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上册 地理 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人:
课题 第一章中国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成员
课标分析 课时目标:1.能运用准确数据说出我国人口数量,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会阅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结合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人口和民族》是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先学习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本册教材其它内容的基础,教材这样编排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梳理:从学习我国人口的特点入手,让学生在了解我国人口特点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过快、人口东西差异特点及人口众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资源挖掘:少数民族风俗特点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七年级上册对世界人口的学习。已有生活经验:生活中对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的感受。已有策略经验:具备读图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的能力和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困难障碍:读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强。学生个性差异:10%的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60%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不会学习需要同学帮助和老师指导,30%学生厌学,无学习动力,需要老师督促,组长一对一指导。
教学目标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3.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和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我国的人口特点和民族分布特点。难点:了解人口过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破措施:通过活动探究、讨论、列表比较方法,举一反三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课本、导学案等资料学生:课本、学习用具、《导学案》、导学测评等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2、多媒体展示一组春运火车站、节假日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及中国人口众多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预设:学生众说纷纭补救:教师引导学生往本节课内容去思考
讲授新课 一、中国的人口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活动题,归纳出我国的人口特点小结:1、2000年我国人口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1/5(或21%),目前已超过13亿。2、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3、我国人口问题最主要的矛盾:人口基数大。4、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5、我国人口密度每139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6、我国人口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7、人口分布情况:东部多、西部少。活动2:小组讨论众多的人口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沉重的负担?1.粮食生产压力大;2.住房紧张; 3.资源消耗量大;4.环境污染;5.交通拥挤;6.耕地减少。 二、中国的民族活动3:阅读课本内容及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中国的民族特点小结:1、中国共有56个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少数民族,占8%。2、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3、中国的民族分布:汉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分在东北、西南、西北。4、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三、华人华侨活动3:阅读课本P17知识之窗,理解华人华侨的定义小结:华侨:定居在国外,国籍属于中国的中国人华人:定居在国外,且国籍已签到国外的中国人华人华侨最多的省:广东、福建 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全班齐读课文后自由抢答问题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全班齐读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预设:部分学生不会归纳总结补救: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完成预设:学生想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补救:教师多讲解些与各少数民族有关的故事和风俗习惯预设:学生容易把华人华侨定义混乱补救: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华人华侨明星比对讲解
课堂小结 一、中国的人口二、中国的民族三、华人华侨
课堂练习 导学测评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中国的人口二、中国的民族三、华人华侨
复盘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有趣,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第四套人民币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及查找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传统故事、风俗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