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并能够使用这些词语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体会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描绘文章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描绘文章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了解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交流、感情诵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从而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3、通过概括诗歌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借助小练笔,理解和练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秋天的景象,并搜集有关秋天的好词好句。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汇报交流、导入新课。
1、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收集到了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果实累累 雁过留声 金桂飘香 秋风习习等)
2、请用上你收集到的词语说一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3、大人眼中的秋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四课秋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王宜振。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的是否正确、规范。强调“袍”与衣服有关,所以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柔上面的“矛”第四笔带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的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1)正确读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交流: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吗?
3.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找七个同学接读课文。
(3)再读诗句,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聆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2)组织交流,对诗歌描写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相机板书:
秋阳 空气
田野:桂香 野菊花香
稻穗 向日葵 玉米 高粱 成熟
苹果红 葡萄紫
(3)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秋天各样的美。
1.品读秋天的特点。(第一小节)
指名读第一小节,其它同学思考,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走在秋天,为什么太阳更红更娇?为什么空气更甜更好?
(过渡: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 .品读秋风。(第二小节)
(1)秋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默读第二小节,写下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通过“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体会秋风的调皮可爱。
(师交流小结:奔跑、打滚,这是人才有的动作,诗人把这两个动作赋予到秋风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你喜欢吗?
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4)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
预设答案:秋风在河面上跳舞。秋风在果园里画画。
(5)背诵第二小节。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受秋天各样的美。
3.品读秋实的美。(第三到第五小节)
过渡: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指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1)自由读三至五小节,一边读书,一边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丰收的喜悦。
交流:文章是怎么描写这些果实的?
(2)通过“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体会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
(5)学生练写,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4.品读第六小节。
(1)自由读第六小节,画出本节中的比喻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想一想秋天田野的景象,体会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
(3)指导朗读,读出对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
5.品读秋思。(第七小节)
过渡:作者把对秋天的千般情,万般爱,都写进了最后一节里,那就是秋天的思绪——秋思。什么东西才可以寄托作者的秋思呢?
学生自由读第七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
出示:
(2)再从这句话里找一找最能浓缩作者情思的一个词。(珍藏)
(3)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黄叶)为什么珍藏黄叶?(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
(4)从作者珍藏黄叶你悟出了什么?
( 5)全班齐读本小节,读出对秋天的依恋之情。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通读全诗。
1、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2、交流:走在秋天,为什么太阳更红更娇?为什么空气更甜更好?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 五)拓展小练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 秋阳 明丽
秋风 活泼
4、秋天 秋色 迷人
秋实 丰硕
秋思 依恋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去观察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和古诗,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对朗读的兴趣,提高了对秋天的认识。让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主要写秋天的哪些景物,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思、再让学生在文中具体找出这些句子朗读,概括出各自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书中描绘某景象的诗句改写的更具体,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不足之处:教学《秋天》一课,如果加上音乐,让学生配乐诗朗诵会更好。
教学建议: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上多下工夫。
附《秋天》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的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呦。
二、我会搜集。
1.描写秋天的词语:
2.描写秋天的诗句: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 童话和儿童故事。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正确
规范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你做到了吗?
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