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习题附答案
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金属导体内电流增强,是因为( )
A.导体内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增多
B.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增大
C.导体内电场的传播速率增大
D.导体内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增大
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阻值为R,若温度不变,则下列情况中其电阻仍为R的是( )
A.长度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时
B.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C.当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大一倍时
D.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一半时
3、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有以下特点:一般而言,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有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有的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以上的信息,判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4、已知R1=6 Ω,R2=3 Ω,R3=4 Ω,AB端的总电压为6 V,把它们接成图示电路,求通过它们的电流I1∶I2∶I3为( )
A.1∶1∶2 B.3∶2∶1 C.1∶2∶3 D.2∶1∶3
5、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电阻挡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Rg,调零电阻为R0,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B.接表内电池负极的应是红表笔
C.电阻挡对应的“∞”刻度一般在刻度盘的右端
D.调零后刻度盘的中心刻度值是r+Rg+R0
6、在如图所示的逻辑电路中,当A端输入电信号“1”、B端输入电信号“0”时,则在C和D端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 )
A.1和0 B.0和1 C.1和1 D.0和0
7、(双选)在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形成的电路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中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B.导线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跟导线方向平行
C.导线内各点的电势相等
D.导线内沿电流方向各点的电势逐渐降低
8、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 B.U C.2U D.4U
9、如图为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A、B、C、D为4个接线柱,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若要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由大变小,应将电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 )
A.A和B B.A和D C.B和C D.C和D
10、如图所示,A、B间的电压为30 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触头始终在中间电阻R上)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UCD的变化范围是( )
A.0~10 V B.0~20 V C.10~20 V D.20~30 V
11、有一个多用电表,其欧姆挡的四个量程分别为:“×1”“×10”“×100”“×1 k”,某同学把选择开关旋到“×100”挡测量一未知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很大,为了减小误差,它应该( )
A.换用“×1 k”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B.换用“×10”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C.换用“×1 k”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D.换用“×10”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12、请根据下面所列的真值表,从四幅图中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门电路( )
输入 输出
A B Y
0 0 1
0 1 0
1 0 0
1 1 0
二、填空类题。
13、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号码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填号码)________;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4、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__挡.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三、计算类解答题。
15、在一次闪电的过程中,流动的电量大约为300 C,持续的时间大约是0.005 s,所形成的平均电流强度为多大 这些电量如果以0.5 A的电流强度流过灯泡,可使灯泡照明多长时间
16、(计算题)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原理图.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6 A;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 A.已知表头的内阻Rg=200 Ω,满偏电流Ig=100 mA.求分流电阻R1和R2.
1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为U=6 V,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 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 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触头P在R上滑动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2022秋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习题附答案
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金属导体内电流增强,是因为( )
A.导体内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增多
B.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增大
C.导体内电场的传播速率增大
D.导体内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增大
【答案】B
2、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阻值为R,若温度不变,则下列情况中其电阻仍为R的是( )
A.长度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时
B.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C.当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大一倍时
D.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一半时
【答案】D
3、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有以下特点:一般而言,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有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有的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以上的信息,判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答案】B
4、已知R1=6 Ω,R2=3 Ω,R3=4 Ω,AB端的总电压为6 V,把它们接成图示电路,求通过它们的电流I1∶I2∶I3为( )
A.1∶1∶2 B.3∶2∶1 C.1∶2∶3 D.2∶1∶3
【答案】C
5、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电阻挡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Rg,调零电阻为R0,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B.接表内电池负极的应是红表笔
C.电阻挡对应的“∞”刻度一般在刻度盘的右端
D.调零后刻度盘的中心刻度值是r+Rg+R0
【答案】C
6、在如图所示的逻辑电路中,当A端输入电信号“1”、B端输入电信号“0”时,则在C和D端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 )
A.1和0 B.0和1 C.1和1 D.0和0
【答案】C
7、(双选)在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形成的电路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中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B.导线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跟导线方向平行
C.导线内各点的电势相等
D.导线内沿电流方向各点的电势逐渐降低
【答案】BD
8、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 B.U C.2U D.4U
【答案】D
9、如图为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A、B、C、D为4个接线柱,当滑动片P由C向D移动时,若要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由大变小,应将电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 )
A.A和B B.A和D C.B和C D.C和D
【答案】B
10、如图所示,A、B间的电压为30 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触头始终在中间电阻R上)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UCD的变化范围是( )
A.0~10 V B.0~20 V C.10~20 V D.20~30 V
【答案】C
11、有一个多用电表,其欧姆挡的四个量程分别为:“×1”“×10”“×100”“×1 k”,某同学把选择开关旋到“×100”挡测量一未知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很大,为了减小误差,它应该( )
A.换用“×1 k”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B.换用“×10”挡,不必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C.换用“×1 k”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D.换用“×10”挡,必须重新调整调零旋钮
【答案】D
12、请根据下面所列的真值表,从四幅图中选出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门电路( )
输入 输出
A B Y
0 0 1
0 1 0
1 0 0
1 1 0
【答案】C
二、填空类题。
13、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号码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填号码)________;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C、F (2)C、G (3)A、D (4)控制变量法
14、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__挡.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答案】“×100” 重新欧姆调零 2.2×103
【解析】用“×10”挡测量电阻时,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说明被测电阻阻值较大,应改用较大挡位来测量.欧姆表换挡后要重新欧姆调零.表盘读数为
R=22×100 Ω=2.2×103 Ω.
三、计算类解答题。
15、在一次闪电的过程中,流动的电量大约为300 C,持续的时间大约是0.005 s,所形成的平均电流强度为多大 这些电量如果以0.5 A的电流强度流过灯泡,可使灯泡照明多长时间
【答案】6×104 A 600 s
【解析】该次闪电形成的平均电流
I= A=6×104 A。
若闪电过程中流动的电量以0.5 A的电流通过灯泡,则照明的时间为
t'= s=600 s。
16、(计算题)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原理图.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6 A;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 A.已知表头的内阻Rg=200 Ω,满偏电流Ig=100 mA.求分流电阻R1和R2.
【答案】8 Ω 32 Ω
【解析】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6 A,即当流入正接线柱O的电流为0.6 A,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R1与R2串联,然后与表头并联,电路图如图a所示,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有:
IgRg=(I1-Ig)(R1+R2)①
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 A,即当流入正接线柱O的电流为3 A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R2与表头串联,然后与R1并联,电路图如图b所示,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有:
Ig(Rg+R2)=(I2-Ig)R1.②
由①②两式代入数据解之得:
R1=8 Ω,R2=32 Ω。
1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为U=6 V,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 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 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触头P在R上滑动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电流表0.6 A~0.72 A 电压表0~2.4 V
【解析】当P在最上端时,电路的电阻最小,此时
Rmin=R1+R2+= Ω
Imax== A=0.72 A
电压表示数Umax=Imax·=0.72× V=2.4 V,
当P在最下端时,电路的电阻最大
Rmax=R1+R2+R=10 Ω
Imin== A=0.6 A
电压表示数最小Umin=0
所以电流的变化范围0.6 A~0.72 A,电压的变化范围0~2.4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