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课课练(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课课练(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8 12: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一、作家与作品
1.《朝花夕拾》全书共 十 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 后记 》,是鲁迅唯一一本 散文 集。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名为《 旧事重提 》,1928年结集出版,改为现名。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朝花夕拾》及其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小说集。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等。
C.《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解析】A项“小说集”错误,《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4.完成《朝花夕拾》的读书卡片。
书 名 《朝花夕拾》
作 者 ① 鲁迅 
体 裁 ② 散文集 
主要内容 ③ 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推荐理由(从写作手法方面) ④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作者在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讽刺手法,常用对比手法。 
5.小明为七年级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 1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琐记》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阿长与<山海经>》 G.《父亲的病》 H.《范爱农》 I.《藤野先生》 J.《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 A、J   ② H、I   ③ D、E 
( 2 )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 深沉的情感   ⑤ 理性的批判 
二、内容与人物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卧冰求鲤 ”“ 老莱娱亲 ”“ 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仙台 ( 地名 )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 幻灯片 )事件令他感受到了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弃医从文 的想法。
3.( 温州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阿长( 或:长妈妈 ) 。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 藤野先生( 或:藤野严九郎 ) 。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范爱农 。
4.《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B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6.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7.“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五猖会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父亲要“我”背书,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 。
8.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 感激/歉疚/思念 )。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9.下面是学习小组绘制的《朝花夕拾》的思维导图,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 1 )文段选自《 朝花夕拾 》( 书名 ),作者是 鲁迅( 或:周树人 ) 。
( 2 )文中的“他”指的是 范爱农 ,他是一个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的人。
1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 1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与这两幅图画相关的文章篇名。
与图①相关的篇名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与图②相关的篇名是《 五猖会 》。
( 2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示例一: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二: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1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朝花夕拾》这个书名的特点。
示例:《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自己的情思,如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