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上六年级语文
第四单元教学质量调查题
一、听短文《风中的木桶》,完成练习。(5 分)
1.小男孩早晨把木桶排列整齐,往往一夜之间_________________。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称赞道:“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9分)
chān fú páo xiào sǎng zi dǎng yuán
( ) ( ) ( ) ( )
fā yǎ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bù jiǎ sī suǒ
( ) ( ) ( )
三、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吞没(tūn mò) 狞笑( níng xiào) 折回来(zhē huí lái)
B.祭奠(jì diàn) 搁板(gē bǎn) 勉强(miǎn qiǎng)
C.忐忑(tǎn tè) 咔嚓(kā cā) 黧黑(lí hēi)
D.狂奔(kuáng bēn) 魁梧 ( kuí wu) 蹿上来(cuàn shàng lái)
四、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豹子 呻吟 泊林 健壮 B.清瘦 废话 熄灭 报愿
C.探望 僵硬 均匀 历害 D.虚弱 倒霉 揪出 淋湿
五、填空。(10分)
1.“皱”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除部首还有_____笔,这个字的第六笔是______,这个字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2.“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为下文木桥坍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是对___________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桑娜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六、将画线的部分改写为与之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并填写在括号里。(2分)
1.桑娜心神不宁,极为不安地等待着丈夫回来。( )
2.村民们极为慌张,路都走不稳了,向木桥拥去。( )
3.海面上波浪又大又急,渔民的小船几乎要被吞没了。( )
4.听到老师的问题,小明用不着想,迅速地回答出来。( )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惊慌失措。( )
2.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
3.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还有《复活》《童年》等。( )
4.《穷人》-课既反映了沙俄专制下渔民的悲惨生活,也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
5.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递增的次数。( )
6.小说不仅通过情节表现人物,还会借环境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
八、按要求填空。(6 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__,
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__,
笑问客从何处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 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你积累的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1分)
(一)
[材料一] 2015年, 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 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
闻趣事和八卦新闻。
[材料二]“浅阅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近日,作家王蒙在上海图书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论坛上谈到网络阅读时指出。王蒙所指出的“浅阅读”的确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互联网,特别是微信的兴起,使人们的阅读变成了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思维不连贯,思考不深入。有人因此调侃,网络使“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免费书报厅遍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展读运动” “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来子阅读推广”等。
1. 材料中的“远” 字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我们知道,“浅阅读”使人们的阅读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不连贯,思考不深入。(3分)
3. 材料三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马戏
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素劳若我特队买果看马戏。排了老半天, 终于,我们和售果口之间只隔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则: 他们有6个年静在12岁以下的小孩,这些孩子看着都很奉巧。他们穿者便宜的衣服,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净净的。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排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兴奋地巩噎查地谈论着小丑、大象,盼望着晚上最快乐的时刻马上降临。
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最前堵。孩子们的母亲挽着父来的手,对他说:“你真像个佩戴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售票员问这个父亲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 请给我6张小孩的,2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售票员说出了价格。
他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的是多少钱 ”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格。
显然,他带的钱不够。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6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呢。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去,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孩子们的父亲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直视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下来,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事实上我们也并不富有,那晚我们没有看成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孩子们的父亲”心情有哪些变化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再填空。(6分)
排队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钱不够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帮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的父亲发现了别人的困窘时,他是怎么帮助他人的 在文中用“____” 画出来。从中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上下文理解“徒劳而返”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想一想:他们得到的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习作。(30分)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有时令人叹息不已,有时让人欣喜若狂,有时让人措手不....请以《意外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
1.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成功”“发现”“收获”等词语;
2.记叙一件事情,注意做到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
听力内容:
风中的木桶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都会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 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 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旁,开始冥思苦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里挑来一桶的清水,把水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跑到放桶的地方,发现橡木桶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小男孩高兴地笑了。
男孩的父亲赞许地笑道:“ 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己的重量。”
一、1. 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把水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
橡木桶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
就要加重木桶自己的重量
2.一个人想要成功,不被他人击败,就要不断充实自己,获得更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二、搀扶 咆哮 嗓子 党员 发哑 汹涌澎湃 不假思索
三、B
四、D
五、1.皮 5 横钩 皱纹 皱眉
2.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木桥已经不堪重负,马上就要坍塌作铺垫
3.环境 勤劳
六、1.忐忑不安2. 跌跌撞撞3. 波涛汹涌4. 不假思索
七、1.x2.V 3.x4.V5.V6.V
八、1.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2.唐贺 知章 思念家乡 《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九、(一) 1.“远”字不能去掉。因为加上“远”字说明我国人均阅读量与德国、俄国、日本相差很多,这样表达更准确。
2.快餐式 跳跃式 碎片式
3.德国、俄国、日本促进阅读的措施。
计略。
(二) 1.“我”少年的时候,父亲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在“我们”前面的一位父亲,带
的钱不够,不能带家人看马戏,十分窘迫、伤心。“我”的父亲悄悄把钱掉在地上,说是那位父亲掉
的,那位父亲深深地感激“我们”。那晚“我们’没有看成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2.兴奋、得意窘迫、绝望感激
3.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去,捡起钞票,拍
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父亲是善良、无私地帮助他人的人。
4. “徒劳而返”指白白劳累了一番就回来了。文中指“我们”虽然没有看成马戏,却也有很多收获。
5. 他们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十、略
作文:
【评分标准】
一类文(27—30分):
题目准确,中心明确,谋篇布局合理,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连贯,使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方法,描写要符合人物特点。书写工整,字数在400字以上。
二类文(22—26分):
题目准确,中心明确,谋篇布局合理,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连贯,使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方法,描写要符合人物特点。有少数错别字,字数在400字以上。
三类文(18—21分):
题目准确,有较简单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有较多错别字,字数在400字以上。
四类文(12—17分):
事情叙述比较简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简单,有较多错别字,字数在350字以上(酌情给分)。
五类文(12分以下):
中心明确,视乎事情经过叙述具体、条理性、语句通顺的程度,字数、错别字的多少评分。
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为0分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