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专题复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专题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专题复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8 22:41:19

文档简介

专题二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一 三种“特别区域”的比较
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
区别 设立区域 港澳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定区域
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 经济发展、对外开放
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主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 交 成 就
20世纪50年代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以后 “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
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造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发展得益于 ( )
①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党和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成立为民族团结与边疆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3.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4.(2021·苏州模拟)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书序中写道:“我们今天的十二亿中华儿女,也同样怀有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可惜我们中华民族躯体上还保留有西方殖民主义留下的毒瘤,面积虽小,痛苦却大。前年,香港回归了……从此以后,我们真正是金瓯无缺,神州大地焉能不载歌载舞、普天同庆呢 ”据此推断,该
书序应作于 (   )
A.“一国两制”提出之初 B.澳门回归祖国之前
C.民族区域自治实施之时 D.海峡两岸停火之际
5.(2021·济宁模拟)“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基石,对于它的叙述和理解正确的是 (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过92次协商达成的结果
C.这一共识以书面形式通告两岸
D.根本目的是实现两岸“三通”
6.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参加不结盟运动
7.(2021·泰州模拟)在民族危急时刻,是他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面临外交危机,是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林彪 D.彭德怀
8.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中国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开展全方位外交
9.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过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美国、日本等企图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制造的种种障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材料直接反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 ( )
A.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
10.(2021·日照中考)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11.下表为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中性报道 16(5%) 10(11%)
A.中美关系始终敌对
B.新闻媒体对美国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综合国力促使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12.(2021·济南期末)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10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 )
A.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
D.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二、非选择题
1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家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大家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团结奋进,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70年来的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接续奋斗、锐意进取,服务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进程,实现了从巩固独立、融入世界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相关成就。
材料二 2021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涉华消极内容答记者问。发言人说,台湾、钓鱼岛都是中国领土。涉港、涉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日联合声明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日表明严正立场。
(2)根据材料二,“美日联合声明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请回答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当前,我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PAGE专题二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一 三种“特别区域”的比较
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
区别 设立区域 港澳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定区域
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 经济发展、对外开放
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主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 交 成 就
20世纪50年代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以后 “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
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造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发展得益于 ( C )
①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党和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西藏巨大的变化告诉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该地发展也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离不开党和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2.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成立为民族团结与边疆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C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认为“一国两制”是出于现实问题的考虑,这样三方都能接受,保持香港的稳定,这说明“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最初是就台湾问题提出的,而非香港问题;“一国两制”是历史上的首创;材料表明香港的稳定取决于“一国两制”,而不仅仅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2021·苏州模拟)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书序中写道:“我们今天的十二亿中华儿女,也同样怀有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可惜我们中华民族躯体上还保留有西方殖民主义留下的毒瘤,面积虽小,痛苦却大。前年,香港回归了……从此以后,我们真正是金瓯无缺,神州大地焉能不载歌载舞、普天同庆呢 ”据此推断,该
书序应作于 ( B )
A.“一国两制”提出之初 B.澳门回归祖国之前
C.民族区域自治实施之时 D.海峡两岸停火之际
【解析】根据题干“……前年,香港回归了……从此以后,我们真正是金瓯无缺,神州大地焉能不载歌载舞、普天同庆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书应作于1999年澳门回归以前;“一国两制”提出之初是20世纪80年代;民族区域自治实施之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峡两岸停火之际是在1979年。
5.(2021·济宁模拟)“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基石,对于它的叙述和理解正确的是 ( A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过92次协商达成的结果
C.这一共识以书面形式通告两岸
D.根本目的是实现两岸“三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的认识见解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经过92次协商达成的结果”表述错误;“这一共识以书面形式通告两岸”与史实不符;“九二共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和平统一。
6.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B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参加不结盟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材料内容体现了周恩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2021·泰州模拟)在民族危急时刻,是他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面临外交危机,是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是 (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林彪 D.彭德怀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急时刻,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的圆满成功。
8.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中国 ( A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开展全方位外交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9.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过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美国、日本等企图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制造的种种障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材料直接反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 ( D )
A.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
【解析】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过许多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努力……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可知,经过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
10.(2021·日照中考)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 D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解析】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各国搁置分歧、向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
11.下表为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中性报道 16(5%) 10(11%)
A.中美关系始终敌对
B.新闻媒体对美国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综合国力促使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是敌视态度,采取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政策,因此1960年积极报道是0。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1975年出现积极报道,故C正确。
12.(2021·济南期末)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10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 D )
A.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
D.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解析】据题干可知,中国既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又加入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全方位外交,不能体现独立自主;“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
二、非选择题
1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家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大家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团结奋进,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70年来的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接续奋斗、锐意进取,服务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进程,实现了从巩固独立、融入世界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相关成就。
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
材料二 2021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涉华消极内容答记者问。发言人说,台湾、钓鱼岛都是中国领土。涉港、涉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日联合声明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日表明严正立场。
(2)根据材料二,“美日联合声明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请回答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当前,我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答: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等。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等。第(2)题,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理念,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