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7 虞美人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新疆·伊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答案】1.A
2.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的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而不是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词句的意思: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本体为“愁思”,喻体为“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愁思涨溢恣肆,绵绵不绝,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思。这句词还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
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
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
4.请简要赏析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答案】3.B
4.①使用比喻修辞,将忧愁比作江水,化抽象为具体,点出忧愁之多、之深;②使用设问修辞,有问有答,突出情感,引人深思;③以间接抒情作结,表达心中的忧愁;④语言上,生动形象。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错误。应该是深切表达出词人的亡国 之痛。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但显示了愁恨的悠长长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不直接言“愁”,却以奔腾的江水比喻,这样以间接抒情结尾,更加含蓄蕴藉,仿佛这愁绪太多、太深也太广,无法用语言表达,只留下百般滋味在心头。
全句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022·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没有这般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朱颜”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把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D.这首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将故国之思、往事之恨,亡国之痛心多种愁思贯穿始终。
6.王国维评价末二句时说:“真可谓以血书者也。”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答案】5.B
6.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实写虚,以水喻愁,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写出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深广无边、无穷无尽。运用了设问,一问一答,一起一伏,增强语势,既写出愁绪的汹涌奔腾,又写出愁绪的悠长深远。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回忆起过去故国没有这般月色”错误,应为“回忆起过去明月下的故国此时已是物是人非,故不能忍受”。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最后两句的意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这两句是写愁情。
然后结合技巧品味效果。前一句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结合词人亡国之君的身份来看,这“愁”是亡国之愁,是故国之思,以“一江东流的春水”来形容之,凸显出愁绪的多、浓、连绵不断、无穷无尽。
(2022·山东临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四季更迭,词人面对东风、明月美景,却伤感无限:上片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B.第三句中“又”字加重了前两句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岁月不再、不堪回首、复国无望的感慨。
C.下片后两句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愁情,浓重强烈,悠长深远,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可感。
D.同“大江东去”一样,本词用语豪迈,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对比,表达了独特的情感。
8.有人评论此词,说“朱颜”后着一“改”字而悲情三匝。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D
8.①物是人非的感慨。②繁华已逝的感慨。③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同‘大江东去’一样,本词用语豪迈”分析错误。这首词是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但无豪迈之感。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朱颜”代指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着一“改”字,说明她们以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传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其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说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暗示曾经的南唐国土已经易主,山河已经变色,自己也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所以这一“改”中暗含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最后,“朱颜”指雕栏玉砌上面的红漆,更能紧承前句,表现宫殿还在,但人去楼空,无人问津。红漆剥落,暗示荒凉,抒发繁华已逝的感慨。
(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10.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答案】9.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10.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尊严、自由、安全感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词人的处境来分析其希望这些美好之物结束的原因。
“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春花秋月”是美好之物,但词人现在却是阶下囚的身份,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天差地别的差距让他对人生已经绝望,而这不知“何时了”的“春花秋月”无限轮回,反而能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勾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所以面对这“春花秋月”的美景反而是无限厌烦。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往事知多少”意思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这“往事”应是指李煜在南唐为君主时候的生活,如“雕栏玉砌”是故国的建筑物,代表物质生活的优渥;如“朱颜”,即红颜,年轻的容颜,指美人,可知身为南唐国君之时,李煜后宫佳丽三千。
由“故国不堪回首”“朱颜改”可知,国土已经更姓,山河已经变色,自己也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失却了欢乐,失去了尊严、自由,随时面临被侮辱的境遇,生杀予夺决于人手,所以他怀念的气势是曾经的欢乐、自由、尊严和安全感。
(2021·广东·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南唐 李煜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像东流。
【注】①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李煜命歌伎作乐唱新词《虞美人》,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用牵机药置于酒中,毒死了李煜。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出现多次,这精神上的痛苦让人难以承受。
C.“朱颜”一词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
D.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具体的本体“愁”,接着以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案】11.D
12.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抒发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奔腾不息、连绵不断的特点。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具体的本体‘愁’”错误,应是“抽象的本体‘愁’”。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情感及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不仅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而且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5.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答案】13.此处以乐景衬哀情,春花秋月虽然是美景,但是词人此时却是亡国之君,阶下之囚,词人看见美景反会忆起往日美好岁月而产生伤怀之感,所以希望眼前的这些美景快点逝去。
14.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15.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
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小楼昨夜又东风”,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
下片一开始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词人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此处以乐景衬哀情。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看见美景反会忆起往日美好岁月而产生伤怀之感,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希望眼前的这些美景快点逝去。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向东奔流。“春水”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需要结合词句分析实写和虚写内容,然后分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这里写的是眼前景物,是实景。
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这是虚写。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写现实的景物。“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通过“回首”分析,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虚写。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情形: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次回到现实的“愁”上来,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就这样,看到眼前实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惆怅,最后回归现实,“愁”如喷涌的泉水倾泻而出。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词,回答以下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美人》:“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说自然之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B.《虞美人》:采用问答成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C.《相见欢》:“无言”表现内心的情绪,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加之“独上”塑造了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D.《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视听结合,描写登楼所见,新月如钩,桐荫深锁,景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愁绪。
17.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手法相似,而表现愁绪的特点各异,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16.D
17.手法:①两词都用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虞美人》借眼前的春花秋月与回忆中明月下故国的美好表达自己亡国的伤痛;而《相见欢》以如钩的月,寂寞的梧桐和深深的庭院表达自己远离故国的愁绪。②两词都用到了比喻手法。《虞美人》用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比喻自己绵绵不绝的愁绪,写出愁之多之广;而《相见欢》则把愁绪比作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写出愁绪的复杂。
愁绪的特点:《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而《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视听结合”错。“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此句只是视觉形象,没有听觉。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相见欢》,词人开头就把自己定格在西楼,抬头远望,一弯新月悬挂苍穹,月都有团团圆圆之时,而自己呢?紧接一个“锁”字,何等沉重,何等哀怨:眼前,落叶满院,到处都是一派残败的景象;想我皇家庭院,亭台楼榭,奇花异草,富丽堂皇。今非昔比,触目伤怀。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借景生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接着下面着重抒发作者心中的“离愁”,这种离愁,不是青年男女的至尊情怀,也不是朋友的赤诚之交,更不是家人的骨肉分离,而是君王的亡国之痛。把这种亡国之痛比作乱麻,比喻之准确、形象,表达之深刻、具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就把他亡国之后那种酸辛苦辣、百感丛生的复杂感受写了出来。
如果说作者的“愁”在《相见欢》中表现得还不够深刻的话,那么他的这种“愁”在《虞美人》里则抒发得淋漓尽致。由文章内容和作品的情感上来看,《虞美人》是《相见欢》的续篇,也是这种“离愁”的进一步升华。如果说《相见欢》的“离愁”还有点淡化、抽象,那么《虞美人》中表现的“离愁”就更加深沉、具体。《虞美人》一词,即以劈空一问开篇,这一问,道出词人的无奈、悔恨和可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来了,应是繁花似锦、欣欣向荣,可眼前,春天是他人的春天,家园却是他人的家园,怎能不让人伤感呢!故国不复存在,月圆却人不圆啊!“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亭台、楼榭都还存在,可是江山已经异主,只能平添几分忧愁,几许悔恨。而这种忧愁和悔恨凝聚起来,就使这种愁绪具体化、形象化,就汇成了一江春水,源源不断,滚滚东流。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虞美人》,完成下列题目。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是指南唐故都金陵。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历尽折磨。
C.词分上下片,“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词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D.词人写出了沦为阶下囚的苦痛哀思,将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无尽无休。
19.《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18.C
19.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水来比喻作者无穷无尽的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内容的能力和了解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错在“‘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虞美人”是本词的词牌名,也就是这首词的调名。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的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词人用汪洋恣肆、长流不歇的春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的愁绪,形象而自然第写出了愁之弥漫,愁之深浓,愁之绵长,愁之无尽。同时又呼应了前文“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足见词人愁绪之深重、难以遏制。
以比喻手法写愁,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悲慨之情。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令人欣喜,但词人却问“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东风”此处指秋风,所引发的这种对故国的思念让人难以忍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指故国的山河仍在,“朱颜改”是指宫中妃嫔已经容颜老去,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1.请自主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20.B
21.诗人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指秋风”错误,东风应为春风;“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错误,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而不是“第二次”出现。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句的能力。
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阅读《虞美人》,完成题目。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着幽愤之情。
23.结合全词分析其表现手法。
【答案】22.C
23.①对比。“雕栏玉砌”还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②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是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答,一问一答中表现了作者沦为阶下囚的追思和痛苦。③比喻。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表现了愁之多,愁之绵绵不绝。
【解析】
2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中语句含意的能力。理解诗词中的语句的含意,就要理解句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准确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准确把握其中的信息,同时还要注意结合作者的阅历及写作背景来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C项,“‘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错误,“朱颜改”意思是南唐旧日的宫女们都老了。故选C。
2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时题目中所问的表现手法(广义的)也等同于表达技巧。鉴赏时首先要准确指出其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手法的作用即可。“雕栏玉砌”仍在,“朱颜”已改,诗人将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既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又宣泄了胸中的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愁”,接着用奔流的“江水”作比,化抽象为具体,使之形象生动。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后的满腹悲愤与仇恨。
【点睛】
诗词的表达技巧(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狭义)是指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解答题目时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明确手法,同时必须结合诗句加以分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7 虞美人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新疆·伊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2022·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
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
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
4.请简要赏析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2022·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意象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故国没有这般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朱颜”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把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D.这首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将故国之思、往事之恨,亡国之痛心多种愁思贯穿始终。
6.王国维评价末二句时说:“真可谓以血书者也。”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2022·山东临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四季更迭,词人面对东风、明月美景,却伤感无限:上片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B.第三句中“又”字加重了前两句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岁月不再、不堪回首、复国无望的感慨。
C.下片后两句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愁情,浓重强烈,悠长深远,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可感。
D.同“大江东去”一样,本词用语豪迈,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对比,表达了独特的情感。
8.有人评论此词,说“朱颜”后着一“改”字而悲情三匝。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10.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2021·广东·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南唐 李煜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像东流。
【注】①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李煜命歌伎作乐唱新词《虞美人》,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用牵机药置于酒中,毒死了李煜。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出现多次,这精神上的痛苦让人难以承受。
C.“朱颜”一词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
D.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具体的本体“愁”,接着以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5.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词,回答以下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美人》:“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说自然之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B.《虞美人》:采用问答成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C.《相见欢》:“无言”表现内心的情绪,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加之“独上”塑造了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D.《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视听结合,描写登楼所见,新月如钩,桐荫深锁,景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愁绪。
17.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手法相似,而表现愁绪的特点各异,试作简要赏析。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虞美人》,完成下列题目。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是指南唐故都金陵。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历尽折磨。
C.词分上下片,“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词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D.词人写出了沦为阶下囚的苦痛哀思,将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无尽无休。
19.《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令人欣喜,但词人却问“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东风”此处指秋风,所引发的这种对故国的思念让人难以忍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指故国的山河仍在,“朱颜改”是指宫中妃嫔已经容颜老去,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1.请自主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1·全国·高一课前预习)阅读《虞美人》,完成题目。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着幽愤之情。
23.结合全词分析其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