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国防建设、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 科技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航天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农业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学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的名称是 ( )
A.亚罗号 B.致远舰 C.吉野号 D.辽宁舰
3.(2021·青岛模拟)从开国大典到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4.(2021·重庆模拟)“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 ( )
A.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使我国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5.(2021·盐城中考)近来我国科技喜讯不断: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5月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成就与此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6.(2021·黄冈中考)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同悲。对袁隆平评价恰当的是 ( )
A.隐姓埋名、两弹元勋 B.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C.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D.九天揽月、太空漫步
7.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我国 ( )
A.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首位
B.注重鼓励科技创新
C.对外学术交流频繁
D.善于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8.(2021·烟台期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9.(2021·随州期末)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0.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16年8月 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2020年12月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整理
材料二 众多科学家曾生活在“国破山河在”的动荡年代,有“科技救国”的理想。为建设新中国,原中央研究院的81位院士,60人拒绝了国民党的威逼利诱,选择驻守故土;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怀揣着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梦想,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破除一切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归国效力。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3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回归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研究体系。在这个火红年代,科技工作者以爱国、奉献、创新、协同的精神,在天地间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摘编自《新中国以科学家精神
推进科技创新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用史实说明科技工作者“在天地间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PAGE专题三 国防建设、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 科技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航天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农业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学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的名称是 ( D )
A.亚罗号 B.致远舰 C.吉野号 D.辽宁舰
【解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2021·青岛模拟)从开国大典到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B )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万国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水平比较低,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苏联引进”说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自主研发”说明我国创新科技不断发展。所以从“‘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说明我国军备发展的自主科研能力在逐渐增强。
4.(2021·重庆模拟)“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 ( C )
A.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使我国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解析】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也打破了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2021·盐城中考)近来我国科技喜讯不断: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5月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成就与此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 C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解析】“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与天问一号、天舟二号,以及“祝融号”同属航空航天领域的巨大成就。
6.(2021·黄冈中考)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同悲。对袁隆平评价恰当的是 ( C )
A.隐姓埋名、两弹元勋 B.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C.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D.九天揽月、太空漫步
【解析】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授予袁隆平。
7.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我国 ( B )
A.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首位
B.注重鼓励科技创新
C.对外学术交流频繁
D.善于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解析】根据材料“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知,这反映了我国注重鼓励科技创新;A中“首位”过于绝对,排除;C、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8.(2021·烟台期末)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B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解析】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2021·随州期末)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D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据题意“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发展水平低,粮票、布票、油票使用较多;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丰富,满足人民的需要,各种票证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10.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C )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春节联欢晚会的赞助商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从80年代的钟表厂和自行车厂到90年代的家电企业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公司,企业的变迁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由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逐步转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16年8月 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2020年12月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整理
材料二 众多科学家曾生活在“国破山河在”的动荡年代,有“科技救国”的理想。为建设新中国,原中央研究院的81位院士,60人拒绝了国民党的威逼利诱,选择驻守故土;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怀揣着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梦想,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破除一切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归国效力。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3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回归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研究体系。在这个火红年代,科技工作者以爱国、奉献、创新、协同的精神,在天地间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摘编自《新中国以科学家精神
推进科技创新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发生的变化。
答:攻克的难度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答: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高尚的情怀并对祖国科技事业无私奉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制定发展科技的计划。(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综上所述,请用史实说明科技工作者“在天地间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答:举例: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说明: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可知,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发生的变化是攻克的难度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据材料一的“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可知,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发生的变化是由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2)题,据材料一的科技成就和材料二的“为建设新中国,原中央研究院的81位院士,60人拒绝了国民党的威逼利诱,选择驻守故土;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怀揣着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梦想,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破除一切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归国效力”,可以概括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高尚的情怀并对祖国科技事业无私奉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制定发展科技的计划。第(3)题,可从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来回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屠呦呦的青蒿素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