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上册 地理 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人: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成员
课标分析 课时目标:能够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我国的干湿地区;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温、降水、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知识梳理:资源挖掘:结合广东的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等特点分析广东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第二章第一节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对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影响。已有生活经验:生活中对我国降水量和气候特征的认识。已有策略经验:具备读图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的能力和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困难障碍:读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强。学生个性差异:10%的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60%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不会学习需要同学帮助和老师指导,30%学生厌学,无学习动力,需要老师督促,组长一对一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难点: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突破措施:通过活动探究、讨论、列表比较方法,举一反三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课本、导学案等资料学生:课本、学习用具、《导学案》、导学测评等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南方与北方景观图的差异,让学生感受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预设:有些学生只顾着看图,不会联想到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补救: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1.冬季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原因: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2.夏季特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原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二、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2:观察我国中国温度带图,找出我国共有多少个温度带,并分析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我国自北向南分为寒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是: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三、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3:观察我国年降水量图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特点及原因。特点: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四、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活动4:观察我国干湿地区图,找出我国的干湿区及划分依据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4个干湿地区。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五、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活动5:观察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我国的气候类型。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有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六、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活动6:读北京、福州、海口、乌鲁木齐和拉萨5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归纳其气候特征,完成表格。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活动7:阅读我国季风气候图,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3.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八、我国灾害性天气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梅雨、沙尘暴。 小组合作读图概括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小组合作一起记我国主要山脉温度带的名称,然后进行竞赛抢答,看哪个小组记得又对又快小组合作观察我国年降水量图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特点及原因,然后自由抢答小组合作观察我国干湿地区图,找出我国的干湿区及原因,然后自由抢答小组合作找出我国的气候类型,看哪个组找得又对又快小组合作,读图完成表格小组合作阅读我国季风气候图,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更集中注意力对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快速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预设:特点一般学生都能概括出来,原因比较难理解补救:教师补充讲解预设:容易忽略寒温带补救:黑龙江省北部有一小部分是寒温带预设: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原因比较难理解补救:教师详细讲解预设:我国的干湿区划分依据比较难理解补救:教师详细讲解预设:找出来容易,熟记难补救:教师指导学生应如何去记预设: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归纳其气候特征是初中的重难点,但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补救:教师指导学生应如何去记预设: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比较难理解补救:教师在黑板边画图边讲解
课堂小结 一、中国气温的分布规律二、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三、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四、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五、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六、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八、我国灾害性天气
课堂练习 导学测评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中国气温的分布规律二、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三、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四、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五、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六、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八、我国灾害性天气
复盘反思 在课堂中,每提出问题后,都注意在每个小组间走动,及时了解各小组的问题讨论及答题情况。对回答的好,有自主意见的回答,及时热烈的给予表扬,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个别较薄弱组给予适当引导,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