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劝学
【针对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2022·江西九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砺:磨砺。
B.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时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驾车的意思,这里的“十驾”是指驾着十匹劣马而行。
D.“六跪”指的是量的六条腿。“六”应是“八”。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C.“跤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奥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1.A
2.C
3.B
4.(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砺:磨刀石。金就砺则利: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驾’是驾车的意思,这里的‘十驾’是指驾着十匹劣马而行”错。“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古代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错。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参”,检查,检验;“省”,反省,省察;“知”,智慧。
(2)“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2022·陕西·西安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荀子《劝学》有删减)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兼词,于此。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用心一也 ②用心躁也
7.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8.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的重要。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答案】5.A
6.D
7.C
8.D
9.(1)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如果没有蛇洞和鳝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口耳之间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利”:使……快。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表示比较。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者”:用在形容词、动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这里表示“……的人”。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者”:用在由结果引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文。句意: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C.“而”:连词,表并列。句意: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而”:连词,表示顺承,于是,就。句意: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D. “也”:助词,表判断。句意: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也”:助词,表判断。句意: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错误。“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说“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和黑土一样变成黑色了”,这是用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跪”,蟹脚;“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寄托”,存身,托身;“用”,因为;“躁”,浮躁。
第二句中,“口耳之间(距)则四寸耳”,省略句;“耳”,罢了;“曷”,怎么;“美”,使……美。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下人不穿戴。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口耳之间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荀子《劝学》有删减)
(2022·新疆·伊宁市第八中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10.下列“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小学而大遗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一会。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理外,几乎都是比喻说理。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借助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D.要想修身进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10.A
11.D
12.D
13.(1)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修饰。
B.连词,表转折。
C.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转折。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句意: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神明:最高的智慧。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错误,作者认为“思”不如“学”;另外,文章论述的中心是“学不可以已”。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中”,符合;“绳”,拉直的墨线;“ ”,通“煣”,用火烤使之弯曲;“以为”,“以(之)为”,把它制成;“曲”,弯度。
第二句中,“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利爪牙”;“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强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古今异义词语;“用”,由于,因为;“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煣的工艺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可以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的心浮躁。
(2022·河南商丘·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文中则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后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
C.《诗》《书》即《诗经》《尚书》,与《礼》《乐》《春秋》并称“五经”。
D.桀纣,夏朝和商朝最后的国君,二人暴虐无道,分别为商汤与周武王所灭。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连用五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学习能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突出学习的意义。
B.文中运用比喻论述学习的作用能弥补不足,如登上高处就能看到在更远处招手的人,顺着风听到的声音就能更清楚。
C.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用重视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回答了怎么学的问题。
D.文中对比了“君子”和“小人”两种学习举动的明显不同,强调“君子学习为修身溢美,小人学习为取悦于人”,一褒一贬。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答案】14.D
15.C
16.B
17.(1)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接近士人,就是来防止奸邪的人而接近正直的人。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
“跬步不至”意思是“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不能断开;“不足谓善射”“不足谓善御”结构类似,各自断开,排除AC;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AB;
“者”一般用于上句煞尾,其后断开;“固”字一般用于下句开头,其前断开,排除BC。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乐》属于“六经”,不属于“五经”。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登上高处就能看到在更远处招手的人,顺着风听到的声音就能更清楚”理解错误,应是“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更加劲疾,但远处的人也能听得很清楚”。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假”,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生”,通“性”,资质、秉性。
(2)题得分点有:“游”,交游;“就”,接近;“所以”,用来……;“邪辟”,奸邪的人。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墨线比量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更加劲疾,但远处的人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非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混进了黑泥里,也会变得跟就黑泥一样黑。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接近士人,就是来防止奸邪的人而接近正直的人。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所以要学到礼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对知识的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去讨好人(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盗跖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好的读书人。
二、选择题
18.(2022·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B.句意: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跬步”:古今意思相同,半步、一步,形容极近的距离。
C.句意: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寄托”:古义,藏身、存身;今义,托付、委托。
D.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故选B。
19.(2022·新疆·伊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符合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槁暴:用火烤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省:检验,省察
D.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在这里翻译成“晒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即使又晒干了,也不能再挺直。
故选B。
20.(2022·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D.没有词类活用。
故选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劝学
【针对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2022·江西九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砺:磨砺。
B.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时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驾车的意思,这里的“十驾”是指驾着十匹劣马而行。
D.“六跪”指的是量的六条腿。“六”应是“八”。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C.“跤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奥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22·陕西·西安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荀子《劝学》有删减)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兼词,于此。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①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用心一也 ②用心躁也
7.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8.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的重要。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022·新疆·伊宁市第八中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10.下列“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小学而大遗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一会。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理外,几乎都是比喻说理。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借助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D.要想修身进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2·河南商丘·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文中则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后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
C.《诗》《书》即《诗经》《尚书》,与《礼》《乐》《春秋》并称“五经”。
D.桀纣,夏朝和商朝最后的国君,二人暴虐无道,分别为商汤与周武王所灭。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连用五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学习能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突出学习的意义。
B.文中运用比喻论述学习的作用能弥补不足,如登上高处就能看到在更远处招手的人,顺着风听到的声音就能更清楚。
C.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用重视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回答了怎么学的问题。
D.文中对比了“君子”和“小人”两种学习举动的明显不同,强调“君子学习为修身溢美,小人学习为取悦于人”,一褒一贬。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二、选择题
18.(2022·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9.(2022·新疆·伊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符合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槁暴:用火烤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省:检验,省察
D.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根
20.(2022·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