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分层作业设计-5.七律?长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分层作业设计-5.七律?长征(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15: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双减分层作业
5.七律 长征
1.看拼音,写词语。
guī lǜ xuán yá tiě suǒ dù hé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逶迤(wěi wēi)  磅礴(pánɡ bànɡ)
乌蒙(mén ménɡ) 岷山(mǐn mín)
3.选字填空。
[崖 涯]  ( )谷  生( )  悬( )峭壁  天( )海角
[度 渡]  高( )  ( )口  ( )日如年  ( )过难关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闲:①没有事情做 ②与正事无关的 ③放着,不使用
A.他俩正在闲谈。 ( )
B.下午我闲着,你来吧 ( )
C.别让机器闲着。 ( )
(2)颜:①颜面,脸面 ②颜色,色彩
A.三军过后尽开颜。 ( )
B.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 )
5.读句子,用“---"划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1)红军越过(万代千秋 万水千山 千沟万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
(2)优美(逶迂 逶移 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3)雄伟壮观的故宫,气势(磅礴 喷薄 滂沱),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经典。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逶迤”“磅礴”的崇山高岭,在诗人的眼里却如细浪、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衬托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诗的颈联描绘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铁索寒”的“寒”不仅是形容铁索的冰冷,还烘托出了铁索桥凌空高悬的艰险之状,更渲染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D.结尾的“更喜”,写出了三军已经大会师,长征取得完全胜利,全军上下都喜笑颜开。
(一)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这首诗共____句,全诗是围绕“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8.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______”,但是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________”。
9.描写红军翻过了雪山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赞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明豪迈的气概。
(二)课外阅读
丰碑(节选)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突然警卫员喊道:“……前面……冻死了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的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线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1.短文以“丰碑”为题,文中的“丰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2.警卫员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1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练笔。
现在,人们重新举起了“长征精神”的大旗。对此,有人认为,“长征精神”已经过时了,现在再提是老生常谈;有人认为,“长征精神”永不过时,现在仍有必要弘扬“长征精神”。你怎么看待“长征精神”?举行一次讨论会,交流你的看法,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逶迤 磅礴 铁索 泥丸 寒冷 岷山
2.wēi pánɡ ménɡ mín
3.崖 涯 崖 涯 度 渡 度 渡
4.② ① ③ ① ②
5.(1)万水千山(2)逶迤 (3)磅礴
6.D
7.4 长征
8.逶迤 磅礴 走泥丸
9.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0.C
11.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12.A
13.“他”指的是将军。“他”愤怒的原因是看到有战士冻死时感到很愤怒,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也为后来将军得知真相之后的巨大变化作铺垫。
14.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15.示例:五岭和乌蒙山连绵不绝,巍峨高耸,红军队伍如一条弯曲的长龙盘绕在大山之间。战士们虽然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每个人依然精神抖擞,精神奕奕,大家高唱着军歌,互相搀扶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每个人仿佛都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一切的艰难险阻在这一刻仿佛都成了微不足道的细浪和泥丸。
16.示例: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