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达标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达标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5 11:4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达标卷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事物(山脉、河流等)为界线,划分了9个区域,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物产、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下图为禹贡九州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中“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描述了我国的( )
A.地形特征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气候特征
2.“海(渤海)岱(泰山)惟青州”,《禹贡》中划分的青州,属于现在的(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山东省 D.河北省
【答案】1.B2.C
【解析】1.“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讲的就是我国东部临海,西部紧邻内陆沙漠地区,这主要讲的是我国的海陆位置。故答案选择B。
2.泰山位于我国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并且山东濒临渤海,是五岳之首,故答案选择C。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如表为我国2014-2016年的人口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表计算,201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5.86% B.5.51% C.6.02‰ D.7.86‰
4.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B.我国文化教育发达
C.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健全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
【答案】3.A4.D
【解析】3.根据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得:201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2.95-7.09=5.86%。故选A。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致使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故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  )
A.甘或陇 B.川或蜀 C.云或滇 D.陕或秦
6.从图中得出的结论,与该省不符合的是(  )
A.跨多个干湿地区
B.跨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
C.重要的交通枢纽
D.长长的山脉为昆仑山脉
【答案】5.A6.D
【解析】5.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主要省级行政单位”。根据经纬度位置和省区轮廓判断,该省区为我国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故A正确,BCD错误。选择A答案。
6.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甘肃省地理环境特征”。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南北狭长,地跨多个干湿地区,故A正确;
B.甘肃省东南部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属于内流区,故B正确;
C.甘肃省沟通我国西部、中东部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故C正确;
D.长长的山脉是祁连山,不是昆仑山,故D错误;
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正确选项应为D。
选择D答案。
中央气象台 2017 年 11 月 16 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秋裤预警地图”。
读图,完成下列题。
7.寒潮来袭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刮起强劲的西北风 B.吹来湿润的东南风
C.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D.农田开始播种
8.“不穿秋裤则 die”的城市有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拉萨
9.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是
①1 月 0℃等温线②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③人口地理界线④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秋裤预警地图”反映我国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C.夏季东西温差大 D.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11.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却“不带走一条秋裤”,主要是因为其
A.身居内陆 B.海拔低 C.四周环山 D.多大风
【答案】7.A8.A9.D10.A11.C
【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由题意可知,寒潮来临的时间是在11月16日(在北半球,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此时正值北半球的深秋初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强劲的西北风,A对;湿润的东南风主要在夏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B错;寒潮的大风会吹走雾霾,C错;冬季不是我国北方农田播种的季节,D错。故选A。
8.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城市的位置。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不穿秋裤则die”指的是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在题目中的城市中,哈尔滨最低气温低于﹣10℃,A对,北京和拉萨最低气温低于﹣5℃,BD错;上海最低气温低于10℃,C错。故选A。
9.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秋裤分割线大致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吻合,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①④对;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②错;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云南省腾冲到黑龙江省黑河一线,③错。故选D。
10.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我国南部最低气温在10℃以上,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到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在﹣10℃以下,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从南向北逐渐减低,南北温差大,A对,BCD错。故选A。
1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川盆地气温比同纬度高的原因。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我国四川盆地属于盆地地形,四周环山,尤其是北部高大的秦岭阻挡了冬季风南下,从而使得四川盆地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高,C对,ABD错。故选C。
读下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和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2.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 )
A.耕地比重相对偏小 B.各类土地资源比例均衡
C.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很小 D.可利用草地比重小
13.图中序号与农业利用类型匹配的是( )
A.①②地区的土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
B.③适宜发展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C.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畜牧业
D.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除去①②③④地外,可以发展渔业
14.关于我国土地的使用状况,正确或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土地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为加快城市建设,尽量大面积占用耕地
C.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D.我国土地问题中,草场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
【答案】12.A13.C14.C
【解析】12.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紧张12.68%,远低于林地、草地和难利用土地,故A正确。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均衡,草地多占比达34.48%、但是耕地不足仅占12.68%。故B错误。我国难利用土地比重位居第三、比耕地还多,故C错误。我国草地比重最大,占比达34.48%,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A。
13.图中①地处南方为水田,②处北方为旱地,均属于耕地类型,故A错误。③为林地,适合开展林业,故B错误。④为草地,适合开展畜牧业,故C正确。渔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与沿河地区,并不是除了①②③④地区就可以发展渔业,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C。
14.土地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随意破坏和污染,也会使得土地不能利用,故A错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保障,不能为了城市建设而占用耕地,故B错误。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故C正确。我国土地问题中乱占耕地最为严重,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C。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右图),回答下列题。
15.读图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6.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
【答案】15.A16.A
【解析】15.读图可知,我国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多,耕地、林地比重小,A正确。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B错误。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C错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故D错误。故选A。
16.读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为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A正确。我国人均耕地少,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B错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C错误。我国山地多、平地少,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D错误。故选:A。
下图是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①河段 ( )
A.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B.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C.流速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D.初春时节经常会发生凌汛
18.②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带来的影响是 ( )
A.水土流失加剧
B.洪涝灾害频发
C.河流含沙量变小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17.A18.C
【解析】17.由图可以看出,图中①河段是上游河段,位于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的在中游河段,“地上河”发生在下游河段,故选A。
18.②地区是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河流的含沙量变小,故选C。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进博会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平台,让世界看到敞开胸怀的中国自信和中国担当。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弓箭型经济的“箭头”主要是指(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西部地区
20.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四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四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渤海经济圈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B.长三角经济圈,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珠三角经济圈靠近香港、澳门、东南亚,有开放的市场观念
D.成渝地区对外贸易便利,具有后发优势
2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高铁和高速公路 C.管道运输 D.海上运输
【答案】19.B20.B21.B
【解析】19.由图可知,图中弓箭型经济的“箭头”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是弦,环渤海与珠江三角洲是”弓“的两端,故选B。
20.图中四个地区中,环渤海经济圈交通便利、信息发达,故A正确。长三角经济圈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等,但矿产资源缺乏,故B错误。珠三角经济圈靠近香港、澳门、东南亚,有开放的市场观念,故C正确。成渝地区对外贸易便利,具有后发优势,故D正确。故选B。
2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许多城市凭借发达的高铁和高速公路,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城市,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被称为”同城效应“,故选B。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图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 )
A.荒漠、戈壁分布在西南地区
B.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草地面积占比最小
D.耕地面积占比最大
23.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植业集中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北方地区是水稻的集中产区
C.南方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D.渔业多分布在沿海、河湖地区
【答案】22.B23.D
【解析】22.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荒漠、戈壁分布在西北地区,故A错误。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故B正确。草地面积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重最大,故C和D错误。故选B。
23.400mm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该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以西主要为畜牧业,以西地区也有种植业分布;故A错误。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故B错误。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故C错误。渔业多分布在沿海、河湖地区,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新疆——畜产、水产
B.黄淮海平原——玉米、甘蔗
C.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D.华南——大豆、棉花
25.图中我国各主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耕作习惯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答案】24.C25.D
【解析】24.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不适宜发展水产业,故A错误;黄淮海平原即华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甘蔗是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故B错误;长江流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和油菜,故C正确;华南地区主要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产地,故D错误,故选C。
25.我国北方地区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绿洲农业;青藏地区高寒,是河谷农业,故影响农业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1)邻国:①________,③________。
(2)隔海相望的国家:⑤________。
(3)岛屿:⑥________,⑦________。
(4)海域⑧:________。
【答案】 (1)印度 俄罗斯 (2)韩国 (3)海南岛 台湾岛 (4)黄海
【解析】(1)①是我国的西南的邻国印度,③是我国东北部的邻国俄罗斯,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⑤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
(3)岛屿:⑥是我国第二岛海南岛,⑦是我国最大的岛海南岛。
(4)⑧是黄海。
27.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长江发源于A______山,全长______千米,最终注入B_____海,是我国第____长河,世界第______长河。
(2)长江自上游至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___盆地、__平原。
(3)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长江支流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④______。
(4)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河段;长江航运便利,被称为“_____”。
【答案】(1)唐古拉 6 300 东 一 三 (2)四川 长江中下游 (3)嘉陵江 汉江 湘江 赣江 (4)上游 黄金水道
【解析】(1)从图中可知,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源头——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最终注入东海
(2)长江流经我国的三阶梯,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长江水源丰富,支流多,从图中可知,①嘉陵江②汉江③湘江④赣江。
(4)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长江干流上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长江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支流多,有黄金水道之称。
28.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0分)
(1)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描述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受季风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降水____季多,_______季少(填“季节”)。
(2)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会直接影响______生产,为我国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__洋和_____洋。
(3)我国降水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南方地区雨季过长往往会引发______灾害,北方地区雨季过短则多会引发_______灾害。
(4)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空间分布不均,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或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夏、秋(或夏 春、冬(或冬) (2)农业 太平 印度 (3)洪涝 干旱 (4)南水北调(或跨流域调水)
【解析】(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等降水量线数据减少,说明降水量递减。给我国带来丰富降水的是夏季风(东南、西南季风),夏秋季节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春季节西北季风控制我国大陆,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弱,降水少。
(2)降水适中,风调雨顺,使得农业丰收。夏季风来自水汽较多的西南印度洋和东南的太平洋。
(3)雨季长,降水多,排水不畅造成涝灾,雨季短,降水少,用水多,会引发旱灾。
(4)根据图例,东南颜色深是风水带,水资源多于西北部,形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可进行跨流域调水缓解不均。
2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__渔场,② __________盐场。
(2)海域名称:③_________,④ ________。
(3)海域名称: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4)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①处形成渔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舟山渔场 长芦盐场 (2)渤海 黄海 (3) 东海 南海 (4)大陆架宽而浅 寒暖流交汇,饵料充足
【解析】(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①是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②是长芦盐场。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③渤海、④黄海。
(3)⑤东海、⑥南海。
(4)东海大陆架广阔;长江、钱塘江汇入;寒暖流交汇;位置适中,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地。
30.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各地由于受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北方农业文化亚区与南方农业文化亚区大致以_____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是_____。
(2)南方农业文化亚区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耕地类型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熟制为_____。
(3)蒙新草原——荒漠游牧文化亚区地处我国西北,其显著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因此游牧业是本区的主要传统经济类型。
(4)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由于地处高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_____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5)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地区显现出众多少数民族的多元化风格,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就是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下列属于云南省傣族人民重大节日活动的是( )
A.芦笙节B.那达慕大会C.火把节D.泼水节
【答案】 (1)秦岭一淮河 马拉大车 (2)水田 一年两熟 (3)干旱 (4)高寒 (5)D
【解析】(1)从图中看出,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农业文化亚区与南方农业文化亚区的界线;分界线以北的传统运输工具是马车。
(2)南方农业文化亚区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降水多,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两熟。
(3)蒙新草原-荒漠游牧文化亚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干旱。
(4)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由于地处高原,海拔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寒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5)云南的西双版纳,就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是泼水节,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达标卷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事物(山脉、河流等)为界线,划分了9个区域,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物产、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下图为禹贡九州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中“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描述了我国的( )
A.地形特征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气候特征
2.“海(渤海)岱(泰山)惟青州”,《禹贡》中划分的青州,属于现在的(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山东省 D.河北省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如表为我国2014-2016年的人口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表计算,201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5.86% B.5.51% C.6.02‰ D.7.86‰
4.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B.我国文化教育发达
C.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健全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  )
A.甘或陇 B.川或蜀 C.云或滇 D.陕或秦
6.从图中得出的结论,与该省不符合的是(  )
A.跨多个干湿地区
B.跨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
C.重要的交通枢纽
D.长长的山脉为昆仑山脉
中央气象台 2017 年 11 月 16 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秋裤预警地图”。
读图,完成下列题。
7.寒潮来袭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刮起强劲的西北风 B.吹来湿润的东南风
C.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D.农田开始播种
8.“不穿秋裤则 die”的城市有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拉萨
9.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是
①1 月 0℃等温线②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③人口地理界线④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秋裤预警地图”反映我国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C.夏季东西温差大 D.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11.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却“不带走一条秋裤”,主要是因为其
A.身居内陆 B.海拔低 C.四周环山 D.多大风
读下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和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2.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 )
A.耕地比重相对偏小 B.各类土地资源比例均衡
C.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很小 D.可利用草地比重小
13.图中序号与农业利用类型匹配的是( )
A.①②地区的土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
B.③适宜发展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C.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畜牧业
D.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除去①②③④地外,可以发展渔业
14.关于我国土地的使用状况,正确或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土地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为加快城市建设,尽量大面积占用耕地
C.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D.我国土地问题中,草场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右图),回答下列题。
15.读图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6.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
下图是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①河段 ( )
A.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B.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C.流速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D.初春时节经常会发生凌汛
18.②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措施,带来的影响是 ( )
A.水土流失加剧
B.洪涝灾害频发
C.河流含沙量变小
D.土壤肥力下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进博会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平台,让世界看到敞开胸怀的中国自信和中国担当。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弓箭型经济的“箭头”主要是指(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西部地区
20.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四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四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渤海经济圈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B.长三角经济圈,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珠三角经济圈靠近香港、澳门、东南亚,有开放的市场观念
D.成渝地区对外贸易便利,具有后发优势
2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高铁和高速公路 C.管道运输 D.海上运输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图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 )
A.荒漠、戈壁分布在西南地区
B.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草地面积占比最小
D.耕地面积占比最大
23.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植业集中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北方地区是水稻的集中产区
C.南方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D.渔业多分布在沿海、河湖地区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新疆——畜产、水产
B.黄淮海平原——玉米、甘蔗
C.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D.华南——大豆、棉花
25.图中我国各主产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耕作习惯
B.地形
C.土壤
D.气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1)邻国:①________,③________。
(2)隔海相望的国家:⑤________。
(3)岛屿:⑥________,⑦________。
(4)海域⑧:________。
27.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长江发源于A______山,全长______千米,最终注入B_____海,是我国第____长河,世界第______长河。
(2)长江自上游至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___盆地、__平原。
(3)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长江支流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④______。
(4)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河段;长江航运便利,被称为“_____”。
28.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0分)
(1)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描述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受季风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降水____季多,_______季少(填“季节”)。
(2)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会直接影响______生产,为我国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__洋和_____洋。
(3)我国降水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南方地区雨季过长往往会引发______灾害,北方地区雨季过短则多会引发_______灾害。
(4)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空间分布不均,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或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夏、秋(或夏 春、冬(或冬) (2)农业 太平 印度 (3)洪涝 干旱 (4)南水北调(或跨流域调水)
【解析】(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等降水量线数据减少,说明降水量递减。给我国带来丰富降水的是夏季风(东南、西南季风),夏秋季节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春季节西北季风控制我国大陆,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弱,降水少。
(2)降水适中,风调雨顺,使得农业丰收。夏季风来自水汽较多的西南印度洋和东南的太平洋。
(3)雨季长,降水多,排水不畅造成涝灾,雨季短,降水少,用水多,会引发旱灾。
(4)根据图例,东南颜色深是风水带,水资源多于西北部,形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可进行跨流域调水缓解不均。
2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__渔场,② __________盐场。
(2)海域名称:③_________,④ ________。
(3)海域名称: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4)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①处形成渔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0.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各地由于受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北方农业文化亚区与南方农业文化亚区大致以_____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是_____。
(2)南方农业文化亚区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耕地类型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熟制为_____。
(3)蒙新草原——荒漠游牧文化亚区地处我国西北,其显著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因此游牧业是本区的主要传统经济类型。
(4)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由于地处高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_____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5)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地区显现出众多少数民族的多元化风格,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就是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下列属于云南省傣族人民重大节日活动的是( )
A.芦笙节B.那达慕大会C.火把节D.泼水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