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8 11:24:4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2021七上·封开期末)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   ,它指示   方向。
2.(2021七上·封开期末)经线指示   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3.(2021七上·封开期末)地图是地理学的第   语言,它的三要素是:方向,   和图例。
4.(2021七上·封开期末)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4.31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米
5.(2021七上·临江期末)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   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   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2021七上·丹东期末)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地球仪中的地轴与球面的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月球 D.北极星附近
7.观察地球仪,图中表示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1七上·伊通期末)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断;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9.(2021七上·鲁甸期末)下列关于地球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都是地轴
C.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周期是一天
10.(2021七上·伊通期末)小红在北京火车站看见大厅四个城市的时钟(如图),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11.(2021七上·鹿邑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表示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雪山冰川 D.海洋
(2021七上·吉林期末)小明和父母将于2022年5月1日到北京看爷爷奶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极昼现象
14.当地球运行到图中丙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2021七上·岚皋期末)下图示意小云去泉州清净寺的步行导航截屏及清净寺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小云使用的地图属于(  )
A.遥感地图 B.地形图 C.电子地图 D.坐标图
16.若量得起点和终点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2021七上·集贤期末)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迹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代表5000年耕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图为良渚古城遗址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7.良渚古城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  )
A.北纬30°23′,东经119°59′ B.南纬30°23′,东经119°59′
C.北纬30°23′,西经119°59′ D.南纬30°23′,西经119°59′
18.人们要到良渚古城遗迹参观游览,适用的地图是(  )
A.上海地形图 B.杭州交通旅游图
C.浙江省人口图 D.中国政区图
(2021七上·岚皋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20.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扩大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要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三、综合题(每空2分,共46)
21.(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乡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进行攀岩活动的是   地。
(3)若测得张村到吴村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实际相距   米。
(4)图中所示各村庄,可能最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村。
(5)政府计划在李村和王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拟定路线①②中,较为合适的是   路线,主要原因是该路线   。
A.能节省建筑材料B.能连接更多居民点C.能减缓坡度D能避免跨越河流
22.(2021七上·丹东期末)某班级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地球公转运动的实验,图中灯泡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A,B,C,D四个地球仪,表示的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的光照情况,请你把它们放在①②③④的对应位置上,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   。假如地轴不倾斜(如地球仪E所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
(3)2021年12月28日考试这一天,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____。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4)读图二,甲、乙、丙、丁四点中,   点有太阳直射现象,   点有极昼现象。
(5)读图三所示,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建设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   (冬至或夏至)时的光照情况,因为这时的太阳的高度是一年中最低的,因此能看出前楼房是否能挡住后排楼房的阳光。
23.(2021七上·定州期中)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低、中、高)纬度地区,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   点位于寒带,这个点的经纬度是   。
(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是   ,乙点的地理坐标是   。
(3)从东西半球划分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   位于东半球上,   位于西半球上。
(4)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甲在丙的   方向,乙在丁的   方向,在丙的   方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纬线;东西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点评】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答案】南北;赤道或0度纬线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经纬线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表示南北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度纬线。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也叫子午线,都是半圆形,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3.【答案】二;比例尺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定向法。
4.【答案】9003.17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4.31米,两地相对高度=8848.86+154.31=9003.17米。
故答案为:9003.17米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答案】陡;缓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坡度的陡缓程度。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答案】6.D
7.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点评】(1)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出的模型,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其中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由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轨道呈66.5°的倾斜角。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6.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读图可知,①表示北回归线,②表示南回归线,③表示赤道,④表示南极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古代人们提出的天圆地方说①;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③;1519~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②;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正确排列为:①③②④,C正确、ABD错。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9.【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叙述错误;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公转中心是太阳,B叙述错误;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C叙述正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D叙述错误。故选C。
【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城市同一时刻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的,排除CD。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所以不同经度位置的地方时不同,B正确,A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1.【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故答案为:C。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答案】12.A
13.B
14.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2.根据所学可知,乙表示夏至,日期在6月22日前后;丙表示秋分,日期在9月23日前后;丁表示冬至,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甲表示春分,日期在3月21日前后。5月1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春分和夏至之间,即图中的①位置。故答案为:A。
13.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B正确,AC错误。北京位于中纬度地区,没有极昼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14.丙位置位于夏至和冬至之间因此表示北半球的秋分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C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
【解析】【点评】(1)选择地图时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判断,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例如地形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地形,政区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位置,交通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交通路线情况等。
(2)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5.读图可知,小云在手机上使用的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C项正确。故选C。
16.由图示可知,起终点的实际距离为200米=2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知,比例尺为2:20000=1:10000,C项正确。故选C
【答案】17.A
18.B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选择地图时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判断,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例如地形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地形,政区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位置,交通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交通路线情况等。
17.纬度的划分:自赤道(0°纬线)开始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向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经度的划分:自本初子午线(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读图可知,良渚古城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北纬30°23′,东经119°59′)。故答案为:A。
18.上海地形图主要内容是上海的地形分布,杭州交通旅游图主要内容是杭州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分布,浙江省人口图主要内容是浙江省的人口分布状况,中国政区图主要内容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分布。所以,人们要到位于杭州市的良渚古城遗迹参观游览,适用的地图是杭州交通旅游图。故答案为:B。
【答案】19.C
20.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9.③所地的部位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正确,D错误;鞍部是两座山峰之间相对低平的地方,A错误;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B错误;故选C。
20.读图可知,丁地为山脊地形,道路受到山脊的阻挡无法看到对向车辆,因此需要安装凸面镜以增加视野。D正确,故选D。
21.【答案】(1)D
(2)乙
(3)3750
(4)张
(5)②;C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图中小明的家乡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据此可推知,图中的地形类型为丘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进行,甲处为位于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鞍部,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丙处和丁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进行攀岩活动的是乙地。
(3)据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15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已知张村到吴村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相距是2.5×1500米=3750米。
(4)图中的村庄有王村、李村、张村和吴村,其中张村地形最为平坦开阔,且张村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所以张村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
(5)如果在李村和王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①、②两条线路中,较为合适的是②,因为该路线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和,工程量更小,C正确;②线路并不比①线路节省建筑材料,②线路和①线路连接的居民点数量相同,且两条线路都不跨越河流,ABD错误。故选C。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2.【答案】(1)DCBA
(2)季节变化或昼夜长短变化等(意思相近,一点即可)。;太阳直射点不会南北回归运动,同一地点不会有季节变化;不会有昼夜长短变化;不会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意思相近,一点即可)
(3)D
(4)丙;甲
(5)冬至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当地球运行在图一中的①处时,全球昼夜平分;运行在②处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运行在③处时,全球昼夜平分;运行在④处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黑夜。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及图中A、B、C、D四个地球仪的光照情况可知,①处为D,②处为C,③处为B,④处为A。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点始终指向赤道,地球上任何地点始终是昼夜平分,不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也不会产生季节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当地球运行在图一中的①处时,为3月21日前后;运行在②处时,为6月22日前后;运行在③处时,为9月23日前后;运行在④处时,为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知,2021年12月28日,地球正好运行在图一中④和①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丙点处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纬66.5°是产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甲点处有极昼极夜现象。
(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光照弱;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高,光照强,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建设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冬至时的光照情况。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3.【答案】(1)中;甲;(70°N、180°)
(2)甲和丁;(60°N、90°E)
(3)乙和丙;甲和丁
(4)东北;西北;正西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少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甲乙丙丁四个点中,甲点位于寒带,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70°N、180°。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70°N、180°;乙点的经纬度是60°N、90°E;丙点的经纬度是60°N、150°E;丁点的经纬度是50°N、180°;甲和丁是处于同一条经线上。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70°N、180°;乙点的经纬度是60°N、90°E;丙点的经纬度是60°N、150°E;丁点的经纬度是50°N、180°。可判定,从东西半球划分看,甲乙丙丁四个点中,乙和丙位于东半球,甲和丁位于西半球。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甲、乙、丙、丁四个点中,甲在丙的东北方向,乙在丁的西北方向,在丙的正西方向。
【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首要依据就是指向标,只有在图中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进行判断,但读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箭头代表的是方向还是风向,河流的流向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2021七上·封开期末)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   ,它指示   方向。
【答案】纬线;东西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点评】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2021七上·封开期末)经线指示   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答案】南北;赤道或0度纬线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经纬线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表示南北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度纬线。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也叫子午线,都是半圆形,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3.(2021七上·封开期末)地图是地理学的第   语言,它的三要素是:方向,   和图例。
【答案】二;比例尺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
【解析】【分析】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定向法。
4.(2021七上·封开期末)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4.31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米
【答案】9003.17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4.31米,两地相对高度=8848.86+154.31=9003.17米。
故答案为:9003.17米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2021七上·临江期末)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   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   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答案】陡;缓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坡度的陡缓程度。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2021七上·丹东期末)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地球仪中的地轴与球面的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月球 D.北极星附近
7.观察地球仪,图中表示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D
7.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点评】(1)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出的模型,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其中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由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轨道呈66.5°的倾斜角。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6.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读图可知,①表示北回归线,②表示南回归线,③表示赤道,④表示南极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2021七上·伊通期末)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断;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古代人们提出的天圆地方说①;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③;1519~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②;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正确排列为:①③②④,C正确、ABD错。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9.(2021七上·鲁甸期末)下列关于地球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都是地轴
C.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周期是一天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叙述错误;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公转中心是太阳,B叙述错误;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C叙述正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D叙述错误。故选C。
【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2021七上·伊通期末)小红在北京火车站看见大厅四个城市的时钟(如图),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城市同一时刻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的,排除CD。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所以不同经度位置的地方时不同,B正确,A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1.(2021七上·鹿邑期末)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白色表示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雪山冰川 D.海洋
【答案】C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故答案为:C。
【点评】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不同高程带的自然象征色设色,来表现地貌形态和高度分布的特征,这是中小比例尺一览性地图常用的表现形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021七上·吉林期末)小明和父母将于2022年5月1日到北京看爷爷奶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极昼现象
14.当地球运行到图中丙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答案】12.A
13.B
14.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2.根据所学可知,乙表示夏至,日期在6月22日前后;丙表示秋分,日期在9月23日前后;丁表示冬至,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甲表示春分,日期在3月21日前后。5月1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春分和夏至之间,即图中的①位置。故答案为:A。
13.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B正确,AC错误。北京位于中纬度地区,没有极昼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B。
14.丙位置位于夏至和冬至之间因此表示北半球的秋分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七上·岚皋期末)下图示意小云去泉州清净寺的步行导航截屏及清净寺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小云使用的地图属于(  )
A.遥感地图 B.地形图 C.电子地图 D.坐标图
16.若量得起点和终点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答案】15.C
16.C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比例尺
【解析】【点评】(1)选择地图时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判断,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例如地形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地形,政区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位置,交通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交通路线情况等。
(2)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5.读图可知,小云在手机上使用的地图属于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C项正确。故选C。
16.由图示可知,起终点的实际距离为200米=2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2厘米,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知,比例尺为2:20000=1:10000,C项正确。故选C
(2021七上·集贤期末)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迹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代表5000年耕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图为良渚古城遗址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7.良渚古城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  )
A.北纬30°23′,东经119°59′ B.南纬30°23′,东经119°59′
C.北纬30°23′,西经119°59′ D.南纬30°23′,西经119°59′
18.人们要到良渚古城遗迹参观游览,适用的地图是(  )
A.上海地形图 B.杭州交通旅游图
C.浙江省人口图 D.中国政区图
【答案】17.A
18.B
【知识点】选择适用的地图;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选择地图时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判断,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例如地形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地形,政区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位置,交通图是用来查看某地区的交通路线情况等。
17.纬度的划分:自赤道(0°纬线)开始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向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经度的划分:自本初子午线(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读图可知,良渚古城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北纬30°23′,东经119°59′)。故答案为:A。
18.上海地形图主要内容是上海的地形分布,杭州交通旅游图主要内容是杭州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分布,浙江省人口图主要内容是浙江省的人口分布状况,中国政区图主要内容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分布。所以,人们要到位于杭州市的良渚古城遗迹参观游览,适用的地图是杭州交通旅游图。故答案为:B。
(2021七上·岚皋期末)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20.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扩大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要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9.C
20.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9.③所地的部位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正确,D错误;鞍部是两座山峰之间相对低平的地方,A错误;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B错误;故选C。
20.读图可知,丁地为山脊地形,道路受到山脊的阻挡无法看到对向车辆,因此需要安装凸面镜以增加视野。D正确,故选D。
三、综合题(每空2分,共46)
21.(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小明家乡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乡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进行攀岩活动的是   地。
(3)若测得张村到吴村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实际相距   米。
(4)图中所示各村庄,可能最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村。
(5)政府计划在李村和王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拟定路线①②中,较为合适的是   路线,主要原因是该路线   。
A.能节省建筑材料B.能连接更多居民点C.能减缓坡度D能避免跨越河流
【答案】(1)D
(2)乙
(3)3750
(4)张
(5)②;C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图中小明的家乡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据此可推知,图中的地形类型为丘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进行,甲处为位于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鞍部,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丙处和丁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进行攀岩活动的是乙地。
(3)据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15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已知张村到吴村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相距是2.5×1500米=3750米。
(4)图中的村庄有王村、李村、张村和吴村,其中张村地形最为平坦开阔,且张村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所以张村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
(5)如果在李村和王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①、②两条线路中,较为合适的是②,因为该路线沿等高线修建,坡度缓和,工程量更小,C正确;②线路并不比①线路节省建筑材料,②线路和①线路连接的居民点数量相同,且两条线路都不跨越河流,ABD错误。故选C。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2.(2021七上·丹东期末)某班级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地球公转运动的实验,图中灯泡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A,B,C,D四个地球仪,表示的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的光照情况,请你把它们放在①②③④的对应位置上,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填字母)。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   。假如地轴不倾斜(如地球仪E所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
(3)2021年12月28日考试这一天,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____。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4)读图二,甲、乙、丙、丁四点中,   点有太阳直射现象,   点有极昼现象。
(5)读图三所示,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建设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   (冬至或夏至)时的光照情况,因为这时的太阳的高度是一年中最低的,因此能看出前楼房是否能挡住后排楼房的阳光。
【答案】(1)DCBA
(2)季节变化或昼夜长短变化等(意思相近,一点即可)。;太阳直射点不会南北回归运动,同一地点不会有季节变化;不会有昼夜长短变化;不会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意思相近,一点即可)
(3)D
(4)丙;甲
(5)冬至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当地球运行在图一中的①处时,全球昼夜平分;运行在②处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运行在③处时,全球昼夜平分;运行在④处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黑夜。结合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及图中A、B、C、D四个地球仪的光照情况可知,①处为D,②处为C,③处为B,④处为A。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假如地轴不倾斜,太阳直射点始终指向赤道,地球上任何地点始终是昼夜平分,不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也不会产生季节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当地球运行在图一中的①处时,为3月21日前后;运行在②处时,为6月22日前后;运行在③处时,为9月23日前后;运行在④处时,为12月22日前后。由此可知,2021年12月28日,地球正好运行在图一中④和①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丙点处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纬66.5°是产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甲点处有极昼极夜现象。
(5)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光照弱;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高,光照强,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建设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冬至时的光照情况。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3.(2021七上·定州期中)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低、中、高)纬度地区,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   点位于寒带,这个点的经纬度是   。
(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是   ,乙点的地理坐标是   。
(3)从东西半球划分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   位于东半球上,   位于西半球上。
(4)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点中,甲在丙的   方向,乙在丁的   方向,在丙的   方向。
【答案】(1)中;甲;(70°N、180°)
(2)甲和丁;(60°N、90°E)
(3)乙和丙;甲和丁
(4)东北;西北;正西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少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甲乙丙丁四个点中,甲点位于寒带,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70°N、180°。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70°N、180°;乙点的经纬度是60°N、90°E;丙点的经纬度是60°N、150°E;丁点的经纬度是50°N、180°;甲和丁是处于同一条经线上。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70°N、180°;乙点的经纬度是60°N、90°E;丙点的经纬度是60°N、150°E;丁点的经纬度是50°N、180°。可判定,从东西半球划分看,甲乙丙丁四个点中,乙和丙位于东半球,甲和丁位于西半球。
(4)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甲、乙、丙、丁四个点中,甲在丙的东北方向,乙在丁的西北方向,在丙的正西方向。
【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首要依据就是指向标,只有在图中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进行判断,但读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箭头代表的是方向还是风向,河流的流向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