵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思考: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什么变化?
A B
C D
(母方♀)用A和B、C和D分别表示2对同源染色体
a b
c d
(父方♂)用a和b、 c和d分别表示2对同源染色体
如果发生交换,配子的类型会更多;
2、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以2n=4的生物为例(A-D,a-d代表染色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 ♂
A’
D’
B’
C’
B’D’
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后代共有16种不同的结合方式。
C’
A’
雄性配子的种类 雌性配子的种类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方式
2N=4 4 4 16
雄性配子的种类 雌性配子的种类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方式
2N=4
(未发生互换)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4
>4
>16
2N=46
223
223
223×223
2N=46
>223
>223
>223×223
(发生互换)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遗传的稳定性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同源非姐妹染色体的交换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配子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后代呈现多样性
同源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减半
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
在生物进化中体现了优越性。
遗传稳定性 遗传多样性
配子形成
受精作用
思维训练——综合概括
①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②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①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②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使得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维持亲子代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过程出现的异常
二、拓展应用(P28)
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头小,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而是3条。请尝试使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这种病产生的原因。
46 +1
精子:23+1
(多1条13号染色体)
卵细胞:23
46 +1
精子:23
卵细胞:23+1
(多1条13号染色体)
思考: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会有哪些异常行为会导致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异常)
(异常)
(异常)
减数分裂Ⅰ正常 ,减数分裂II异常
13号染色体
思考: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会有哪些异常行为会导致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异常)
(异常)
(异常)
精细胞
减数分裂Ⅰ异常 ,减数分裂II正常
(异常)
(异常)
21号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