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顺城期末)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
A.深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棕色
【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2.(2021七上·建华期末)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2021七上·乐昌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滑雪道终点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300米 B.1314米 C.1266米 D.2199米
4.图示区域所在地形是( )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5.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西,再向南
C.先向南,再向西 D.先向北,再向东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所以滑雪道的终点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300米以下,故答案为:C。
4.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陆地地形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5.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丁雪道滑行的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故答案为:C。
6.(2021七上·揭西期末)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B正确;不能显示海陆分布、沧海桑田和地壳运动,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可以更好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村与乙村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8.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 )
A.A B.B C.C D.D
9.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主要以( )为主。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答案】7.C
8.B
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7.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村的海拔是在100米以下,乙村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米至600米,但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故选C。
8.河流往往形成于山谷之中,图中A、B、C、D四个点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B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山谷线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形成河流;C处位于山坡,相对于山谷形成河流的可能性较低;D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选B。
9.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数值较大(大部分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故选C。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11. 若从图中风景区到最高峰修建索道,其水平直线距离约为( )
A.100米 B.300米 C.200米 D.400米
12. 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坡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由题干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结合风景区图例,则乙山位于风景区的北方,故指向标的箭头应该指向乙山(即图中左方),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此图等高距100米,乙山峰为最高峰。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经过测量可知山峰乙到风景区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因此实地距离=250=100米,故答案为:A。
12.读图可知,甲村落所处区域有河流流经,地势较低,而村落南北两侧地势高,所以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为山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3.(2021七上·岚皋期末)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和该山区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2)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 处;同学们在观察②③河段时,发现③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的快,原因是 。
(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自来水厂应该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 处。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为 。
【答案】(1)陡崖;山脊
(2)①;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
(3)②
(4)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B位于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
(2)读图中指向标可知,①③⑤三处中位于甲村东北部的是①和⑤,⑤的海拔200米以下,①的海拔200-300米,而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海拔280米,所以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①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比②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3)读图可知,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高于甲地,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要建自来水厂应该选在②地。
(4)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4.(2021七上·顺城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地研学旅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的海拔大致是 米,河流的流向是 ,该河流流经的山体部位是 (山脊/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他们会感受到 河段流速较快。判断的理由是 。
(3)漂流结束后,兴趣小组准备参观茶园和柑橘园,但天色将晚,便决定宿营,甲、乙两地更适合小组宿营的是 。
【答案】(1)650;西北-东南;山谷
(2)①;①处等高线密集坡陡,河流流速较快
(3)乙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该河流流经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①河段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
(3)图中的甲、乙两地,乙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更适合小组宿营。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5.(2020七上·武川月考)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A是 ,B是 。
(2)A地位于王庄的 方向。
(3)图2是沿图1中 (填“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判断理由是 。
【答案】(1)山峰;山谷
(2)西北
(3)bb′
(4)B;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
(3)两个图比较可知,沿bb′剖面线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图2是沿图1中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读图可知,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6.(2021七上·长白山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地形名称A处是 ,C处是 ,清水河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A点海拔大约为 米(合理数字即可)。
(2)图2中甲、乙两剖面图中能反映A、B两点之间的地形特征的是 。
(3)若量得A、B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A、B之间实际直线距离是 千米。 此地的半球位置是 。
【答案】(1)山顶或山峰;断崖或悬崖;山谷;1600-1800之间即对
(2)甲
(3)12.5;东半球、北半球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1A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为山顶;C处位于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清水河所在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因此A点海拔在1600-1800之间米之间。
(2)读图可知,图1AB之间的地形部位是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鞍部,与图2中甲图相符。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若量得A、B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A、B之间实际直线距离是2.5×5=12.5千米。根据图中经纬度分析可知, 此地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1)山顶或山峰;断崖或悬崖;山谷;1600-1800之间;(2)甲;(3)12.5;东半球、北半球。
【点评】(1)(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顺城期末)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
A.深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棕色
2.(2021七上·建华期末)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平面图
(2021七上·乐昌期末)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四条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滑雪道终点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1300米 B.1314米 C.1266米 D.2199米
4.图示区域所在地形是( )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5.沿丁雪道滑行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西,再向南
C.先向南,再向西 D.先向北,再向东
6.(2021七上·揭西期末)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沧海桑田 D.地壳运动
(2021七上·济宁期末)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村与乙村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50米 B.450米 C.550米 D.650米
8.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发育河流是( )
A.A B.B C.C D.D
9.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主要以( )为主。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11. 若从图中风景区到最高峰修建索道,其水平直线距离约为( )
A.100米 B.300米 C.200米 D.400米
12. 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坡
二、综合题
13.(2021七上·岚皋期末)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和该山区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2)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 处;同学们在观察②③河段时,发现③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②河段的快,原因是 。
(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自来水厂应该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 处。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为 。
14.(2021七上·顺城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地研学旅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的海拔大致是 米,河流的流向是 ,该河流流经的山体部位是 (山脊/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他们会感受到 河段流速较快。判断的理由是 。
(3)漂流结束后,兴趣小组准备参观茶园和柑橘园,但天色将晚,便决定宿营,甲、乙两地更适合小组宿营的是 。
15.(2020七上·武川月考)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部位名称:A是 ,B是 。
(2)A地位于王庄的 方向。
(3)图2是沿图1中 (填“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判断理由是 。
16.(2021七上·长白山期末) 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地形名称A处是 ,C处是 ,清水河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A点海拔大约为 米(合理数字即可)。
(2)图2中甲、乙两剖面图中能反映A、B两点之间的地形特征的是 。
(3)若量得A、B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A、B之间实际直线距离是 千米。 此地的半球位置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以上四种地图中,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哪里高、哪里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平面图不能直观看出高低起伏状况,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3.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所以滑雪道的终点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300米以下,故答案为:C。
4.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是陆地地形中的山地,故答案为:B。
5.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丁雪道滑行的方向是先向南再向西,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B正确;不能显示海陆分布、沧海桑田和地壳运动,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可以更好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
【答案】7.C
8.B
9.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7.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甲村的海拔是在100米以下,乙村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米至600米,但不能等于500米或600米,故选C。
8.河流往往形成于山谷之中,图中A、B、C、D四个点中,A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B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山谷线为集水线,最有可能形成河流;C处位于山坡,相对于山谷形成河流的可能性较低;D处等高线闭合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选B。
9.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区域等高数值较大(大部分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高原是内部平坦、周围陡峭,故选C。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由题干图中风景区位于乙山的南坡,结合风景区图例,则乙山位于风景区的北方,故指向标的箭头应该指向乙山(即图中左方),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1.读图可知,此图等高距100米,乙山峰为最高峰。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经过测量可知山峰乙到风景区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因此实地距离=250=100米,故答案为:A。
12.读图可知,甲村落所处区域有河流流经,地势较低,而村落南北两侧地势高,所以甲村落所处的地形部位是为山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答案】(1)陡崖;山脊
(2)①;③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快
(3)②
(4)平原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B位于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
(2)读图中指向标可知,①③⑤三处中位于甲村东北部的是①和⑤,⑤的海拔200米以下,①的海拔200-300米,而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海拔280米,所以记录卡片中的“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三处中的①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比②处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较快。
(3)读图可知,②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高于甲地,④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要建自来水厂应该选在②地。
(4)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4.【答案】(1)650;西北-东南;山谷
(2)①;①处等高线密集坡陡,河流流速较快
(3)乙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的海拔在600—700米之间;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该河流流经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兴趣小组想通过漂流考察河流流速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在①、②两河段中,①河段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
(3)图中的甲、乙两地,乙地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更适合小组宿营。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5.【答案】(1)山峰;山谷
(2)西北
(3)bb′
(4)B;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
(3)两个图比较可知,沿bb′剖面线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图2是沿图1中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读图可知,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6.【答案】(1)山顶或山峰;断崖或悬崖;山谷;1600-1800之间即对
(2)甲
(3)12.5;东半球、北半球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1A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由外向内增高,为山顶;C处位于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清水河所在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图中等高距为200米,因此A点海拔在1600-1800之间米之间。
(2)读图可知,图1AB之间的地形部位是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鞍部,与图2中甲图相符。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若量得A、B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则A、B之间实际直线距离是2.5×5=12.5千米。根据图中经纬度分析可知, 此地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1)山顶或山峰;断崖或悬崖;山谷;1600-1800之间;(2)甲;(3)12.5;东半球、北半球。
【点评】(1)(2)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