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上册 地理 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人:
课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成员
课标分析 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分析我国土地的地区差异及成因。2.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知识梳理:资源挖掘:林地、耕地、草地的利用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第二章对我国地形、气候的学习,为本节课土地资源类型的分布打下了基础。已有生活经验:身边对林地、耕地使用的认识。已有策略经验:具备读图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的能力和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困难障碍:读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强。学生个性差异:10%的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强,60%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不会学习需要同学帮助和老师指导,30%学生厌学,无学习动力,需要老师督促,组长一对一指导。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主要特点:绝对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2.记住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我国耕地、林地、及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措施:通过活动探究、讨论、列表比较方法,举一反三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课本、导学案等资料学生:课本、学习用具、《导学案》、导学测评等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土地资源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又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预设:土地学生很熟悉,但是不会分类,不知道主要分布在哪补救:不会没关系,学习了本节课后大家就会了
讲授新课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活动1:阅读课本《中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总面积图》、《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但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二、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活动2:多媒体展示一组土地利用类型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说出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小结: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三、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活动3: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国自然地图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以小组形式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合作讨论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活动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小组互助能力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预设:学生总结得不全面补救:教师补充讲解预设:部分学生比较懒散,不愿参与到活动中来补救:教师走下去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讨论中来预设:部分学生不会读图归纳总结补救:由组长带领组员归纳
课堂小结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但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二、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三、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
课堂练习 导学测评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二、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三、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
复盘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