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考期中试卷(达标卷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此刻,我正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这是孟晚舟在回国航班上发出的感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孟晚舟以伟大的祖国为傲。以下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信息叙述正确的①是海陆兼备的国家②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③日益强盛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④中国陆地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中亚可达西亚、南亚、欧洲及北美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关于这个“家”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州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跨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
C.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有赤道、北回归线穿过国土的南部
3.孟晚舟的包机在深圳宝安机场着陆,该机场所在的省级单位是( )
A. B. C. D.
4.孟晚舟乘坐的包机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最终在广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降落。包机从北极到深圳沿途平均气温变化特点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由低到高再到低 D.由高到低再到高
5.地理位置是对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位置的描述准确定位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
A.位于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显著
B.东临大西洋,有利于对外交流
C.南北跨纬度广,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D.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寒带,没有热带
【答案】1.A2.A3.D4.A5.C
【解析】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日益强盛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陆地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中亚可达西亚、南亚、欧洲,但不能到达北美洲,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
2.孟晚舟的“家”是中国。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跨低纬度和中纬度;跨热带和北温带;我国有北回归线穿过国土的南部。没有跨高纬度和寒带,赤道也没有穿过我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读图可得,A是云南省、B是山东省、C是黑龙江省,D是广东省,其中孟晚舟的包机在深圳.着陆,深圳位于广东省。故ABC错误,故选D。
4.包机从北极到深圳纬度越来越低,沿途平均气温变化特点是越来越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显著不是我国我国地理优越性的体现,故A错误。我国东临太平洋,有利于对外交流,故B错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利于农业多种经营,故C正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寒带,故D错误。故选C。
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到“三孩”的调整,如图示意1986~2016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低
B.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C.我国目前已经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
D.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
7.下列关于1986﹣2016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8.2011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 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C.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6.A7.D8.B
【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年降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总数仍在不断增加,故A正确。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故B错误。我国目前仍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故C错误。我国人口分布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A。
7.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在1986年至2016年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年降低,所以我国人口增长幅度下降,故A、C错误。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总数仍在不断增加,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年降低,呈下降趋势,故D正确。故答案选择D。
8.由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渐下降,劳动人口正在逐渐减少,但是老龄人口在不断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放开二胎,这有利于增加劳动人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故B正确,二胎生育政策的实行,能使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不会大幅增长,A错误;生育政策的调整和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关系不大,C错误;二胎生育政策的实行,能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增加,D错误。故选B。
读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的简称是( )
A.新 B.藏 C.青 D.川
10.图中③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11.图中①②③都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少数民族均匀分布 B.少数民族都分布在自治区
C.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答案】9.B10.B11.D
【解析】9.据图并结合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可知,图中①省区为西藏自治区,其简称是藏,B正确;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A错误;青是青海省的简称,C错误;川是四川省的简称,D错误。故选B。
10.由省区轮廓可知,③省为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B正确;壮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广西壮族自治区,A错误;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C错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图中②位置,D错误。故选B。
11.我国的民族分布不均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所以A错误;我国的五个自治区是部分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但其他的省、直辖市也有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所以B错误;在我国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他民族居住,没有一个县或市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这说明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所以C错误,D正确。故选D。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
A.西多东少 B.北多南少 C.西南多,东北少 D.东南多,西北少
13.主要聚居在甲省级行政区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傣族 C.藏族 D.回族
【答案】12.D13.C
【解析】12.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密度在500人/平方千米的省区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区都在西部,大致以A黑河与B腾冲一线为界,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读图可知,甲是西藏自治区,主要聚居在甲省级行政区的少数民族是藏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地势特点(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两边高中间低
15.图中①是我国地势阶梯的边界山脉,其名称和位置分别是( )
A.横断山脉,第一、二级阶梯之间 B.大兴安岭,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C.巫山,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D.雪峰山,第一、二级阶梯之间
16.某同学暑假期间前往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状况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暑——日照强,气温高 B.感冒——阴雨连绵
C.呼吸困难——海拔高,缺氧 D.行走困难——风沙大
17.下列关于我国地势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阻碍了夏季风从北向南吹送
②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降水
③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④阶梯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4.B15.C16.C17.B
【解析】14.读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故B正确。排除错误选项ACD,故选B。
15.读图可知,图中①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巫山,该山脉同时也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还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故C正确。排除错误选项ABD,故选C。
16.某同学暑假时在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是缺氧,呼吸困难,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C正确;青藏地区虽然日照强,但气温很低,A错误;青藏地区降水少,没有阴雨连绵,B正确;青藏地区风沙小,D错误。故选C。
1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有利于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深入内地,给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还使得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并且在阶梯交界处,由于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
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我国的“农业气候历”。读图,结合与之相关的农谚,完成下面小题。
18.上图反映了“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稻田耕作景象,该景象多发生在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关中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9.该地作物熟制为(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两熟到三熟
【答案】18.D19.D
【解析】18.由题可知,上图反映了“稻田耕作”、“插秧”的景象,说明该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因此该现象多发生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排除ABC,故选D。
19.我国的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寒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D正确。故选D。
环保旅游爱好者张明骑着自行车进行了一次“自驾旅游”,他的自驾旅行路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张明沿途遇到了很多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这些少数民族最有可能是( )
①回族②蒙古族③傣族④藏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1.图中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5个温度带中的( )
A.热带、亚热带 B.亚热带、暖温带 C.暖温带、中温带 D.中温带、寒温带
2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降水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比乙地多 B.甲地降水比乙地少
C.无法判断两地降水多少 D.甲、乙处于同一纬度,降水相同
【答案】20.D21.C22.A
【解析】20.
读图可知,骑行路线从内蒙古自治区出发,经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到达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会遇到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①②⑤符合题意,D正确;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骑行路线未经过此。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1.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主要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温度带是中温带和暖温带;热带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台湾南部和海南省;亚热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寒温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北部;故排除ABD,选C。
22.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地纬度相同,但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甲地更靠近海洋,降水更多,乙地距海远,降水少。故选A,排除BCD。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城市是( )
A.兰州、河口 B.河口、西安
C.河口、桃花峪 D.西安、郑州
24.在①②③④四河段中,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有关黄河水文特征及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为河源段,河水清澈稳定 B.④河段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防洪 D.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答案】23.C24.D25.C
【解析】23.黄河的上游与中游分界点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位于河南省境内的桃花峪,故选C。
24.黄河的①、②、③、④四河段中,有“地上河”之称的是④下游河段,是由于中游流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高原,泥沙慢慢淤积,逐渐形成了高出地面几米的“地上河”,故选D。
25.关于黄河的说法,①为河源段,河水清澈稳定,故A正确。 ④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入较高纬度,易发生凌汛,故B正确。黄河最大的问题是含沙量大,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故C错误、D正确。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省级行政单位是台、________、________、云(填简称)。
(2)与②相邻的邻国⑥是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________。
(3)江苏东临的海域③是________海;④是________海峡。
(4)既临黄海、又临渤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填全称)
(5)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答案】(1) 粤 桂
(2) 印度 韩国
(3) 黄 台湾
(4) 辽宁省 山东省
(5)①热量条件好,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利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有利于同陆上邻国的联系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给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发展农业。
【解析】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省级行政单位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其简称依次是台、粤、桂、云或滇。
(2)与②西藏自治区相邻的邻国⑥是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韩国,与我国隔黄海相望。
(3)江苏东临的海域③是黄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北侧;④是位于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
(4) 我国沿海各省区中,既临黄海、又临渤海的省级行政区有山东省、辽宁省。
(5)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量条件好,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加强海外各国的交往,对外贸易便利;同时地势向东南倾斜,有利于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给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2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形势新的变化,请根据山东省的有关资料信息,完成下面问题。(10分)
材料一:山东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4014254人,占63.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7513199人,占36.9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3.34个百分点。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材料三:历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数及年均增长率、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2020)
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2020)
年龄 人口数(人) 比重(%)
总计 101527453 100
0-14岁 19062638 18.78
15-59岁 61244009 60.32
60岁及以上 21220806 20.90
其中:65岁及以上 15364078 15.13
(1)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山东省的人口数超过1亿,众多的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优势是___________。
(2)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____________,2020年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是0.58,这说明山东省人口总数目前在____________(增长、减少)。
(3)根据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65数以上的人口数占到____________%,这说明山东省现阶段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哪些措施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
(4)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利因素
(5)现阶段我国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不同时期施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答案】(1)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大
(2) 1982 增长
(3) 15.13% 人口老龄化;调整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完善社会养老制度
(4)住房紧张、房价上涨、交通拥挤、入学就医困难、水资源不足、能源紧张等等
(5)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意思对即可)
【解析】 (1)人口众多对经济发展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大。不足有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住房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
(2)由材料三看图可知: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82年为1.64%。2020年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是0.58%,人口增长率大于0,说明山东人口总数目前在增长。
(3)根据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2020年),山东省65岁以上人口数是15364078人,人口总数是101527453人。所以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5.13%。由材料2可知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总量占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15.13%大于7%,故说明山东省现阶段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缓解这一问题的措施有:调整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完善社会养老制度等。
(4)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对城市发展不利因素有:住房紧张、房价上涨、交通拥挤、入学就医困难、水资源不足、能源紧张等。
(5)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生育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8.北纬32°主要穿过我国的南方地区,北纬36°主要穿过我国的中部北方地区,这两条纬线穿过的地区涵盖了我国的主要地形分布区,且有许多高山大河都能表现出来。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及北纬36°、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0分)
(1)从图中海拔、地形区可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
(2)“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中,甲地形区是_________,丙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中,A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B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哪两条山脉分布被32°N和36°N纬线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2°N和36°N纬线还分别穿过了中华哪两条母亲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中,哪条山脉既是阶梯的分界线、又是高原与盆地的分界线、还是省级行政单位的省界线且大体南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3) 巫山 太行山
(4) 长江 黄河
(5)横断山脉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看,自西向东依次为:甲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乙巫山、丙长江中下游平原。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看,自西向东依次为:青藏高原、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
(3)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2°N穿过巫山,36°N穿过太行山。
(4)我国两条母亲河:黄河、长江。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黄河主要流经北方地区,长江主要流经南方地区。
(5)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昆仑山大致为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分界线,走向为东西走向;祁连山大致为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分界线,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脉大致为云南、四川、西藏三省的分界,走向为南北走向。
29.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乙两地中,热量较充足的是______地,降水集中在______季。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______(季风或非季风)区内。
(3)如果甲、乙两地不是上海(31.2°N)就是北京(39.9°N),那么请你判断北京是两地中的______(甲地、乙地)。
【答案】(1) 乙 夏
(2) 大兴安岭 季风
(3)甲地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年中,甲、乙两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最少;甲地1月气温低于0℃,而乙地1月气温高于0℃,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乙地热量较充足。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区内,甲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如图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上海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在一节地理课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图(如下左图),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中国的民族分布 B.中国的地势 C.中国的温度带 D.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
材料二:随后,老师又展出了一张图(如右上图)。
(2)小明同学通过对两幅图在自主探究,发现这一分布特点产生了两个地理意义:一是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地,形成降水;二是造成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是______。
(3)请你在图中找出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______。通过标注,你会发现这两个水利工程位置的共同特点:都位于______(某一地理分界线)附近,这里______大,水能丰富。
【答案】(1)B
(2)自西向东
(3) 二、三阶梯交界处 落差
【解析】 (1)从图1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我国的地势。.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3)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小浪底位于黄河中游,两大水利枢纽工程都位于我国阶梯交界处;如下图:
从标注得知,两个水利工程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附近,因这里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考期中试卷(达标卷二)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此刻,我正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这是孟晚舟在回国航班上发出的感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孟晚舟以伟大的祖国为傲。以下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信息叙述正确的①是海陆兼备的国家②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③日益强盛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④中国陆地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中亚可达西亚、南亚、欧洲及北美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关于这个“家”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州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跨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
C.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有赤道、北回归线穿过国土的南部
3.孟晚舟的包机在深圳宝安机场着陆,该机场所在的省级单位是( )
A. B. C. D.
4.孟晚舟乘坐的包机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最终在广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降落。包机从北极到深圳沿途平均气温变化特点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由低到高再到低 D.由高到低再到高
5.地理位置是对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位置的描述准确定位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
A.位于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显著
B.东临大西洋,有利于对外交流
C.南北跨纬度广,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D.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寒带,没有热带
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到“三孩”的调整,如图示意1986~2016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低
B.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C.我国目前已经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
D.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一线
7.下列关于1986﹣2016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8.2011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 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C.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的简称是( )
A.新 B.藏 C.青 D.川
10.图中③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11.图中①②③都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少数民族均匀分布 B.少数民族都分布在自治区
C.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D.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
A.西多东少 B.北多南少 C.西南多,东北少 D.东南多,西北少
13.主要聚居在甲省级行政区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傣族 C.藏族 D.回族
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地势特点(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两边高中间低
15.图中①是我国地势阶梯的边界山脉,其名称和位置分别是( )
A.横断山脉,第一、二级阶梯之间 B.大兴安岭,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C.巫山,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D.雪峰山,第一、二级阶梯之间
16.某同学暑假期间前往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状况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暑——日照强,气温高 B.感冒——阴雨连绵
C.呼吸困难——海拔高,缺氧 D.行走困难——风沙大
17.下列关于我国地势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阻碍了夏季风从北向南吹送
②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降水
③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④阶梯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我国的“农业气候历”。读图,结合与之相关的农谚,完成下面小题。
18.上图反映了“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稻田耕作景象,该景象多发生在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关中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9.该地作物熟制为(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两熟到三熟
环保旅游爱好者张明骑着自行车进行了一次“自驾旅游”,他的自驾旅行路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张明沿途遇到了很多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这些少数民族最有可能是( )
①回族②蒙古族③傣族④藏族 ⑤维吾尔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1.图中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5个温度带中的( )
A.热带、亚热带 B.亚热带、暖温带 C.暖温带、中温带 D.中温带、寒温带
2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降水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比乙地多 B.甲地降水比乙地少
C.无法判断两地降水多少 D.甲、乙处于同一纬度,降水相同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城市是( )
A.兰州、河口 B.河口、西安
C.河口、桃花峪 D.西安、郑州
24.在①②③④四河段中,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有关黄河水文特征及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为河源段,河水清澈稳定 B.④河段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防洪 D.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省级行政单位是台、________、________、云(填简称)。
(2)与②相邻的邻国⑥是________、隔海相望的国家⑦是________。
(3)江苏东临的海域③是________海;④是________海峡。
(4)既临黄海、又临渤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填全称)
(5)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形势新的变化,请根据山东省的有关资料信息,完成下面问题。(10分)
材料一:山东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4014254人,占63.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7513199人,占36.9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3.34个百分点。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材料三:历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数及年均增长率、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2020)
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2020)
年龄 人口数(人) 比重(%)
总计 101527453 100
0-14岁 19062638 18.78
15-59岁 61244009 60.32
60岁及以上 21220806 20.90
其中:65岁及以上 15364078 15.13
(1)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山东省的人口数超过1亿,众多的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优势是___________。
(2)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____________,2020年山东省人口增长率是0.58,这说明山东省人口总数目前在____________(增长、减少)。
(3)根据山东省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65数以上的人口数占到____________%,这说明山东省现阶段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哪些措施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
(4)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利因素
(5)现阶段我国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不同时期施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8.北纬32°主要穿过我国的南方地区,北纬36°主要穿过我国的中部北方地区,这两条纬线穿过的地区涵盖了我国的主要地形分布区,且有许多高山大河都能表现出来。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及北纬36°、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0分)
(1)从图中海拔、地形区可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
(2)“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中,甲地形区是_________,丙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中,A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B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哪两条山脉分布被32°N和36°N纬线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2°N和36°N纬线还分别穿过了中华哪两条母亲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中,哪条山脉既是阶梯的分界线、又是高原与盆地的分界线、还是省级行政单位的省界线且大体南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29.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乙两地中,热量较充足的是______地,降水集中在______季。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______(季风或非季风)区内。
(3)如果甲、乙两地不是上海(31.2°N)就是北京(39.9°N),那么请你判断北京是两地中的______(甲地、乙地)。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在一节地理课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图(如下左图),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中国的民族分布 B.中国的地势 C.中国的温度带 D.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
材料二:随后,老师又展出了一张图(如右上图)。
(2)小明同学通过对两幅图在自主探究,发现这一分布特点产生了两个地理意义:一是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地,形成降水;二是造成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是______。
(3)请你在图中找出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______。通过标注,你会发现这两个水利工程位置的共同特点:都位于______(某一地理分界线)附近,这里______大,水能丰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