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爆”、“屠”、“符”、“孤”4个生字,理解“屠苏”、“瞳瞳日”、“蓑笠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凭借注释或工具书、抓住诗眼、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并能将《江雪》所描绘的情景写出来 。
4.通过诵读古诗,领悟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所寄寓的除旧布新的抱负。体会诗人柳宗元的凄清、幽独的落寞情怀和不屈精神。
5.了解“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特点,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是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另一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那么如何根据文体特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如何在文字的阅读与品味中,在声音的聆听与画面的想象中,感知文字的温度、感悟语言的滋味、感受情感的滋润?基于文本及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上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所寄寓的除旧布新的抱负。体会诗人柳宗元的凄清、幽独的落寞情怀和不屈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看预习单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古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
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查找王安石和柳宗元作诗的背景,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元日》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字谜导入,读题激疑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字谜,请同学猜一个字,谜面:二儿子。谜底是:________。(元)
2.汉字是我们祖国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字都有一段历史,都是一份独特的文化。课件演示“元”字意思的变化。(“兀”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本义:头。演变引申为“开始、第一”。比如“元旦”指阳历新年的第一天。)
(板书诗题:元日)生读诗题。
3.在古代,我们国家使用的并不是阳历,所以“元日”不是阳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现在称它“春节”。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时努力做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渴望。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安排猜字谜,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习的热情,让课堂刚开始就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关注课堂的学习。介绍“元”这个汉字的历史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遗产,潜移默化地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4.了解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1.指导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爆”、“屠”、“符”。)指名读,及时正音。
(2)学习生字“爆”、“屠”、“符”。
①指名读(强调“屠”、“符”的声母)
②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这三个生字吗?
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替换法、字谜、比较法……)师及时评点。
③同学们觉得哪几个生字或哪几个笔画难写?
④师范写同学们提出的生字。生描红课后生字。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应该是扎实、真实、朴实的,尤其是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方面。这个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古诗,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做到会读、会记、会写,这是语文课堂必须要扎实做好的,这样的课堂才真实。结合年级特点以及课文特点,在初读古诗时,主要以检查找错为主,在学完生字后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习生字时不仅要会读,更要重视写。结合年级特点,鼓励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生生对话中,提供多种识记方法。写字时选取难写的字,难写的笔画做重点示范,提高课堂效率。】
(3)读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
2.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1)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停顿,读出韵味。
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师生齐读。
(2)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师生齐读。
(3)古人读诗时还会手舞足蹈,像这样(有节奏地手舞足蹈),师生齐读。
(4)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师生齐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品味古诗独有的韵律之美,在这一次又一次看似夸张的朗读中,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逐渐入情入景。】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感受欢乐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1.同学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小声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小声地朗读古诗,思考。)
2.抽生汇报:我仿佛看到了……或听到了……(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学习古诗。)
(1)学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学生汇报后,教师相机板书:放鞭炮
②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
(课件出示句子:
③“爆竹”是什么意思?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热闹)
④人们的心情怎样?(教师指导学生看插图)
⑤你们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抽生读,学生评议。)
⑥小结: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喝屠苏,相机理解“屠苏”、“一岁除”的意思。)
⑦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指名说)
⑧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再一次去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喝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学生齐读第一句古诗。)
(2)学习第二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贴春联)
②你是从哪个句子中知道的?
(课件出示句子:
③学生读句子,在这个句子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学生汇报,指导理解“瞳瞳日”、“桃符,教师板书:迎红日)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懂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④你能把第二话的意思说一说吗?指名说。
⑤指导朗读
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心情怎样?
有阳光,就有温暖,有温暖的地方,生活就更有希望。带着温暖、带着希望,我们一起读最后两句诗。
齐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指导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过年放鞭炮、喝屠苏酒、迎接太阳、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把古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教师巡视,然后抽生回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整首古诗。
(1)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开心、喜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首诗,读出我们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同学们,春节可真热闹。你们想把这首诗永远记在你的脑子里吗?那试着背一背吧!
(学生自己试着背诵古诗。)
(3)(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板书和插图,一起来背一背。
(学生看着板书和插图背古诗,然后再闭上眼睛背古诗。)
5.总结:在爆竹声中,我们告别了旧岁;在新桃符挂起时,我们迎来了新年。诗人之所以选择这个特殊时期,这个特别体裁来创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下人们欢乐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他的一个思想:除旧布新。他希望通过变法,用新的政策替代旧的政策。
6.释疑、激疑。
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你们有新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理解古诗的意思是是本节课的重点。纯粹的理解古诗意思,太单调,学生也没有兴趣,因此选择让学生借助插图,结合文字的理解来想像画面,这样的方式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也是高效的。诗中有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诗句在同学们脑海里形成的画面是模糊,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在同学们思考的基础上,鼓励自由交流,自由表达,提炼出同学们脑海里画面的差异,此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最合适的。有了这个过程,同学们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中;有了这个过程,古诗词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了这个过程,教师就恰当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有感情的朗读,深化对古诗所表达感情的理解。在总结中适当地介绍了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抱负,作为了解性知识。同时作为完整的课堂,有必要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检验课堂的效率,同时激发学生新的思考,留给同学课后去探索。】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说写训练
(四)了解春节的风俗文化。
1. 学了这首古诗,同学们知道古代人过春节都有哪些风俗吗?
(交流: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 )
2.古人过春节的风俗远远不止这些,那我们过新年时,都有哪些风俗?
交流:放爆竹,拜年,喝枣汤,吃寿糕,发红包……
(五)小辩论:爆竹又叫“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前几年,许多城市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你赞成这样的行为吗?
1.学生辩论。
2.总结。(评点同学们的表现,表明自己的观点:燃放爆竹不仅可以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同时它也是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它。但一定应该注意安全,不与迷信挂钩。)
【设计意图:祖国的传统文化永远是语文课堂的关注点,这首诗是描写春节的,让学生了解春节风俗是很有必要的。安排小辩论就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可以通过辩论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作业(二选一):
1.联系我们过春节时的风俗,采用“换一换”、“改一改”等方式来写一首以《春节》为题目的诗;
2.收集王安石的其他作品,读一读,至少背诵其中一首。
【设计理念:高效的作业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因此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七)板书设计:
元 日
王安石
放爆竹 热闹
喝屠苏。 温暖
迎红日 幸福
贴春联 喜庆
除旧布新
第二课时
学习《江雪》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看看画面,你想起了哪首古诗呢 吟诵出来。
出示描绘《咏柳》《小池》《山行》的图片,学生诵读诗歌。
2. 我们学习的不少古诗,都包含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多有意思!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一同走进冬日的画卷。
板书:江雪(柳宗元)
【设计意图:看图引导学生背诵已经学过的描写春、夏、秋季景色的几首古诗,体会“画中有诗”的特点,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内容,即描写冬季景色
的《江雪》。】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认真读三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教师相机地正音,重点指导“径、蓑、笠、翁”等字的发音。
3.学习生字“孤”。
①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②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
③ 你感觉这个字的哪些笔画比较难写?
④师范写,生描红课后生字。
4. 再读古诗,特别要注意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
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诵读应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歌唱的诵读,完全像古人一样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是不可能了,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呢?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节奏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的现象。一首诗中各句诗的节奏相同或大体相同,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畅通感和舒适感。】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品味意境
(三)精读古诗,诗中有画
1.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弄懂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朗读品悟、 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2.质疑解难,理解诗意。
(1)在这首古诗中,自己有哪些读不明白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结合质疑情况进行引导。重点引导理解“蓑笠翁”。
(2)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法,通过自读、讨论,扫清字词
障碍,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谁来试着说说?
3.指导朗读
诗中有画,请你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雪景图展现在大家眼前吧!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四)再读古诗,诗中有情
1. 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
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2.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老渔翁为什么要在这样寒冷的日子里独自垂钓?他在钓什么?)
3.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就得了解诗人的生平与遭遇。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柳宗元。
出示柳宗元的图片,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叙述他被贬永州、失去朋友、失去母亲、失去女儿和疾病缠身的遭遇。
【设计理念: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还原诗人写作的场景,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
4.引导学生交流对提出的疑惑点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交流体会。)
★感受“孤独”
原来他在钓一份孤独的感觉啊!哪些词句分明在告诉我们他的这份孤独?
学生交流。
《江雪》被后人称为唐诗中的“五言之冠”。有学者研究发现,或许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藏在了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中。
学生读:千万孤独。
小结:千万孤独,不是一点点的孤独,那是极度的孤独。
老师示范朗读。指名朗读。
★感受“寒冷”
透过这个“寒”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他想起了一件件伤心事。怎能不心寒?
指名读。
★感受“坚毅”
有人说“钓春者飘逸,钓夏者潇洒,钓秋者成熟,钓冬者坚毅。”你能从蓑笠翁、柳宗元的身上感受到这份坚毅吗?
小结:诗中有情啊!这诗中饱含着诗人的孤独之情、心寒之感,还有一份坚毅。诗中字字总关情。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加以点拨,结合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之情、心寒之感及坚毅精神。】
5.指导朗读、背诵。
配乐朗读
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能背诵出来吗?
指三个学生分别背。
(五)想象意境,描述画面
1.同学们,我们用读的方法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
(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先想象画的背景、远景,再想象画面的主体。背景应是:高山、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死一般的沉寂。而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把诗句所描绘的景物搞清楚后,让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布置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再写下来。)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古诗教学要“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节课以“读”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层深入地品读古诗,“想象画面,读中入境”———“移情体验,读中悟情”———“对比拓展,读中察心”,了解“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拓展阅读《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
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幻灯片)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2.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两个学生说。
3.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景色也不一样,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4.师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我国古代关于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这样的古诗读读背背,想一想,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更多的诗,在积累中提升学力。】
2.古人说“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江雪》的画面。
板书设计:
江雪
蓑笠翁 (唐)柳宗元
钓
孤独 心寒 坚毅 ……
附预习单:
《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
书写生字词语(用习字册),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然后读正确。
二、读书练习: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从《元日》里你读懂了我国古时候过年都有哪些风俗?《江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想一想,跟同学交流交流。
2.两首古诗各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一想,用自己的话练习说以一说。
3.请你也来搜集王安石、柳宗元的古诗各一首,读一读,聪明的你说不定也能把它背诵下来呢!
4.收集有关诗人写《元日》、《江雪》时的背景资料并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5.记下你不懂的字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打破了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古诗词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意味深长。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学生领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余味无穷的韵致,除了借助于诵读外更要侧重于想象。”教学中我注意想方设法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引领学生感悟诗词所描写的意境。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不足之处:在解释“千门万户曈曈日”这一句中的“曈曈”两字时,学生只是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意思,但没有切身的感受。如果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春天刚刚升起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给人以什么样子的感觉?这样,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春天刚刚升起的太阳,又大又圆,红彤彤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温暖的感觉,融入到“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朗读中去,通过这样的解释、分析、引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并慢慢地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学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诗词的学习,在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的同时,更要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王安石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他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益国计民生的事情,名声很大。宋神宗很赏识王安石,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王安石不顾大官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除旧布新。后受到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废除。不久他就怀着悲愤的心情死去。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jué),万径(jìng)\人踪(zōng)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独钓(diào)\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