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8 18: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能运用原理,解释与大气受热相关的地理现象。
知识铺垫
太阳短波辐射的波长范围
可见光
知识铺垫
任何物体都有辐射,那么辐射波长同温度有什么关系?
实验表明: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球固体表面以及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约15℃——22℃,因此,相较于太阳辐射来说,我们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叫做——长波辐射
知识铺垫
组成 热理作用
干洁大气 N2 ——
O2 ——
CO2 吸收红外线
O3 吸收紫外线
水汽 吸收红外线
固体杂质 反射、散射太阳光线
A太阳辐射
B反射
云层
C吸收
D散射
F大气逆辐射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
E地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
云、水、CO2、等
云量越多,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
地面辐射
2、大气的根本热源是:
太阳辐射
思考: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热源是什么?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平流层)—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对)—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大气直接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具有选择性)
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
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
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量越多,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小结
上述A-G八个环节,_________环节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_______环节体现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BCD
F
神话传说,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广寒宫”终年冷寂
想一想
白天,“广寒宫”温度可达127℃
晚上,“广寒宫”温度只有-183℃
昼夜温差大
-1830C
1270C
200C
300C
应用: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地理现象
1、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剧烈?
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
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很低
夜晚,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会太低
2、夏季白天多云时,气温不会太高;冬季夜晚多云时,气温不会太低。为什么?
夏季白天,云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使地面的气温不会上升得过高;
冬季夜晚,云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
应用: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地理现象
气温的垂直分布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1、利: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
①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②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③逆温现象也可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可减轻冻害;逆温层坡地还是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2、弊: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污染物的扩散,加重大气污染;易形成大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
逆温的影响
当堂练习
1.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削弱→大气辐射→地面吸收
C. 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
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增强 B.④增强 C.②减弱 D.③增强
大气的受热过程也是热量在太阳、地面和大气之间传递的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A.④ B.③ C.② D.①
2.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4.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一般不会太高,主要是由于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云的反射作用 D.大气的散射作用
5.深秋至次年早春时节,晴朗的夜晚常常出现霜冻现
象,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大气对地面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的吸收作用强
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7.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8.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 _______,③ __________ ,其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__(填数码)。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0 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1:为什么霜冻出现在秋冬晴朗夜晚
秋冬季节气温低
晴天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
俗语“霜重见晴天”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思考2:为什么深秋农民燃烧秸秆来预防霜冻?
农田烟熏防霜冻
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与烟幕,能够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辐射热量,增强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效应。
温室效应的保温原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塑料)进入温室,使温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温室内绝大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过玻璃(塑料),使得热量被截留保存在温室内,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图1.1
思考3:塑料大棚的作用
思考4:农民为啥果树下面要铺一层塑料薄膜
铺设塑料薄膜可以起到反射太阳光,从而使枝叶下面的果实接受阳光的洗礼,促进果实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