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达标卷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有关数据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万人) 7866 9579 2181 300
面积(万km) 10 16 166 123
1.图中反映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停止增长(零增长)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 B.2015年 C.2025年 D.2040年
2.表中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人口东多西少 B.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
C.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大
3.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
A.人口在不断减少 B.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C.人口已经停止增长 D.人口分布不均衡
读“东亚局部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国是俄罗斯 B.B国是朝鲜
C.A国与我国隔渤海相望 D.B国与我国隔黄海相望
5.在我国与A国的边界,常见的少数民族是( )
A. B. C. D.
长江中游的湖泊对长江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当干流洪水来临时,江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干流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注入长江,增加水量。
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 )
A.三峡蓄水时,宜禺河段水量增加 B.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C.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 D.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
7.为发挥湖泊的调节作用·鄱阳湖和洞庭湖需要( )
①退耕还湖,增加湖区面积
②周边绿化,保持水土
③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④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 )
A.下游航运功能的利用 B.水能宝库的开发
C.矿产资源的利用 D.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图为我国各类地势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如图中B代表的地势类型是(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10.D类地势要素分布在我国的(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大陆架上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1.由甲到丙反映的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污染严重
12.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图中①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4.②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右图),回答下列题。
15.读图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6.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
17.下列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A.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汽车 B.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气输送到上海——飞机
C.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火车 D.观赏长江三峡沿途风光——轮船
读我国局部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干湿区是( )
A.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半湿润区
19.此干湿地区内降水量在( )
A.>800毫米 B.400﹣800毫米
C.<50毫米 D.200﹣400毫米
20.此干湿地区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青稞 D.谷子
如图是“我国油料作物(花生、油莱)和糖料作物(甜莱、甘蔗)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例A,B,C,D中,代表甘蔗的是( )
A.A B.B C.C D.D
22.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 )
A.东南沿海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23.四种农作物多分布在( )
A.热带和亚热带 B.秦岭一淮河以南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D.平原和高原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与图中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适应的是( )
A.①——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
B.②——必禁建水电站,保护水力资源
C.③——疏通河道, 加强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
25.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②武夷山、③昆仑山、④天山
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④阿尔泰山
C.①雪峰山、②长白山、③秦岭、④大别山
D.①巫山、②武夷山、③阴山、④横断山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读“中国行政区域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数字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① ②
(2)数字或字母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③ E
(3)数字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④ ⑤
(4)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我国位置最北和最东的省区是 。
2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坚定不易的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恪守维护世界和平,坚决捍卫主权”的外交方针,和平崛起,实现中国梦,读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10分)
(1)A 是______海,④是_______海峡。
(2)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 14 个,其中⑤是______(国)。
(3)三沙市是我国为了维护和开发南海诸岛而设置的,驻扎在这里的中国海军每年都要面临的气象灾害有( )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
28.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联系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____。
(2)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我国耕地、林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
(3)为何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9.读中国七个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建设规划的七个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属于________主产区,临近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主产区。
(2)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影响西部地区农业主产区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
(3)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分布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A区域以______为主,B区域以______为主。(水田、旱地)
(2)①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适宜发展______(渔业、林业、畜牧业)。
(3)图中②、③、④三地位于林区的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达标卷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有关数据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万人) 7866 9579 2181 300
面积(万km) 10 16 166 123
1.图中反映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停止增长(零增长)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 B.2015年 C.2025年 D.2040年
2.表中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人口东多西少 B.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
C.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大
3.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
A.人口在不断减少 B.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C.人口已经停止增长 D.人口分布不均衡
【答案】1.B2.A3.B
【解析】1.图中反映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停止增长(零增长)的年份大约是2015年,故B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江苏省和山东省在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新疆和西藏位于西部地区是人口稀疏,可知人口东多西少,故A符合题意。
3.我国从只生一个,到二孩政策的生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读“东亚局部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国是俄罗斯 B.B国是朝鲜
C.A国与我国隔渤海相望 D.B国与我国隔黄海相望
5.在我国与A国的边界,常见的少数民族是( )
A. B. C. D.
【答案】4.D5.C
【解析】4.图中A是我国东部的邻国朝鲜,图中B是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韩国与我国山东省隔黄海相望,A、B、C是错误的,D是正确的,故选D。
5.朝鲜是我国的邻国,常见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图C是朝鲜族,故选C。
长江中游的湖泊对长江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当干流洪水来临时,江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干流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注入长江,增加水量。
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 )
A.三峡蓄水时,宜禺河段水量增加 B.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C.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 D.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
7.为发挥湖泊的调节作用·鄱阳湖和洞庭湖需要( )
①退耕还湖,增加湖区面积
②周边绿化,保持水土
③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④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 )
A.下游航运功能的利用 B.水能宝库的开发
C.矿产资源的利用 D.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6.D7.A8.B
【解析】6.从图中可知, 三峡蓄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减少;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快; 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故D符合题意。
7.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可以防洪抗旱,鄱阳湖和洞庭湖需要①退耕还湖,增加湖区面积②周边绿化,保持水土,故A符合题意。
8.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水能宝库的开发,故B符合题意。
如图为我国各类地势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如图中B代表的地势类型是(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10.D类地势要素分布在我国的(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大陆架上
【答案】9.B10.C
【解析】9.由图可以看出,图中B地形占我国土地类型的百分之二十六,内部平坦,是高原地形,故选B。
10.D类地形地势平坦,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故选C。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1.由甲到丙反映的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污染严重
12.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答案】11.A12.B
【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丙,该地区新建了很多城镇,使得耕地逐渐减少,所以A正确。
12.该地耕地逐渐减少,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城镇建设过度,为此需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耕地;故选:B。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图中①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4.②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答案】13.C14.A
【解析】13.据图可知,图中①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②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4.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①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②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选:A。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右图),回答下列题。
15.读图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6.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
【答案】15.A16.A
【解析】15.读图可知,我国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多,耕地、林地比重小,A正确。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B错误。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C错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故D错误。故选A。
16.读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为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A正确。我国人均耕地少,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B错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C错误。我国山地多、平地少,是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D错误。故选:A。
17.下列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A.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汽车 B.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气输送到上海——飞机
C.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火车 D.观赏长江三峡沿途风光——轮船
【答案】D
【解析】美国离中国遥远,应选择航空运输,A错误。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运输天然气,可选择管道运输,飞机运量低不适合,B错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最佳方式可通过运量最大的水运,C错误。观赏长江沿岸风景,最佳选择是轮船,D正确。
读我国局部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干湿区是( )
A.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半湿润区
19.此干湿地区内降水量在( )
A.>800毫米 B.400﹣800毫米
C.<50毫米 D.200﹣400毫米
20.此干湿地区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青稞 D.谷子
【答案】18.D19.B20.A
【解析】18.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阴影部分是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所以是半湿润区,故选D。
19.半湿润区的降水量线是400﹣800毫米,故B符合题意。
20.阴影部分是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是半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故选A。
如图是“我国油料作物(花生、油莱)和糖料作物(甜莱、甘蔗)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图例A,B,C,D中,代表甘蔗的是( )
A.A B.B C.C D.D
22.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 )
A.东南沿海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23.四种农作物多分布在( )
A.热带和亚热带 B.秦岭一淮河以南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D.平原和高原
【答案】21.A22.D23.C
【解析】21.据不同图例符号的分布位置可得:A所示的是甘蔗,B所示的是甜菜,C所示的是油菜,D所示的是花生,故选A。
22.糖料作物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B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及新疆北部等地,故选择答案D。
23.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也是我国油料(花生、油菜)和糖料(甜菜、甘蔗)作物的主要分布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下列措施与图中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适应的是( )
A.①——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
B.②——必禁建水电站,保护水力资源
C.③——疏通河道, 加强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C
【解析】①地区是长江的发源地,该区域要禁止过度放牧,保护生态;②地区是横断山区,地势陡峭,但不适合建水电站,要保护植被、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③地区是长江中游,存在河道弯曲的问题,需要疏通河道, 加强防洪能力;④是长江下游,需要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故选C。
25.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和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②武夷山、③昆仑山、④天山
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④阿尔泰山
C.①雪峰山、②长白山、③秦岭、④大别山
D.①巫山、②武夷山、③阴山、④横断山脉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太行山;②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武夷山;③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昆仑山;④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天山,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读“中国行政区域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数字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① ②
(2)数字或字母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③ E
(3)数字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④ ⑤
(4)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我国位置最北和最东的省区是 。
【答案】(1)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成都;西安
(3)闽;鄂
(4)B(云南省);①(黑龙江省)
【解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据图可知:①是黑龙江省;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③是四川省的行政中心成都;E是陕西省的行政中心西安;④为福建省,简称为闽;⑤为湖北省,简称为鄂;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最北和最东的省区。
2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坚定不易的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恪守维护世界和平,坚决捍卫主权”的外交方针,和平崛起,实现中国梦,读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10分)
(1)A 是______海,④是_______海峡。
(2)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 14 个,其中⑤是______(国)。
(3)三沙市是我国为了维护和开发南海诸岛而设置的,驻扎在这里的中国海军每年都要面临的气象灾害有( )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
【答案】 (1)渤海 台湾 (2)俄罗斯 (3)A
【解析】(1)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峡、岛屿众多。据图可知:A渤海,④是台湾海峡。
(2)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陆上接壤,根据地图可知:⑤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三沙市驻地位于永兴岛,气候湿热,植被繁茂,风景优美,但夏秋时节,常遭受台风袭击,往往引发灾害。
28.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联系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____。
(2)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我国耕地、林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
(3)为何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1)3 4 1/3 (2)加拿大 美国 法国 印度 13.5 16.6 21.6 (3)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因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解析】(1)从图中可知,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加拿大 美国 法国 印度等国家。我国耕地、林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13.5%、16.6%、21.6%。
(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因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9.读中国七个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建设规划的七个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属于________主产区,临近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主产区。
(2)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影响西部地区农业主产区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
(3)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分布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答案】 (1)长江流域 华南 (2)水稻 水源 (3)我国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造成的
【解析】
(1)我国建设规划的七个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属于长江流域主产区,临近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是华南主产区。
(2)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影响西部地区农业主产区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西部地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3)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分布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造成的。
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A区域以______为主,B区域以______为主。(水田、旱地)
(2)①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适宜发展______(渔业、林业、畜牧业)。
(3)图中②、③、④三地位于林区的是______。
【答案】 (1)水田 旱地 (2)草地 畜牧业 (3)②
【解析】(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的A区域以水田为主,以北的B区域以旱地为主。
(2)①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3)图中②、③、④三地位于林区的是②属于西南林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