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古代诗歌阅读
1.(2022·新疆吐鲁番·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2)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答案】(1)诗人想到孙权是因为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诗人想到刘裕是因为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诗人用孙权和刘裕的典故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和鉴赏用典手法的能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孙权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几乎可以克复中原。诗人一方面敬仰像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人物,借此表现自己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一方面想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分析能力。
从相同点上看,两首词都是怀古之作,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语,以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语中都体现出了词的豪迈的特色——意境上雄浑壮阔。同时,两首词都是托古喻今之作,苏词是借对古人的凭吊来抒发自己被贬谪的不满,而辛词则是借古人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所以两首词都是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从不同点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表达更加直接,用典不多,抒情多直抒胸臆,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在表达对自己贬谪的不满时,并没有用哀婉凄楚的笔调来抒发,而是表现出一种开阔明朗,旷达乐观的风格,显示出一股潇洒旷达的气韵。与此相对的是辛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词中的典故之中,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人的典故,抒情显得委婉含蓄,词人一心想要致力于抗金,无奈统治者不思进取,自己壮志不得申,这样,作者的情感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靠读者对这些典故的解读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所以在风格上显得含蓄,蕴藉,沉郁。
(2022·安徽芜湖·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千古江山”开篇,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为下文缅怀历史英雄人物作铺垫。
B.“舞榭歌台”两句,感慨物换星移,沧桑巨变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C.“可堪回首”三句,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南宋百姓安于金人统治,在此祭奠拓跋焘。
D.下片中历史人物与事件穿插,与词人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作品深沉顿挫的独特风格。
3.辛词长于用典,紧扣题旨,贴切自然。请结合词句,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答案】2.C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运用了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的典故。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解析】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在此祭奠拓跋焘”错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这句话写的是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而非祭奠拓跋焘。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词中,“孙仲谋”“寄奴”“元嘉”“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老矣”等,都是典故。而作者使用这些历史典故,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现世国土残破、统治者不思统一的沉痛之情。如词的上片提及两位跟镇江史实相关的千古英雄孙权和刘裕。孙权在京口起兵,与曹、刘鼎足而立,曾使强敌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的感叹。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自幼居于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后在京口起事,讨伐桓玄叛乱,削平内乱,率兵北伐,收复中原大片国土,代晋称帝,成就一代霸业。词上片通过对“千古英雄”孙权与“气吞万里如虎”豪杰刘裕的倾慕,寄托了稼轩矢志抗金复国的雄心壮志,也“是对前代英雄之主的追慕和对本朝无此‘英雄’之主的含蓄讽刺”。
(2022·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三句,表现作者对孙权的追慕,暗含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B.词中将京口楼台的长存与英雄余韵的消逝进行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C.“想当年”三句,追忆刘裕北伐收复失地的旧事,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佛狸祠下”与“烽火扬州路”今昔对比,抒发作者忧国伤时的悲痛心情。
5.这首词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4.B
5.①作者以廉颇自况,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②与廉颇对比,廉颇尚有人过问,而自己却无人问津,表达心中的落寞之情。③虽有满腔爱国豪情却不能为国建功,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将京口楼台的长存”理解有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词中京口楼台与英雄余韵都已消逝,表达的是人事沧桑之感。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把自己和廉颇对比,但是自己却无人问津,写出心中的落寞之情。
三是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022·北京·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叹千古英雄难再,其中隐含着眼下无人可御外辱之意。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状刘裕北伐时的声威,寄寓着词人心底的抗敌之情。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写宋军打败金军的盛况,“北顾”意为金军惨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词人追忆四十三年前在扬州以北地区抗金的情形。
7.词作结尾处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用了典故。请问,词人在此使用廉颇这一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6.C
7.词人使用这一典故意在以廉颇自况(自比),表明自己虽年岁已高,但仍志于积极备战,领兵北伐,收复中原,为国效力;只可惜自己不被重用,壮志难酬。与此同时,词人借这一典故感慨老年廉颇尚且还有赵王派人去探看其身体状况(有一丝被起用的希望),而自己却无人过问,其内心无比失落和愤恨。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写宋军打败金军的盛况,‘北顾’意为金军惨败”理解错误。此处作者是暗讽南宋军队被金军打败的惨况。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运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典故。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凭谁问”一句,更是充分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内心无比失落和愤恨,为全词奠定了激愤与失落的感情基调。
(2021·新疆·喀什市第五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哪两个人物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三句诗要表达什么观点?
【答案】8.B
9.刘义隆(或宋文帝),霍去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本词运用廉颇的典故,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可知,词人渴望北伐,收复失地,但现实情况却是不得重用,壮志难酬。
B.“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理解是最准确的。
ACD项的理解都不是很全面。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典故以及作者观点的能力。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所以分别使用了刘义隆(或宋文帝),霍去病的典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草率行事。
(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1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10.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11.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重要诗句的含义及诗歌内容的能力。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是承接上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来,上一句歌颂了孙权的英雄事迹,而这一句则是说孙权创造的盛世已经了无痕迹。“舞榭歌台”指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作者以孙权故宫作为吴国曾经承平气象的象征,吴国曾经的繁华,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此处明写吴国的故事,其实暗指当时南宋朝廷对外战争的无能。
“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孙吴的历史据作者的年代已有千年,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当时的建筑已所剩无几,所以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作者面对眼前之景,联想历史,表明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作者在此也是借历史来表明自己对当时时局的担心,朝中没有独当一面的大臣,而掌权者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发动北伐。从这一句可看出作者对国家对朝廷的耿耿忠心。
11.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在词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是承接上面的内容而来,作者在回顾了历史上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他们创造了丰功伟绩,作者借此是暗示当时朝廷中并没有可以比肩孙刘的人物。而下阕中作者对刘义隆不经过充足准备就贸然北伐的惨痛失败进行了辛辣地讽刺。宋朝当时也面临着刘义隆“元嘉北伐”相似的情况,当时的掌权者韩侂胄执意北伐,作者劝诫他应该缓进,不要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北伐,但这一建议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因为小人从中挑拨,作者被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官职。作者当时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所以此处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自己有心报国,但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语句中包含作者的悲愤与不甘。
(2021·广东·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还正确的项是( )
A.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B.“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刘裕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的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3.词的末尾,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12.B
13.(1)表明決心。自己和廉当年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被起用,就愿随时奔赴疆场,报效国家。(2)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为北伐效力。(3)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況,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无法施展才能,不能实现壮志。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刘裕”错误,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刘裕”应为“刘义隆”。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这三句是说武将廉颜被免职,他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颜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词人由此典故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
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
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
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①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体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又对掌权者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体现了作者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
B.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
C.《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暗含诗人年老体衰,内心伤感之意。
D.李诗颈联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今昔之景,表达兴衰之感,让人于怀古中触目生愁,感慨系之;同时又自然过渡到尾联的伤今。
15.分条概括李诗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答案】14.B
15.(1)年老体衰的伤感(2)昔盛今衰的惆怅(3)对往事的追怀(4)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雄心犹在、报国之志不变,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前句先写出登台时所见到的一片荒凉景象。远远望去,好像那依稀可辨的废苑遗址,正在没入荒草丛中,突出了连天的满眼荒草,长势茂盛,快掩没了宫苑,显现了旧苑的衰微,抒发了诗人对昔盛今衰景象的惆怅。后句“百年怀古一登台”中“百年”指人的一生,此指暮年。化用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其中暗含着自己年老体衰、心情伤感。
颔联,诗人把对往事的追怀与眼前的情景结合写。前句先追怀往事,写吹台吸引诗人的登临,而诗人李白、杜甫又给吹台留下了永久的诗篇。后句写金元易代之际,这里又成了兵慌马乱的战场。
颈联,前句写在隋代,荒淫的炀帝杨广为了游乐在这里开河凿渠,修建华丽的行宫,并于汴渠之堤遍植杨柳,最终弄得民怨沸腾,国亡宫废。后句写如今流水浸蚀着残破的古城,隋堤之柳已经消失殆尽,行宫也已为寺庙,在一片荒凉冷落中,开着寂寞的花。两相对比,昔盛今衰到这般地步,直叫人触目生愁。
尾联,从怀古逐渐归结到眼前现实,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系念。前句写苍颜白发的诗人一直低吟遥望到天色向晚,虽然在这美好的春天听见了黄莺婉转的歌唱,也仍然破不开愁城,心中充塞着苦闷。“白头”句表现自己年老体衰的伤感。后句写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机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列小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6.对画线句用典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17.作者登临怀古,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却只提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试写出其用意。
【答案】16.C
17.(1)照应词题。两人都是在京口起事并建立了政权。(2)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做文职,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3)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错误。此处作者是借廉颇这一典故自况,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选项的理解没有关注词人在词中要表达的情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由词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可知,孙权曾建都京口;刘裕居住于京口,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两人都是在京口起事并建立了政权,作者提及孙权和刘裕两个人照应词题“京口怀古”;
由词中“英雄”“风流”以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内容可知,孙刘两人都曾建功立业;作者仰慕英雄并提及刘裕北伐之事,以两人自比,也表明自己力主北伐抗敌,想要收复失地,建立功业,但朝廷只派他做文职,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由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等内容可知,作者赞扬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收复失地, 批评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落败而回,借古讽今,批评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无收复中原之志。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19.“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20.“故垒西边”中的“故”作“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B.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
C.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D.故国神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
【答案】18.C
19.B
20.A
21.示例:我更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强调乱石之高,具有高耸入云穿透天空的效果,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穿”字具有持续性,形象生动,侧重视觉观感;“拍”,拍打击打之意,给人正在进行时的现场画面感,侧重听觉;“拍岸”使用比拟修辞,增强亲切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视听结合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崩云”“裂岸”指突出结果、视觉感受,缺少诗情画意和震撼性。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体裁和结构的能力。
C.“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错误。“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是借代修辞。
A.“杜康”借代指杜康酒。
B.“翔”字使用了比拟或者移用修辞,把鱼当成鸟来写,本来形容鸟的动态词语移用来赋予鱼。
C.“烽火”借代指战争。
D.“管弦”借代指音乐。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但为君故”,译为“因为你们的原故”,“故”,缘故、原因。
B.“暮去朝来颜色故”译为“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故”,旧、指衰老。
C.“池鱼思故渊”译为“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故”,旧、原来的。
D.“故国神游”译为“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故”,原来的、当年的、旧、曾经的。
故选A。
2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可以认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个版本好,也可以认为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这个版本好,言之成理即可。比如我认为前者好,可以这样理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译为“乱石击破长空,汹涌的波涛向两岸拍打”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一个“拍”字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这二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穿空”结合“拍岸”,能带来声音效果,也更有诗情画意,兼有声音和视觉效果,对于人生的感慨也更为自然全面。
若认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这个版本好,可以作如下解读:“崩”,倒塌破裂之意,较之“穿空”似乎力度更大些,“云”喻指“浪花”翻腾的样子,像朵朵白云,更为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裂岸”较“拍岸”,前者强调结果,后者强调动作持续的状态,更强调气势不凡,水势之大。可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文学价值更高,一个“崩云”、一个“裂岸”,显然较之“穿空”“拍岸”更为精妙绝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古代诗歌阅读
1.(2022·新疆吐鲁番·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2)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2022·安徽芜湖·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千古江山”开篇,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为下文缅怀历史英雄人物作铺垫。
B.“舞榭歌台”两句,感慨物换星移,沧桑巨变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C.“可堪回首”三句,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南宋百姓安于金人统治,在此祭奠拓跋焘。
D.下片中历史人物与事件穿插,与词人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作品深沉顿挫的独特风格。
3.辛词长于用典,紧扣题旨,贴切自然。请结合词句,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2022·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三句,表现作者对孙权的追慕,暗含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B.词中将京口楼台的长存与英雄余韵的消逝进行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C.“想当年”三句,追忆刘裕北伐收复失地的旧事,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佛狸祠下”与“烽火扬州路”今昔对比,抒发作者忧国伤时的悲痛心情。
5.这首词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2·北京·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叹千古英雄难再,其中隐含着眼下无人可御外辱之意。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状刘裕北伐时的声威,寄寓着词人心底的抗敌之情。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写宋军打败金军的盛况,“北顾”意为金军惨败。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词人追忆四十三年前在扬州以北地区抗金的情形。
7.词作结尾处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用了典故。请问,词人在此使用廉颇这一典故有何用意?
(2021·新疆·喀什市第五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哪两个人物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三句诗要表达什么观点?
(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1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2021·广东·普宁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还正确的项是( )
A.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B.“元嘉草草”三句用南朝宋文帝刘裕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的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13.词的末尾,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①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体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又对掌权者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体现了作者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
B.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
C.《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暗含诗人年老体衰,内心伤感之意。
D.李诗颈联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今昔之景,表达兴衰之感,让人于怀古中触目生愁,感慨系之;同时又自然过渡到尾联的伤今。
15.分条概括李诗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列小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6.对画线句用典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17.作者登临怀古,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却只提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试写出其用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19.“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用“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20.“故垒西边”中的“故”作“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B.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
C.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D.故国神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