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词的内容,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难点。
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预习单,了解学生识、写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感悟课文内容,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背诵《水调歌头》全文。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2.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导课:
同学们,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马上到了,能告诉老师你打算怎么过吗
是啊,每到中秋,我们总会和家人一起品尝瓜果月饼,共赏一轮明月,尽享团圆之乐,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共同体会苏轼对亲人那份深深地思念之情。
2.师板书课题:2.但愿人长久
3.简介苏轼: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相信,我们的预习单一定难不倒你,让我们一起去看。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重点指导:“睁”字右边部分的中间一横要出头;“悲”字由“非”“心”两字组成,要注意上大下小。
2.检查字词:
刚才,我们一起看了你的书写情况,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读好这些字词,谁愿意试试?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品尝 玩耍 埋怨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心绪不宁 眼睁睁
观赏 但愿 宽慰 隐藏 阴晴圆缺 十全十美 形影不离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3.检查朗读课文。
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字词读好了,老师相信,课文你们一定读得更好,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正音。
(2)自由练读难读部分。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标画上问号。
(2)简单交流: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书,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还有哪些疑问?
(3)苏轼的情感到底有怎样的变化?请画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何会有这种变化?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弄清苏轼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学生自由读文,在文中画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
2.指名交流所画词语,师及时板书:心绪不宁 埋怨 欣慰
3.苏轼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这变化背后的秘密。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能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重点词句,并能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悟。
5.小组内交流自己圈画的内容,并练习说一说。
6.全班交流:
(1)品读“心绪不宁”
同学们,在这花好月圆之夜,苏轼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
①请生自由读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②交流:苏轼“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
③探讨思念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使得苏轼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呢?
A.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句。
B.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体验,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C.师小结:是啊,苏轼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难怪苏轼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D.指导朗读:能否将这种“手足情深”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指名读,师及时指导。
(2)品读“埋怨”
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苏轼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他又是在“埋怨”谁呢
①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②如果你就是作者,躺在床上,开始会想些什么呢?
③苏轼为何埋怨?(更说明他对弟弟的感情很深!)
④同学们,假如是现在,在中秋之夜,对远在天边的手足,你会怎么做?
⑤可在那个年代,苏轼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啊,此时,他心里什么滋味?难怪苏轼会埋怨: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⑥出示句子, 学生接读。说说此时苏轼心里什么滋味?他还会说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省略号的意思。
⑦师小结: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轼,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来,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⑦配乐朗读,重点指导读好“无情”“偏偏”等词语。
(3)品读“宽慰”
苏轼为什么这么快转变了看法而使自己宽慰了许多?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A. 自由读苏轼写下的词句,再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还有不懂的吗
B. “婵娟”指什么?诗人希望什么能长留心间 你知道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吗
C.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配乐)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播放课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乐朗诵。
1.在古代,苏轼除了宽慰自己,还能做什么呢?他只能一边饮酒,一边低声吟诵: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首词既有对弟弟的那份深深地思念之情,也包含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来,请大家齐读: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情”不再单单指手足之情了,还可以指什么情?(指名说)
(五)为受感动的人送祝福:
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啊。在我们周围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说说看,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祝福吧!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 播放王菲唱的《水调歌头》。
祝福的话永远说不完,最后,就让我们伴着这首优美的音乐,一起哼唱由苏轼《水调歌头》谱成的曲子吧!一起为天下有情人祝福——音乐响起,学生跟唱。
(七)拓展小练笔:假如这首词是写给你的,当你看到这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你的心情如何,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八)实践活动: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2.指导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认真阅读,做好摘录,组织学生课上交流。
(九)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 月圆人不圆
宽慰: 真情留人间
附《1.老师,您好》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官 尝 赏 绪 睁 悲 缺 虽 宽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哟。
2.读一读。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我还会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心绪不宁 婵娟
三、我会思考
1. 通过读书,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以 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 》的创作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亲人的 之情。文中描写苏轼情感变化的三个词是:
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主线,悟真情。
苏轼的情感变化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首先抓住课文的主线:思念-----埋怨------宽慰------来展开教学,围绕这三处情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课上我们先找出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再结合词句体会情感变化的原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2.重朗读,抒真情。
在这节课上,我通过学生自由读、默读、个别读和配乐读来展示学生的读书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苏轼因思念弟弟二心绪不宁时,采用引读“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在体悟“埋怨”时,通过抓关键词“埋怨、无情、偏偏”;“啊、呢”等去体会;最后配乐读;在体悟“宽慰”时,主要是读好那五句词,我让学生反复练读,直至能熟读成诵。
3.重积累,话真情。
文章结束,我给学生安排了小练笔和实践活动,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引向课外,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课堂上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觉无话可说。
2.评价性语言单一,朗读指导不到位。
3.学生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差,
4.学生课前预习缺乏主动性,致使个别学生读书吃力。
教学建议:
1.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指导应结合具体语境,给予不同的读书方法。
2.关注学生的回答,除了动作语言之外还要注重眼神的交流!
3.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正确
规范
我把课文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