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植树的牧羊人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坍塌(tān) 慷慨(kǎi) 缝隙(xì) 热腾腾(ténɡ)
B. 废墟(xū) 流淌(tǎnɡ) 浇灌(ɡuàn) 刨根问底(páo)
C. 呼啸(xiào) 干涸(gù) 湿润(rùn) 沉默寡言(ɡuǎ)
D. 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ɡǒ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帐蓬 琢磨 硬朗 爆发
B. 张扬 呼啸 流倘 添置
C. 滚烫 干躁 酬劳 地毯
D. 荒地 废弃 飘荡 水渠
3.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B. 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C. 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
D.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②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③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④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⑤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A. ①⑤③②④ B. ⑤④③①②
C. ④①②⑤③ D. ①④③②⑤
6.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7. 根据以上语段描述的内容,简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8. 请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9.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牧羊人的行为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0. 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开头,介绍一个自己熟识或者崇拜的人。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丝不苟的。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孟母方绩( )(2)孟子惧而问其故( )
12.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吗?
13.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请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爱在《新华字典》里
周脉明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工具书——《新华字典》。虽然那时《新华字典》的定价只有1.1元钱,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天文数字。我家当时五口人中,父亲常年患胃病,经常疼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哥哥和我上小学,弟弟当时只有6岁。
字典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读书或者写作业时,每当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都要向同学借字典。如果碰到同学正在使用字典,就得耐心等待;如果遇到不愿意借字典的同学,他就会给我一副不屑的冷脸,甚至是鄙夷的眼神,然后淡淡地说道:“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借给别人用。你回家向你妈要钱,你也买一本呀……”
二年级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在家写作业,可是碰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就去一位好朋友家借字典。可是我那位好朋友不在家,只有他那上五年级的姐姐在家。当她听我说明来意以后,把嘴一噘:“你用坏了咋办 你向你妈要钱去买呗,咱村供销社里的字典多得是……”
我噙着眼泪扭头就跑了,不是跑回家,而是跑向村西面山脚下的麦田。因为妈妈正在那里和社员们一起割麦子。
不一会儿,我便跑到麦田里,只见一群强壮有力的男社员正在前面割麦子,一群女社员正在捆麦子、捡拾丢在田间的麦穗。我来到女社员这边,寻了几眼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便大声喊道:“妈——妈——”
这时候,邻居四婶认出了我,对我说:“你妈在前面跟着男劳动力割麦子呢!”
我来到前面割麦子的男劳动力人群中,只见一个个戴着草帽的男劳动力,手拿锃光瓦亮的镰刀,弯着腰,排成“人”字形在割麦子。只见中间一位“男劳动力”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
还是看不到妈妈的身影,我便又喊了起来:“妈——”
“妈在这里呢!咋不在家写作业啊 ”这时候,男劳动力中间传来妈妈的声音。啊!我刚才看到的中间那个割麦子的“男劳动力”原来是妈妈!
只见妈妈本来瘦削的脸被晒得红里发黑,流着汗珠,鬓角的几缕头发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脸上,胸前的衣襟湿了半截,正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心里顿时觉得涩涩的,没想到妈妈割麦子这么辛苦。为了多挣点工分,她竟然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干轻巧的捆麦子、捡麦穗的活儿,而是干男劳动力割麦子的重体力活儿。
“妈……我要钱……买……字典。”我本意不想提买字典的事,可是口中却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这……”妈妈犹豫了一下,便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毛票,数了数递给我,说:“这是我准备回家买盐的钱,那就不买了,你先拿去买字典吧。”说着,妈妈就把钱塞给了我。
我拿着妈妈给的钱,心情沉重地来到供销社。刚想买字典时,忽然看到父亲正在赊盐,我便替父亲把钱交上了。父亲惊讶地问我:“你哪儿来的钱 ”
我撒了个谎:“是妈妈让我买盐的钱。”
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
几天后的中午,母亲割完麦子回家吃饭时,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递到我的手中:“孩子,这回有了这个哑巴老师,咱以后学习就不怕了。妈妈相信你的学习会更好……”这时,只见妈妈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父亲忙把她扶到床上躺下了。
原来,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冲一碗鸡蛋水,以增强妈妈的体力,不然她是不能在麦田里和男劳动力一起干活的。妈妈坚持几天没有喝鸡蛋水,用积攒下的鸡蛋换了钱,给我买了这本《新华字典》。
我捧着崭新的《新华字典》,流下眼泪,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学习工具书。
(选自《读者·校园版》)
1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15.品析文中“‘他’一只手往前一探,往回一收,手里便抓住了一束麦秆,一只手拿镰刀贴着地面往回用力一拽,‘唰唰唰……’转眼间,身后的麦捆子便错落有致地铺成一行”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16.阅读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中午,妈妈回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看了看我,摸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眼睛却湿润了。
17.试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三)名著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 ”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率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抡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
18.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 (人名)。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0选文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13.《植树的牧羊人》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B
6.(示例一)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欣。(示例二)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离别的悲苦和团圆的喜悦。
7. 从作者询问土地的归属时牧羊人的回答与态度可知,他是一个单纯而勤劳的人。而他在遭遇失子丧妻的不幸后,独自一人从山下的农场中搬到这荒凉冷僻的高原来牧羊植树,由此可知他是一个能够经受挫折,始终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
8.(1)运用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牧羊人种橡子时的仔细认真,表达了“我”对他的赞美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又生动地描绘出白桦树茁壮生长的状态,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9.牧羊人坚持种树的行为启示人们,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积极行动起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依然可以重新拥有美丽富饶的家园。只要愿意,敢于实践、坚持不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创造奇迹。
10. (示例)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能触动她内心深处那根弦。从她读书看戏时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的状态可知,她是一个极易动情的人;从她常常一个人沉默寡言、无语凝噎的情况可知,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她常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他人一句无关轻重的话语、一个黯淡无光的眼神,都能刺痛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她永远都是眉峰紧蹙,正应了那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绩 纺线。故 原因。
12、孟子成功的原因有二,首先得益于他的母亲对他进行了良好地教育。其次他自己勤奋学习。
13、孟母的教育方法,从身边事举例教育。以日常生活中的纺线为例深入浅出很容易被接受。
14.《新华字典》。①向同学借《新华字典》,时常遭到拒绝;②下决心向妈妈要钱买《新华字典》;③临时弃买《新华字典》,把钱给爸爸付盐款;④妈妈用节省下来的钱帮“我”买回一本《新华字典》。
15.运用一系列动词,把母亲割麦子的样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母亲劳动时的艰辛。
16.心理: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我得想办法帮他买本《新华字典》。
17.母亲特别勤劳,为了多一点儿收入,干着和男人一样的活;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拿出买盐的钱来给孩子买字典,见孩子没买成字典,又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孩子买了字典。
18.西游记 吴承恩
19.孙悟空大闹天宫,勇斗天兵天将。(简要概括即可)
20.体现孙悟空桀骜不驯、武艺高强、英勇无畏,具有反抗精神的性格。(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