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8 19: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要在默读中勾画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句子,标出有助于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语句,梳理基本的故事情节。 2.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值得仔细品味。将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能够发现一条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之路。 3.引导学生具体探讨人生经验,并在生活中借鉴运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来沉着应付的精神。
学习 重点 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学习 难点 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学法 指导 情境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天。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世界,和他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吧!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心理学家、作家。有《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多部著作传世。 2.写作背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莫顿 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灼人(zhuó) 寻觅(mì) 突兀(wù) 椿树(chūn) 哄堂大笑(hōnɡ) 嘘声(xū) 晕眩(xuàn) 恍惚(hū) 抽噎(yē) 呻吟(yín) 滑稽(jī) 2.词义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变幻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很多,令人捉摸不定。莫测,不能预料。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小心翼翼: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惊慌失措: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 (1)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2)地点: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里、父亲 (4)起因:玩出花样,去爬悬崖(冒险) (5)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遇险) (6)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脱险)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本文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1.阅读18-28段,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 时间文中句子心理变化最初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毫无信心 继而这看起来我能做到。信心萌发随后再一次,我做到了。信心大增最后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惊讶
2.文中两次写到“哭泣”(16段、28段),这两次“哭泣”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1)第一次是恐惧、伤心 (2)第二次是有脱险后的庆幸、对父爱的体验、战胜困难的自豪等。 3.从爬悬崖这件事中 “我”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1)人生经验: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我”碰到因想得太多、看得太远而灰心丧气的情形时,“我”都会想起这悬崖上的一课所学到的经验,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2)启示:我们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从而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候,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最远的目标。 4.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父亲懂得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只给其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病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父亲要让孩子认识到,路要自己走,不能总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课文中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他并没有跑上去救孩子。因为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会毫无长进。父亲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证明,孩子确实获得了永生难忘的经验。 5.你如何看待杰里的行为? 从整个故事来看,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因为当暮色苍茫,“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岩石上时,是杰里不放心“我”,把父亲叫来帮“我”脱险。杰里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而是帮助“我”,这说明杰里是一个好孩子。但是杰里看到“我”害怕的样子,虽然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没有安慰“我”,这是杰里做得不好的地方。 二、语言赏析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写天气的酷热是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 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突出了等待的漫长和“我”心理上的无助感。 教师随笔: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烘托人物心情;(5)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6)暗示人物命运;(7)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8)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9)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3.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我”的心理状态是恐惧。词语:阵阵晕眩、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句子:“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4.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如何理解“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的含义?) 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三、探究写法 1.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起交代、渲染、衬托作用,突出了中心。 2.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这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这篇叙事性作品通过记叙“我”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教 学 板 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悬崖的经历 得到的经验 “我”的心理变化 父亲的指导 毫无信心 走一步 信心萌发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每次走一小步 巨大的成就感
环节五 拓展 延伸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正如本文的题目一样,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学会欣赏课文。因此,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路让学生自己走,一步一步地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