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培优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培优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5 11:4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培优卷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读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万) 年龄构成(%)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人口普查 133972 16.6 70.14 13.26 37.78 26.62 26.9 8.28 49.68
第七次人口普查 178 17.95 63.35 18.7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2010-2020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变化是( )A.0-14岁(儿童)人口出现负增长 B.15-59岁(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C.≥60岁(老年人)人口数量变化不明显 D.我国人口持续缓慢增长
2.据表中数据推测,中国目前( )
A.人口从城镇向乡村迁移 B.东部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
C.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D.东北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3.针对表中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缓解措施是( )
A.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鼓励向海外移民
C.“三孩生育政策” D.加快城市化进程
2014年我国实行“单独二胎”,2016年我国放开“二胎”政策,2021年5月31日我国放开“三胎”政策,即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我国2010~2021年的人口变化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在不断减少 B.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上升 D.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近十年最低
5.目前,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主要目的是( )
①否定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降低庞大的人口基数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早灾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旱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可缓解旱情
B.乙地区终年少雨,旱情严重
C.丙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旱情严重
D.三地旱灾频发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7.我国西部地区旱灾灾发生的频次较少,主要原因是( )
A.全年降水较多 B.人口稀疏、城镇较少
C.气温年较差大 D.交通密集,经济发达
下图示意某民族传统民居——“阿以旺”式住宅。这种住宅分前后两室,前室又称“夏室”,较通透,带天窗;后室称“冬室”,相对封闭,通常不开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常年降水较多 B.大陆性特征显著 C.常年高温炎热 D.季风气候显著
9.该传统民居最可能出现在( )
A.青藏高原山顶 B.秦岭山麓 C.塔里木盆地边缘 D.横断山区河谷
10.推测该民族最可能是( )
A.藏族 B.维吾尔族 C.朝鲜族 D.壮族
进入20世纪以来,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推动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方向。中国在2021年3月30日,国家能源局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左图为2020年能源消费比例图,右图为我国四种新能源主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最大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天然气 D.风能
12.下列有关我国新能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 B.核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C.太阳能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 D.地热能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13.推广使用新能源的意义是( )
①增加二氧化碳排放②改善大气质量③保护生态环境④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下图为张家口某滑雪场(116°E,40°N)等高线地形图。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由题可知,该滑雪场位于( )
A.西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中纬度、北温带 D.低纬度、热带
15.有关该滑雪场L3赛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致为东西走向 B.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C.坡度最缓,适合初学者 D.终点C的海拔可能为1720米
16.该地发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地形陡缓适宜②纬度位置较低③冬季积雪期长④冬季气温适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需要大量的水,赛区通过完善的引水造雪系统实现了造雪用水的内循环,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这体现出我国( )
①水资源丰富②水资源匮乏
③注重水资源循环利用④节约水资源绿色办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鲜切花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近几十年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所示花卉出口国( )
A.均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B.均为发达国家
C.均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D.均位于东半球
19.哥伦比亚鲜切花主要销往北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同脉,喜爱鲜花 B.距离近,运输成本低
C.语言相同,便于销售 D.南南合作,共同发展
20.肯尼亚鲜切花运往欧洲,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21.为提高中国鲜切花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改变气候类型 B.增加电商销售 C.提高产品价格 D.大量施用化肥
2021年7月,河南突遭暴雨天气,全国各地齐心协力星夜驰援,各种高科技装备也投入到抢险救灾中,翼龙无人机、高分卫星、救生机器人等等,保障河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救灾中诸多“利器”的应用,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稀有的矿产资源
C.高新技术的发展 D.便捷的交通运输
23.此次暴雨天气易在山区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
A.寒潮、洪涝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洪涝 D.地震、泥石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图示省级区域有关联的是( )
A.乐不思蜀 B.黔驴技穷 C.粤犬吠雪 D.朝秦暮楚
25.玲玲在该区域旅行时,看到汉中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四合院等,这是因为当地(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建筑原料的差异③地形多种多样④生态环境优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
26.2021年12月,中老昆万铁路通车,读“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南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相接壤,该半岛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B为邻国____。
(2)A河在我国境内叫做____,流出境后叫湄公河,流经国家众多,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3)昆万铁路,北起云南的行政中心____,南至老挝万象,全线桥梁和隧道占比超过60%,修建时需要克服的自然难题主要有____.。
(4)下列通过“中老铁路”从老挝进口到中国的商品最不可能的是( )
A.天然橡胶 B.榴莲、芒果 C.木材 D.小麦、甜菜
27.图示为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荒山草坡处,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某中学组织到光伏发电站考察,了解到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区域地形以________为主,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不超过_______米。
(2)①②③④四条支流汛期均出现在______季,其中多年雨水补给量最多的是_______。
(3)光伏发电站选址最好的地形条件是坡度较缓向阳的山坡,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
(4)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_______。
(5)图中铁路线的沿途地形特点是______。
28.实施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状况,我国实施了多项输电、输气工程,对促进能源产地和消费地的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如“皖电东送”工程建成后,每年输送的电力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向外输送能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安徽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读图看出,我国南方地区____(能源)丰富,它弥补了____(能源)匮乏的不足。
(2)我国在长江上A处建设了世界最大水电站________水利枢纽,这里蕴藏着巨大水能资源的原因是____。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对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____。
(3)“皖电东送”是利用安徽省丰富的____资源发电,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几年,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请说明通过“皖电东送”的输电方式,对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带来的好处____。
(4)从能源矿产分布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说明长江三角洲能源短缺的原因。
(5)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而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____特点。为了缓解北方多地水源紧张,我们国家修建了一个著名引水工程____,但这还远远不够,为缓解水源短缺,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做如下事情:____。
2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22年3月,第十六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在武汉进行,展会主题主要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
(1)长江经济带范围广,覆盖11个省市,A是________省,B省简称是________。
(2)上海70吨活鱼运往重庆,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武汉地处中国南北与东西交通交汇处,铁路干线C是________线,该线北连________工业基地,南连________工业基地。
(3)为实现生态更美,分析在长江中游河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4)长江经济带有色金属矿产较丰富,铜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_省,能源矿产较缺乏,但水能丰富,目前发电量最大水利工程是________。
(5)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的支撑,请完成下面有关长江沿线自然条件结构图。
30.读我国某城镇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气温降水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 6 10 17 22 25 28 27 23 18 11 6
降水(mm) 42 63 96 137 166 209 189 120 76 73 55 30
(1)图中地区地势特征________。
(2)图中A点和B点之间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计算出点A和点B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米。
(3)为解决城镇用水问题,要铺设管道引水,①和②两条线路哪一条更合理?并说出理由。
(4)该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适宜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
(5)图中甲比乙城镇规模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培优卷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读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万) 年龄构成(%)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 15-59岁 ≥60岁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人口普查 133972 16.6 70.14 13.26 37.78 26.62 26.9 8.28 49.68
第七次人口普查 178 17.95 63.35 18.7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2010-2020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变化是( )A.0-14岁(儿童)人口出现负增长 B.15-59岁(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C.≥60岁(老年人)人口数量变化不明显 D.我国人口持续缓慢增长
2.据表中数据推测,中国目前( )
A.人口从城镇向乡村迁移 B.东部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
C.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D.东北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3.针对表中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缓解措施是( )
A.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鼓励向海外移民
C.“三孩生育政策” D.加快城市化进程
【答案】1.D2.B3.C
【解析】1.读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10-2020年期间,0-14岁(儿童)人口由16.6%增长到17.95%,且我国总人口数量增加,故0-14岁(儿童)人口出现正增长,故A不正确;15-59岁的人口由70.14%到63.35%,尽管我国总人口数量增加,但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明显,可推测其数量减少,故B不正确;≥60岁(老年人)人口由13.2%到18.7%,比重变化明显,我国总人口增加,故数量明显增加,故C不正确;从人口总数看,我国人口持续缓慢增长,D正确。根据题意选D。
2.读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49.68%增加到2020年的63.89%,城镇人口增加明显,说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故A不正确;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由37.78%到39.9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故B正确;人口仍然是向发达地区迁移,人口地区分布并没有趋于平衡,C不正确;东北地区人口由8.28%到6.98%,人口比重减少,人口数量可能也减少,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3.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采取了“三孩计划生育政策”,故C符合题意;计划生育政策依据人口增长特点而不断调整,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不利于缓解人口问题,BD都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向海外移民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14年我国实行“单独二胎”,2016年我国放开“二胎”政策,2021年5月31日我国放开“三胎”政策,即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我国2010~2021年的人口变化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在不断减少 B.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上升 D.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近十年最低
5.目前,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主要目的是( )
①否定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降低庞大的人口基数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4.D5.B
【解析】4.关于我国2010~2021年的人口变化特点,由图可知,人口总数缓慢上升趋势,人数一直在增加,故A错误;人口出生率起伏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故B错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起伏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故C错误;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52,为近十年最低,故D正确。故选D。
5.目前,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主要目的是②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正确;“全面二孩”和放开“三胎”政策,促进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坚持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了人口发展战略,故①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在短期时间内影响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故③错误。故排除ACD,故选B。
读我国早灾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旱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可缓解旱情
B.乙地区终年少雨,旱情严重
C.丙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旱情严重
D.三地旱灾频发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7.我国西部地区旱灾灾发生的频次较少,主要原因是( )
A.全年降水较多 B.人口稀疏、城镇较少
C.气温年较差大 D.交通密集,经济发达
【答案】6.D7.B
【解析】6.据图可知:干旱灾出现频次>30的地区依次是甲华北地区、乙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丙珠三角地区。甲为华北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受台风影响的几率很小,A错误。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湿润地区,B错误。丙为珠三角地区,该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一年中降水的时间较长,旱情不严重,C错误。三地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灾频次较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我国的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但由于人口稀少,城镇较少,工农业不发达,因此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少,AD错误、B正确。旱灾跟气温年较差大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某民族传统民居——“阿以旺”式住宅。这种住宅分前后两室,前室又称“夏室”,较通透,带天窗;后室称“冬室”,相对封闭,通常不开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常年降水较多 B.大陆性特征显著 C.常年高温炎热 D.季风气候显著
9.该传统民居最可能出现在( )
A.青藏高原山顶 B.秦岭山麓 C.塔里木盆地边缘 D.横断山区河谷
10.推测该民族最可能是( )
A.藏族 B.维吾尔族 C.朝鲜族 D.壮族
【答案】8.B9.C10.B
【解析】8.据图可知,该地传统民居为平顶屋,表明该地降水稀少,A错误;该地传统民居分“夏室”和“冬室”,表明该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所以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B正确;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季风气候区的传统民居屋顶一般有一定的坡度,图示区域传统民居为平顶屋,说明图示区域季风气候不显著,D错误。故选B。
9.该地传统民居分“夏室”和“冬室”,屋顶为平顶,表面该地夏热冬寒,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题中四个选项中,青藏高原山顶往往积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秦岭山麓、横断山区河谷,雨季降水较多,塔里木盆地边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0.据上题分析可知,该传统民居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A错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B正确;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错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错误。故选B。
进入20世纪以来,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推动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方向。中国在2021年3月30日,国家能源局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左图为2020年能源消费比例图,右图为我国四种新能源主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最大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天然气 D.风能
12.下列有关我国新能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 B.核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C.太阳能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 D.地热能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13.推广使用新能源的意义是( )
①增加二氧化碳排放②改善大气质量③保护生态环境④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1.A12.C13.C
【解析】11.读图可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最大的是煤炭,占比达到56.7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我国的风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A错误。核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错误。太阳能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C正确。地热能在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D错误。故选C。
13.推广使用新能源的意义是: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新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改善大气质量;减少开矿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缓解全球气候变暖。①错误、②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下图为张家口某滑雪场(116°E,40°N)等高线地形图。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由题可知,该滑雪场位于( )
A.西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中纬度、北温带 D.低纬度、热带
15.有关该滑雪场L3赛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致为东西走向 B.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C.坡度最缓,适合初学者 D.终点C的海拔可能为1720米
16.该地发展高山滑雪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地形陡缓适宜②纬度位置较低③冬季积雪期长④冬季气温适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需要大量的水,赛区通过完善的引水造雪系统实现了造雪用水的内循环,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这体现出我国( )
①水资源丰富②水资源匮乏
③注重水资源循环利用④节约水资源绿色办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4.C15.C16.B17.B
【解析】14.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该滑雪场(116°E,40°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分析选项组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L3赛道大致为东西走向,A叙述正确。L3赛道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B叙述正确。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L2赛道坡度最缓,适合初学者,C叙述错误。图示等高距为30米,终点C的海拔位于1710-1740米之间,可能为1720米,D叙述正确。根据题意,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16.根据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主峰海拔2100米,海拔高,垂直落差大,雪道长,坡度陡缓适宜,满足高山滑雪赛道的要求,①正确;山区常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气温低,冬季时间长,积雪存留时间长,利于发展高山滑雪,③正确;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适宜,②错误,④正确,根据选项组合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7.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需要大量的水,赛区通过完善的引水造雪系统实现了造雪用水的内循环,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这体现出我国注重水资源循环使用、节约用水绿色办奥的理念。不能反映出我国水资源量的多少,①②错误,根据选项组合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
鲜切花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近几十年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所示花卉出口国( )
A.均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B.均为发达国家
C.均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D.均位于东半球
19.哥伦比亚鲜切花主要销往北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同脉,喜爱鲜花 B.距离近,运输成本低
C.语言相同,便于销售 D.南南合作,共同发展
20.肯尼亚鲜切花运往欧洲,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21.为提高中国鲜切花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改变气候类型 B.增加电商销售 C.提高产品价格 D.大量施用化肥
【答案】18.C19.B20.D21.B
【解析】18.读图可知,花卉出口国中的荷兰位于北温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A错误。花卉出口国只有荷兰是发达国家,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B错误。花卉出口国均为既有陆地又沿海的海陆兼备的国家,C正确。花卉出口国中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属于西半球,D错误。故选C。
19.哥伦比亚的文化隶属于拉丁文化,与北美地区文化不同,A错误。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北部,与北美地区距离近,运输成本低,B正确。哥伦比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北美地区的语言是英语,C错误。哥伦比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北美地区的美国、加拿大属于发达国家,属于南北对话,D错误。故选B。
20.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鲜切花价值高、保鲜要求高,容易凋谢枯萎,肯尼亚到欧洲距离遥远,时间要求紧,故肯尼亚鲜切花运往欧洲,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D正确。肯尼亚跟欧洲远隔大洋,没有铁路、公路相通,海洋运输速度太慢,ABC错误。故选D。
21.气候类型是自然条件形成的,人类不能改变,A错误。增加电商销售,能提高中国鲜切花的知名度和销售量,B正确。提高产品价格不能提高甚至会降低中国鲜切花的销售量,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会使鲜花质量变差,不能提高其知名度,D错误。故选B。
2021年7月,河南突遭暴雨天气,全国各地齐心协力星夜驰援,各种高科技装备也投入到抢险救灾中,翼龙无人机、高分卫星、救生机器人等等,保障河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救灾中诸多“利器”的应用,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稀有的矿产资源
C.高新技术的发展 D.便捷的交通运输
23.此次暴雨天气易在山区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
A.寒潮、洪涝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洪涝 D.地震、泥石流
【答案】22.C23.B
【解析】22.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A错误。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需要的原料、燃料少,B错误。救灾中应用的翼龙无人机、高分卫星、救生机器人等均为高科技装备,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的发展,C正确。便捷的交通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23.寒潮主要在冬季发生,河南发生暴雨时间是夏季,A错误。滑坡、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暴雨天气易引发,B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错误。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河南位于板块内部,且地震发生一般与暴雨无关,D错误。故选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图示省级区域有关联的是( )
A.乐不思蜀 B.黔驴技穷 C.粤犬吠雪 D.朝秦暮楚
25.玲玲在该区域旅行时,看到汉中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四合院等,这是因为当地(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建筑原料的差异③地形多种多样④生态环境优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4.D25.B
【解析】24.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可判断该省区是陕西省,乐不思蜀的蜀是四川省的简称,黔驴技穷的黔是贵州省的简称,粤犬吠雪的粤是广东省的简称,朝秦暮楚的秦是陕西省的简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石头房经风耐雨,主要原料是石头,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复盖。主要体现了建筑材料的差异,②正确;吊脚楼主要修建在山区、三合院、四合院主要在平原地区,主要体现了地形类型多样,③正确。与气候多样及生态环境的关系不大,①④错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
26.2021年12月,中老昆万铁路通车,读“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南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相接壤,该半岛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B为邻国____。
(2)A河在我国境内叫做____,流出境后叫湄公河,流经国家众多,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3)昆万铁路,北起云南的行政中心____,南至老挝万象,全线桥梁和隧道占比超过60%,修建时需要克服的自然难题主要有____.。
(4)下列通过“中老铁路”从老挝进口到中国的商品最不可能的是( )
A.天然橡胶 B.榴莲、芒果 C.木材 D.小麦、甜菜
【答案】(1)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缅甸
(2)澜沧江
(3) 昆明 中老昆万铁路沿线,山高谷深、横跨多条河流,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任意答一点,言之有理)
(4)D
【解析】 (1)据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可知,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山脉和河流相间分布,该半岛的地表形态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根据B国的位置可知,B国为缅甸。
(2)据图中A河的位置和流经国家可知,A为湄公河,在中国境内为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3)昆万铁路的起点是云南省的行政中心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在修建时需要克服众多自然难题。中老昆万铁路沿线经过很多山脉,山高谷深,而且跨越了多条河流,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而且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
(4)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上,该国家主要的农作物有榴莲、天然橡胶、芒果等,AB可能,该国家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资源丰富,C可能;小麦属于温带作物,甜菜性喜温凉,D不可能,故选D。
27.图示为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荒山草坡处,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某中学组织到光伏发电站考察,了解到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区域地形以________为主,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不超过_______米。
(2)①②③④四条支流汛期均出现在______季,其中多年雨水补给量最多的是_______。
(3)光伏发电站选址最好的地形条件是坡度较缓向阳的山坡,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
(4)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_______。
(5)图中铁路线的沿途地形特点是______。
【答案】(1) 山地 1800
(2) 夏 ②
(3)乙
(4)华北平原降水较多,面板清扫频次少
(5)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起伏小
【解析】 (1)图中区域海拔大多大于500米,且地势起伏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位于左下角,根据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1600米,则海拔最高处的海拔为1600-1800米之间,不超过1800米。
(2)图示为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支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其中多年雨水补给量最多的是②。②河集水区域面积最大,次级支流多,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3)光伏发电站选址最好的地形条件是坡度较缓向阳的山坡,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乙,甲乙处坡向朝南,是向阳坡,丙丁处朝北,是阴坡。乙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甲处等高线密集,是陡坡,故选乙。
(4)甘肃河西走廊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强烈,太阳能丰富。而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光照不强烈,但是降水较多,面板清扫频次少,减少工作量。
(5)读图可知,该铁路主要沿着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修建,地势较平坦,起伏较小,有利于减少建设成本,提高运行安全。
28.实施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缺乏状况,我国实施了多项输电、输气工程,对促进能源产地和消费地的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如“皖电东送”工程建成后,每年输送的电力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向外输送能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安徽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读图看出,我国南方地区____(能源)丰富,它弥补了____(能源)匮乏的不足。
(2)我国在长江上A处建设了世界最大水电站________水利枢纽,这里蕴藏着巨大水能资源的原因是____。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对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____。
(3)“皖电东送”是利用安徽省丰富的____资源发电,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几年,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请说明通过“皖电东送”的输电方式,对东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带来的好处____。
(4)从能源矿产分布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说明长江三角洲能源短缺的原因。
(5)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而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____特点。为了缓解北方多地水源紧张,我们国家修建了一个著名引水工程____,但这还远远不够,为缓解水源短缺,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做如下事情:____。
【答案】(1) 水能##水力 煤、石油等
(2) 三峡 处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较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上游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使中下游河流含沙量加大;流量或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易产生洪涝灾害。
(3) 煤炭 变输煤为输电,减轻东部运输压力;改变能源结构,改善了大气质量;减少煤炭运输中的污染。
(4)长江三角洲能源资源缺乏;人口多,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
(5) 南丰北缺 南水北调 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做好节水宣传等
【解析】 (1)据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分布着较多的水电站,而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分布较少,据此可推知我国南方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匮乏。
(2)三峡水利枢纽位于图中的A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河流水能资源的丰富与否受水量与流速两方面的影响,从水量看,三峡水利枢纽所在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较大;从流速看,三峡水利枢纽所在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泥沙含量增大,进入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流变缓,河流中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会堵塞河道,使河流水位上升,易产生洪涝灾害。
(3)安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煤炭资源短缺,用电紧张,“皖电东送”就是利用安徽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皖电东送”变输煤为输电,减轻东部运输压力;从环保角度看,“皖电东送”改变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善了大气质量,减少煤炭运输中的污染,减少了雾霾天气的发生。
(4)从能源矿产分布情况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短缺;从社会经济方面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人口稠密,工厂众多,用电需求量大。
(5)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加之耕地面积广大,人口较多,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所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具有南丰北缺的特点。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北方地区,但从长远来看,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并做好节水宣传。
2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22年3月,第十六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在武汉进行,展会主题主要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
(1)长江经济带范围广,覆盖11个省市,A是________省,B省简称是________。
(2)上海70吨活鱼运往重庆,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武汉地处中国南北与东西交通交汇处,铁路干线C是________线,该线北连________工业基地,南连________工业基地。
(3)为实现生态更美,分析在长江中游河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4)长江经济带有色金属矿产较丰富,铜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_省,能源矿产较缺乏,但水能丰富,目前发电量最大水利工程是________。
(5)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的支撑,请完成下面有关长江沿线自然条件结构图。
【答案】(1) 江苏 湘
(2) 水运或河运 京广 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
(3)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污水排放,污水净化等措施治理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言之成理即可
(4) 江西 三峡水利枢纽
(5) 慢 亚热带季风
【解析】 (1)长江经济带范围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其中A是江苏省,省会南京;B是湖南省,简称是湘。
(2)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上海70吨活鱼运往重庆,由于都濒临长江,比较经济的运输方式是河运,运费较低。武汉地处中国南北与东西交通交汇处,铁路干线C是京广线(北京--广州),该线北连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南连我国的轻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为实现生态更美,要针对长江中游河段水土流失、水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的问题,要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针对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净化处理等措施治理水污染;针对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要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
(4)长江经济带锡矿、钨矿、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较丰富,铜矿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较缺乏,但水能丰富,目前发电量最大水利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上游。
(5)长江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①慢,长江主要流经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无结冰期,宜宾以下四季都可通航。长江最终注入东海,可以实现江海联运,长江航运价值高,贯通东西,航运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
30.读我国某城镇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气温降水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 6 10 17 22 25 28 27 23 18 11 6
降水(mm) 42 63 96 137 166 209 189 120 76 73 55 30
(1)图中地区地势特征________。
(2)图中A点和B点之间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计算出点A和点B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米。
(3)为解决城镇用水问题,要铺设管道引水,①和②两条线路哪一条更合理?并说出理由。
(4)该地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适宜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
(5)图中甲比乙城镇规模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 陡崖 40-80
(3)①线路合理,取水点海拔高,水可自流到城镇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油菜
(5)地形平坦,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公路在附近穿过,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广阔等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地区西北部海拔较高,东南部海拔较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2)由图可知,图中A点和B点之间的等高线重合,地形部位是陡崖;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20米,故此图等高距为20米,点A海拔范围为190米>210米,点B的海拔范围为130米>150米,故两点相对高度范围是40米>80米。
(3)为解决城镇用水问题,要铺设管道引水,由图可知,①和②两条线路中,①线路合理,①线路海拔比甲城镇海拔高,取水点海拔高,水可自流到城镇;②线路海拔低于甲城镇,不能实现水自流。故①线路合理。
(4)有材料可知,该地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适宜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油菜适合在较湿润的环境下生长。
(5)由图可知,图中甲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乙地海拔较高,位于山脊,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甲比乙城镇规模大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便于建设;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公路在附近穿过,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广阔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