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涉江采芙蓉(针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暑假预习】2022年新高一语文拔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针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暑假预习】2022年新高一语文拔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8 19:55: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湖南长沙·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写出了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D.此诗借助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如果我们把女人作为这首诗的主角,那么,这首诗的主要写法就是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
(2022·广东珠海·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
4.“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2021·陕西·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6.《涉江采芙蓉》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2021·浙江·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离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也由于交通不便,相隔两地,音信全无是最伤心的事。
B.《涉江采芙蓉》开篇就写了一个雅洁美丽的女子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样易逝,采下后又能鲜活多久,又能遗留给谁呢?
C.《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词人在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痛。
D.《虞美人》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
8.无论是离别之愁,还是亡国之痛,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愁苦滋味。这两首诗表现“愁”情时都有实写,也有虚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2021·山东临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本诗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莲是快乐的,女子却是忧伤的,将人物置于美好和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了思妇的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忧伤。
B.芙蓉花具有素雅高洁的特点,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C.五六两句与杜甫的《月夜》写法相同,空间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由兰泽中拈花沉思的思妇转到“远道还顾”的丈夫。
D.结尾两句委婉含蓄、间接抒情,通过诉说“同心离居”的无奈,表达了同心离居的忧伤痛苦,控诉了游学求宦风气的罪恶。
10.有人说这是首思妇词,也有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本诗终究是游子思乡之作”。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本诗的虚实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下列对《沙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12.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14.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涉江采芙蓉①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
【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芙蓉,荷花。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③遗(wèi)赠送。④以:连词,表示结果。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滋:繁盛。
15.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16.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18.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19.假设《涉江采芙蓉》中的“采芙蓉”是女子,请展开合理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自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D.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21.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23.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24.(2022·辽宁大连·高一期末)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遍地兰蕙芳草的湖泽间,心有所思的主人公泛舟采莲,画面优美,意境清幽。
B.采莲人自问自答,满腔的热忱及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的情景跃然纸上。
C.漂泊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孤单地回头,遥望着故乡:“浩浩”,状写离家之远。
D.有情人同心离居,只能忧伤终老;诗歌流露出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复杂心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湖南长沙·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写出了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D.此诗借助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如果我们把女人作为这首诗的主角,那么,这首诗的主要写法就是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D
2.(1)直接描写思妇涉江、采芙蓉、采兰花,实写;
(2)想象游子还顾望乡,忧心如焚,虚写;
(3)符合古代对写的方式,即虚实结合。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错误,根据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可知,丈夫身在远方,也同样思念着家乡,并非“远离而不知”,这首诗表达的是妻子和丈夫互相思念。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如果把女人作为主角,那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就是描写女主人公的实际行动,即涉江、采芙蓉、采兰花,这些都是实写。
既然女人是实写的一方,那么“还顾望旧乡”的游子,就不可能是女子眼前所见之人,而是“所思在远道”的女主人公因思念而想象的景象,因为思念远方的游子,故而想象远方的游子也在望故乡而思念自己,为无法归乡而忧伤不已,这是虚写。
这种手法是对写法,也叫对面落笔,即实写一方,想象另一方也怀有同样的思念之情,从而让情感抒发更加缱绻深厚。
(2022·广东珠海·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
4.“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答案】3.D
4.《涉江采芙蓉》,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还顾望旧乡”是“对写法”,女子想象丈夫眺望远方,感叹归路漫漫,将相思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月夜》开头点出思念亲人这一主题。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和儿女,却写鄜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羁居长安的丈夫。首联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颔联通过“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衬托妻子的孤寂。颈联写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诗人巧用对写法,把夫妻之间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作者‘今夜’‘独看’”表述错误。对月望乡,不只是作者,更是夫妻双方。作者望的是长安月,今夜的鄜州月,遥想妻子在看,是作者从对面落笔。因此,望月的是双方,而非“独看”。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意思是: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此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此处从对方入手,将相思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意思是: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丈夫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这一开头点出思念亲人这一主题。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颈联写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诗人巧用对写法,把夫妻之间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2021·陕西·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6.《涉江采芙蓉》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答案】5.C
6.此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在此热闹的情境之下,突然情绪一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的感叹,为下面表达诗中人物的孤独寂寞之感张本。开头两句极写美好、欢乐,正是欲以乐景衬哀情,这是此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
【解析】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理解错误,本句承接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这里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通过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首诗歌所用的手法有很多,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运用了”的限制词,同时题干也告诉考生这首诗的情感是凄清哀伤的。
再结合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涉江采芙蓉的气氛是愉快的,心情是愉悦的,采芙蓉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作者借采芙蓉这件事想起“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来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而且“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所以是反衬的手法。
(2021·浙江·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离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也由于交通不便,相隔两地,音信全无是最伤心的事。
B.《涉江采芙蓉》开篇就写了一个雅洁美丽的女子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样易逝,采下后又能鲜活多久,又能遗留给谁呢?
C.《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词人在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痛。
D.《虞美人》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
8.无论是离别之愁,还是亡国之痛,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愁苦滋味。这两首诗表现“愁”情时都有实写,也有虚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答案】7.B
8.(1)《涉江采芙蓉》前四句写实,从女子的角度写她采集荷花和芳草,然后写她心理的变化,思念远方的男子;五、六句由女子的思念转而从男子的角度写,描写他遥望家乡、孤单愁苦。这是虚写,是女子的想象;诗歌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虞美人》由“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这些美好而又令人伤感的现实意象,引出“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等虚幻已逝之事物,虚实结合,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思和郁郁忧愤。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样易逝,采下后又能鲜活多久”错,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此句并没有“青春易逝”的伤感。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提示我们从“虚”“实”角度来鉴赏两首诗。
先看《涉江采芙蓉》。诗歌前四句从女主人公角度写,属于实写。诗歌写一个美丽的女子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接着写她的心理变化,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实写。
五、六句是女子的想象,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诗歌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想象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再看《虞美人》,词的开头实写,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 ,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 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写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是由实到虚的过度,下阕紧承此句,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这些美好而又令人伤感的现实意象,与那些存于作者怀想和回忆中的“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等虚幻已逝之事物形成对比,“朱颜改”又照应“往事”,这既是实与虚的对比,又是冰凉残酷现实与虚幻美好过往的反差。如此对比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涌动情思和郁郁忧愤。
(2021·山东临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本诗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莲是快乐的,女子却是忧伤的,将人物置于美好和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了思妇的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忧伤。
B.芙蓉花具有素雅高洁的特点,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C.五六两句与杜甫的《月夜》写法相同,空间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由兰泽中拈花沉思的思妇转到“远道还顾”的丈夫。
D.结尾两句委婉含蓄、间接抒情,通过诉说“同心离居”的无奈,表达了同心离居的忧伤痛苦,控诉了游学求宦风气的罪恶。
10.有人说这是首思妇词,也有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本诗终究是游子思乡之作”。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本诗的虚实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9.D
10.(1)是思妇诗。主人公是妻子,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实写妇女采莲送给丈夫,但丈夫却远在天涯。后半部分为虚写,使用悬写法,想象丈夫也在远方望向故乡,思念妻子。在万水千山阻隔的痛苦无奈中表现对丈夫的忠贞不渝。
(2)是游子思乡诗。主人公是游子。诗歌的前半部分是虚写,采用了虚拟方式,写远在家乡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借思妇举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后半部分使用特写,写男主人公的回首,表现飘零的游子对故乡妻子的思念和山河阻隔的痛苦与无奈。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结尾两句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控诉了游学求宦风气的罪恶”说法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表达了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却异地相思,感叹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所以结尾属于明白晓畅,直抒胸臆。结尾句表达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表达忠贞不渝的坚强决心,并没有对游学求宦风气的控诉。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判断本首诗歌是思妇诗还是游子思乡诗,本题给了两个思考方向,抒情主体一是思妇,一是游子,不管选择哪一个说法,要从诗歌中利用虚实手法的运用找出理由即可。
第一种观点,如果这是思妇诗,要寻找哪里是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哪里是描写游子的语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写出了江南水乡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要送给朝思暮想却远在天边的心上人。女子有采莲习俗,寓意“夫荣”,所以这几句主人公应该是女子,是实写部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几句写出回头遥望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的一个人物形象,远离故乡的人应该是在外的游子,所以后几句应该是利用悬想的写法,属于虚写的部分,写出了丈夫也在远方望向故乡,思念妻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出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也表现了在万水千山阻隔的痛苦无奈中表现对丈夫的忠贞不渝。
第二种观点,如果这是游子思乡诗,那主人公就应该是男子,所以实写的部分就应该是后几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使用特写,写男主人公的回首,表现飘零的游子对故乡妻子的思念和山河阻隔的痛苦与无奈。而虚写的部分就是前几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想象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要送给朝思暮想却远在天边的心上人的画面,借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下列对《沙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12.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答案】11.B
12.①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诗歌写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望故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之人,最后两句的“离居”“忧伤”体现了此种心境。②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既体现了对对方的爱,也有着深深的思念。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B.“比和兴”错,只有“起兴”,没有“比”。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解答该题应分析诗歌,然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本诗主要内容是“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诗歌写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望旧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失意之人,最后两句的“离居”“忧伤”体现了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14.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3.C
14.三、四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巧妙地传递出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并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为下面的黯然神伤做了铺垫。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句意为: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此句承接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这里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通过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并非“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选项赏析不正确。
故选C。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先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通过分析可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涉江采芙蓉①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③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④终老。
【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芙蓉,荷花。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③遗(wèi)赠送。④以:连词,表示结果。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滋:繁盛。
15.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16.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15.D
16.《涉江采芙蓉》和《庭中有奇树》都是通过采花寄远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错在“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是说“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折花的目的就是要送给思念的人。故选D。
16.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的题目、作者、创作背景、注释等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及情感。本题要求“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本题比较两首诗内容的相同之处,答题的关键是要联系两首诗的内容来分析:《涉江采芙蓉》中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庭中有奇树》中有“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由此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是通过采花相赠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涉江采芙蓉》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和《庭中有奇树》中的“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又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18.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19.假设《涉江采芙蓉》中的“采芙蓉”是女子,请展开合理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答案】17.CE
18.①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19.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朵美丽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叫人心醉。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解析】
1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C项,“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错误,承接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这里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通过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E项,“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错误,这是一首古诗,并不是律诗。
故选CE。
18.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本题,《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从“所思在远道”可以看出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从“长路漫浩浩”说明了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从“同心而离居”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19.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领会题目的核心要素及基本要求,从所给句子中进行把握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句中要抓住“涉江”“采芙蓉”“多芳草”“所思”等内容进行表述。“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女子的忧思源于对男子的思念。女子思念男子,而男子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景物和人物描写。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自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D.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21.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答案】20.D
21.①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解析】
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错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是古诗,但不是律诗。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回答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除了回答出具体的情感,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题干要求“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需要分析“忧伤”情感产生的原因,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从“所思在远道”可以看出,游子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从“长路漫浩浩”分析,说明了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从“同心而离居”分析,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游子忧伤的原因为远离家乡,思念爱人,长路漫漫,不能相聚等。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23.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22.D
23.“兰泽多芳草”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含蓄地表达”错,应该是“直接抒发出来”。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24.(2022·辽宁大连·高一期末)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遍地兰蕙芳草的湖泽间,心有所思的主人公泛舟采莲,画面优美,意境清幽。
B.采莲人自问自答,满腔的热忱及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的情景跃然纸上。
C.漂泊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孤单地回头,遥望着故乡:“浩浩”,状写离家之远。
D.有情人同心离居,只能忧伤终老;诗歌流露出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复杂心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与知心人共同期待美好未来”理解错误。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