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 期末专题复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 期末专题复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9 08:47:45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一 新政权的巩固
名称 时间 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 1950-1953年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专题二 建设成就
时期 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鹰厦等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工业: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交通: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科技: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1967年6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 内容(含义) 地位确立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1·滨州期末)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典礼,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影响是 (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统一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战争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前举行的成人礼。“从此,这个曾经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平视对方的心态,也学会了与强权国家打交道的本领。”此论述意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
A.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B.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精神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有力冲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
3.(2021·菏泽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2021·济宁期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大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
A.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2021·河北中考)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
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6.(2021·北京模拟)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作用
7.下边文字是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描述,其中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
“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1978 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从经济体制方面看,“中国模式”指的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集体所有制
9.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被迫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0.1992年,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下列选项符合南方谈话精神的是 (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改革开放无需实验,要一步到位
D.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
1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中,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不断为民造福
12.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二、非选择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 600 13 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 392 19 505 19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的表一和表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 要什么权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PAGE专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一 新政权的巩固
名称 时间 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 1950-1953年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专题二 建设成就
时期 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鹰厦等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 工业: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交通: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科技: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领先地位)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1967年6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 内容(含义) 地位确立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1·滨州期末)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典礼,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影响是 ( D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统一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A、B、C属于国内影响,排除。
2.抗美援朝战争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前举行的成人礼。“从此,这个曾经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平视对方的心态,也学会了与强权国家打交道的本领。”此论述意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A )
A.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B.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精神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有力冲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
【解析】根据材料“从此,这个曾经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平视对方的心态,也学会了与强权国家打交道的本领”可分析得出抗美援朝战争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021·菏泽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4.(2021·济宁期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大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A.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大跃进”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严重失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大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021·河北中考)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B )
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1911-1918年 B.1949-1956年
C.1958-1965年 D.1978-1985年
【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但资本主义工业仍占主要地位,超过社会主义工业,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资本主义工业逐渐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
6.(2021·北京模拟)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因此,②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作用;①属于历史事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②属于历史结论。
7.下边文字是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描述,其中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D )
“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是通过合作化的方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体现的是把农民“拢合在一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体现的是“都散伙了”,因此D正确。
8.1978 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从经济体制方面看,“中国模式”指的是 (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集体所有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方面看,“中国模式”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在1978年之前已经存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集体所有制在1978年之前已经存在。
9.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被迫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我国先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加入WTO,这些史实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加快了我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
10.1992年,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下列选项符合南方谈话精神的是 ( A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改革开放无需实验,要一步到位
D.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
【解析】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的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1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中,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D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不断为民造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题干“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中,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说明了实现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12.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B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非选择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1953-1957年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 600 13 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 392 19 505 19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的表一和表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增长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 要什么权
答: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活力。生产经营自主权。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市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答: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第(1)题,分析图表可知,我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体现了我国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1953-19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2)题,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现行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的生产经营局面。“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要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这一“权”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现的。第(3)题,据材料三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市场这一经济手段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第(4)问,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