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达标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达标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8 10:01: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考期中试卷(达标卷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我国疆域辽阔,经纬度跨度广,下表为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端点 ① ② ③ ④
经纬度 49°N,135°E附近 40°N,73°E附近 4°N,112°E附近 53°N,123°E附近
1.端点①是我国领土的( )A.最东端 B.最西端 C.最南端 D.最北端
2.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端点③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3.端点②位于端点④的 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答案】1.A2.C3.B
【解析】1.我国领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领土最东端位置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05'E (位于黑龙江省);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40'E (位于新疆)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31'N (位于 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15'N。 图中所示端点①位于(49°N,135°E)附近,位于我国领土最东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五个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其中热带纬度范围为23.5°N-23.5°S,北温带纬度范围为23.5°N-66.5°N,北寒带纬度范围为66.5°N-90°N,南温带纬度范围为23.5°S-66.5°S,南寒带纬度范围为66.5°S-90°S。端点③位于(4°N,112°E)附近,属于热带,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端点②处于(40°N,73°E)附近,端点④处于(53"N,123°E) 附近,根据方向判定的劣弧原则以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端点②位于端点④的西南方向,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勾绘出一幅美丽的边疆画卷。读四个边疆省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
A.①—辽—沈阳 B.②—黔—南宁
C.③—新—乌鲁木齐 D.④—桂—昆明
5.下列关于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的陆上邻国最多 B.②省区被北回归线穿过
C.③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 D.④省区与南亚相邻
【答案】4.C5.B
【解析】4.①是黑龙江省——黑——哈尔滨,A错误;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B错误;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C正确;④是云南省——云或滇——昆明,D错误。故选C。
5.①与俄罗斯相邻,②与越南相邻,③与8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④与3个国家相邻,故A错误;根据图示②有虚线表示的北回归线穿过,B正确;①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C错误;④省区与东南亚相邻,而非南亚,D错误。故选B。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了新特点。下表为全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基本数据对比表,据此完成问题。
总人口 年龄构成(占比%) 城乡人口(占比%)
数量(万人) 年增长率(%)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城市 乡村
第六次 133972 0.57 16.60 70.14 13.26 49.68 50.32
第七次 141178 0.53 17.95 63.35 18.70 63.89 36.11
变化 +7206 -0.04 +1.35 -6.79 +5.44 +14.21 -14.21
6.读表中数据分析我国目前( )A.人口年增长率进一步加快 B.劳动人口逐渐增加
C.城乡人口比例缩小 D.总人口数量增加
7.我国目前实施的“三孩”政策,是为了缓解( )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增长过快 C.劳动力过剩 D.老龄化趋势严重
【答案】6.D7.D
【解析】6.根据表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并没有加快;劳动人口比例逐渐减少;城乡人口不断增加;总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7.我国目前实施的“全面三孩”政策有利于提高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有利于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能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也没有过剩,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2020年底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柱状图回答,
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出现负增长 ②少数民族比重减少 ③城镇人口占比提高 ④老龄化程度加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将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社会负担不断加重 ②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
③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④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D9.C
【解析】8.由图可知,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体人口增加,少数民族比重有8.49%增加到8.89%,城镇人口占比提高,老龄化程度增大,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程度增大,③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
9.我国人口老龄化会加重社会的养老负担,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同时社会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养老服务业会迎来新的机遇,①③④正确,排除ABD,故选C。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哪个省区( )
A. B.
C. D.
11.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
B.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答案】10.C11.A
【解析】10.从图中看出,A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是河南省,C是广西壮族自治区,D是湖南省,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C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题意,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东南地区汉族占了绝大多数,故A错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正确。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故C正确。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A。
12.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下面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B.图②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是最多的
C.图③的少数民族主要舞蹈是长鼓舞
D.图④的少数民族聚居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①代表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A正确;②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壮族才是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B错误;③是维吾尔族,长鼓舞是朝鲜族的传统舞蹈,C错误;④是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D错误,故选A。
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举办,晚会呈现了一场亲情思念与家国情怀并举、唯美浪漫与地方特色兼收的视听盛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彝族人民举行的当地民族特色活动是( )
A.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大会
14.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西北 D.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
【答案】13.B14.A
【解析】13.我国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多姿多彩,彝族人民举行的当地民族特色活动是火把节,B符合题意。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和睦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仅占9.4% ,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中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D山脉的名称和走向分别是( )
A.太行山 东北一西南走向 B.大兴安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
C.阴山 东西走向 D.贺兰山 南北走向
16.图中字母A、B、C代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其中阶梯C为我国( )级阶梯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7.阶梯A、B间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秦岭-淮河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18.下面剖面图中,与我国地势特点最为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15.B16.C17.D18.A
【解析】15.由图可知,中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山脉是大兴安岭,呈现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
1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A为第一级阶梯,B为第二级阶梯,C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故选C。
17.A为第一级阶梯,B为第二级阶梯,一二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故选D。
18.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符合题意的是A,故选A。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体现了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判断,哈尔滨、广州、孟买三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B.雨热同期
C.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D.全年炎热干燥
21.造成图中广州和哈尔滨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9.D20.B21.A
【解析】19.亚洲的气候特点: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②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③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西部没有宽阔的海洋,海洋性特征不明显。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20.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哈尔滨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气温小于0℃,冬季寒冷干燥;广州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气温大于0℃,冬季温和少雨;孟买最冷月气温大于15℃,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三城市共同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对。全年高温多雨是描述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描述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炎热干描述的是热带沙漠气候,A、C、D错。根据题意,故选B。
21.广州与哈尔滨气候差异大,这是由于广州纬度低,而哈尔滨纬度高,两地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气候差异大。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020年以来沙漠蝗灾影响了大范围区域,沙漠蝗虫喜高温、耐干旱,迁徙的适宜温度在40℃左右。下图为“沙漠蝗虫迁徙路线图”。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22.沙漠蝗虫主要活动区域的典型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23.此次沙漠蝗虫影响我国几率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河流众多且多为内流河②西南边疆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③气候特征与迁徙区域差异较大④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没有种植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22.A23.C
【解析】22.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地区,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该洲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读图可知,沙漠蝗虫主要活动区域位于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典型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我国河流多为外流河,且河流对蝗虫迁徙影响不大,①说法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蝗虫主要从西亚向南亚迁移,由于我国西南边缘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蝗虫的前进,所以进入到我国机会较小,②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蝗虫主要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气候较为湿润,与适合蝗虫迁移的区域差异较大,不适宜蝗虫的生活习性,气候特征与迁徙区域差异较大,故沙漠蝗虫影响我国的机率较小,③说法正确。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有种植业,云贵高原也有种植业,④说法错误。综上所述,题中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为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四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下列对长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众多的地形区 B.长江下游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C.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D.流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
【答案】24.D25.B
【解析】24.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读图可知,①为黄河,②为长江,③为珠江,④为塔里木河。长江、黄河、珠江都注入太平洋,塔里木河消失在内陆。因此,属于内流河的是④塔里木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众多地形区,A正确;长江上中游流经山区和地势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流经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变缓,水能资源不丰富,B错误;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C正确;长江流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幅员辽阔,海陆兼备。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的海域、岛屿和国家名称:
b________①________C________。
(2)中国是世界陆地大国,A、B、C、D四个邻国中,________国与我国有不连续边界线;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________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离威海最近的是________。
(3)《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产生以上两种差异的原因________。
(4)与B、F两国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____。
【答案】(1) 黄海 海南岛 缅甸
(2) A 1.8万 E(韩国)
(3)我国东西所跨经度广,南北所跨纬度广,造成各时间、季节不相同
(4)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我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陆上交通往来。
【解析】 (1)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河、东海和南海。因此,b是黄海,①是我国的海南岛,C是中国的邻国缅甸。
(2)由图可知,A是俄罗斯,B是蒙古,C是缅甸,D是越南,其中俄罗斯和我国有不连续边界线;中国还是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其中距离威海最近的是E韩国。
(3)我国面积广大,东西跨度大,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差,因此东方日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同时我国南北跨度大,纬度差异大,因此冬季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南方地区气候温暖。
(4)由图可知,B是蒙古,是一个内陆国,F是日本,是一个岛国,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能够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同时也有众多优良的港口,发展海洋事业和海洋运输业;西部与各个国家接壤,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我国与中亚、西亚地区进行陆上往来。
27.读“2006﹣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2011年,我国人口总数为____亿人,自然增长率为____‰;2006﹣2011六年来,我国人口总数越来越____,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___。
(2)2011年我国人口总数比2006年增加了____亿人。
(3)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____位。
【答案】(1) 13.47 4.78 大 慢
(2)0.33
(3)一
【解析】 (1)我们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从率-死亡率。从柱状图和折线图看出,2011年,我国(除台湾省外)总人口达到13.47亿人,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8‰,2006﹣2011六年来,我国人口总数越来越大,但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慢。
(2)由图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人口总数比2006年增加了13.47-13.14=0.33亿人。
(3)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28.读中国人口分布图(2010年)(图甲)和中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甲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地区不均,以______为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请分析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______。(至少写2条)
(2)图甲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区是______和______,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3)读图乙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______趋势(上升/下降)。
【答案】(1) 黑河—腾冲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开发历史悠久等
(2) 青海 西藏 藏族
(3)下降
【解析】 (1)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画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多平原,地势平坦,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海陆交通便利,经济较西部地区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2)图中空白区域表示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这两个省级行政区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集区。
(3)由图可知,图中虚线表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1991 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1.5‰,1996年约为10‰,2001年约为6.5‰,2006年约为5‰,总体呈下降趋势。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省区简称:A________、D________。
(2)与B接壤的内陆国是________,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填字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粤 晋
(2) 蒙古 D
(3) C B
【解析】 (1)读图可知,A是广东省,简称粤,行政中心广州;B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行政中心呼和浩特;C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行政中心昆明;D是山西省,简称晋,行政中心太原。
(2)B是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接壤的内陆国是蒙古;黄土高原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故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是D。
(3)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内蒙古自治区B。
30.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三都水族自治县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
A.桂 B.黔
(2)“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马是水族人民传统的运输工具。由此可知,这里____。
A.地表崎岖 B.地表平坦
(3)贵阳与重庆、武汉等城市相比纬度偏低,但夏季气温偏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4)贵州省许多地方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____。
A.草地退化现象 B.石漠化现象
(5)贵州省为了减轻上述问题造成的危害,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
A.封山育林 B.陡坡开垦
【答案】(1)B
(2)A
(3)A
(4)B
(5)B
【解析】 (1)由图可知,三都水族自治区位于贵州省的南部,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故选B。
(2)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这是因为云贵高原地形破碎,山道崎岖,云贵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故A正确。故选A。
(3)贵阳与重庆、武汉相比纬度偏低,但夏季气温偏低,这是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海拔高、夏季气温更低,故A正确、B错误,故选A。
(4)贵州省许多地方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该地区土层薄、植被一旦破坏、石漠化严重,该地区不是草原分布区,不可能出现大面积草原退化,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5)为此,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坡耕地改梯田等,而陡坡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故A做法正确、B做法错误。B符合题意,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商务星球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学期考期中试卷(达标卷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
我国疆域辽阔,经纬度跨度广,下表为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端点 ① ② ③ ④
经纬度 49°N,135°E附近 40°N,73°E附近 4°N,112°E附近 53°N,123°E附近
1.端点①是我国领土的( )A.最东端 B.最西端 C.最南端 D.最北端
2.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端点③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3.端点②位于端点④的 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勾绘出一幅美丽的边疆画卷。读四个边疆省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
A.①—辽—沈阳 B.②—黔—南宁
C.③—新—乌鲁木齐 D.④—桂—昆明
5.下列关于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的陆上邻国最多 B.②省区被北回归线穿过
C.③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 D.④省区与南亚相邻
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了新特点。下表为全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基本数据对比表,据此完成问题。
总人口 年龄构成(占比%) 城乡人口(占比%)
数量(万人) 年增长率(%)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城市 乡村
第六次 133972 0.57 16.60 70.14 13.26 49.68 50.32
第七次 141178 0.53 17.95 63.35 18.70 63.89 36.11
变化 +7206 -0.04 +1.35 -6.79 +5.44 +14.21 -14.21
6.读表中数据分析我国目前( )A.人口年增长率进一步加快 B.劳动人口逐渐增加
C.城乡人口比例缩小 D.总人口数量增加
7.我国目前实施的“三孩”政策,是为了缓解( )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增长过快 C.劳动力过剩 D.老龄化趋势严重
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2020年底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柱状图回答,
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出现负增长 ②少数民族比重减少 ③城镇人口占比提高 ④老龄化程度加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将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社会负担不断加重 ②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
③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④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哪个省区( )
A. B.
C. D.
11.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
B.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2.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下面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B.图②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是最多的
C.图③的少数民族主要舞蹈是长鼓舞
D.图④的少数民族聚居我国东北地区
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举办,晚会呈现了一场亲情思念与家国情怀并举、唯美浪漫与地方特色兼收的视听盛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彝族人民举行的当地民族特色活动是( )
A.泼水节 B.火把节 C.雪顿节 D.那达慕大会
14.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西北 D.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
中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D山脉的名称和走向分别是( )
A.太行山 东北一西南走向 B.大兴安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
C.阴山 东西走向 D.贺兰山 南北走向
16.图中字母A、B、C代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其中阶梯C为我国( )级阶梯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7.阶梯A、B间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秦岭-淮河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18.下面剖面图中,与我国地势特点最为接近的是( )
A. B.
C. D.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体现了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判断,哈尔滨、广州、孟买三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B.雨热同期
C.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D.全年炎热干燥
21.造成图中广州和哈尔滨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0年以来沙漠蝗灾影响了大范围区域,沙漠蝗虫喜高温、耐干旱,迁徙的适宜温度在40℃左右。下图为“沙漠蝗虫迁徙路线图”。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22.沙漠蝗虫主要活动区域的典型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23.此次沙漠蝗虫影响我国几率较小,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河流众多且多为内流河②西南边疆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③气候特征与迁徙区域差异较大④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没有种植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四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下列对长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众多的地形区 B.长江下游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C.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D.流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50分)
26.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幅员辽阔,海陆兼备。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的海域、岛屿和国家名称:
b________①________C________。
(2)中国是世界陆地大国,A、B、C、D四个邻国中,________国与我国有不连续边界线;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________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离威海最近的是________。
(3)《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产生以上两种差异的原因________。
(4)与B、F两国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____。
27.读“2006﹣2011年我国人口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2011年,我国人口总数为____亿人,自然增长率为____‰;2006﹣2011六年来,我国人口总数越来越____,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___。
(2)2011年我国人口总数比2006年增加了____亿人。
(3)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____位。
28.读中国人口分布图(2010年)(图甲)和中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甲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地区不均,以______为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请分析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______。(至少写2条)
(2)图甲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区是______和______,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3)读图乙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______趋势(上升/下降)。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省区简称:A________、D________。
(2)与B接壤的内陆国是________,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填字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0.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三都水族自治县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
A.桂 B.黔
(2)“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马是水族人民传统的运输工具。由此可知,这里____。
A.地表崎岖 B.地表平坦
(3)贵阳与重庆、武汉等城市相比纬度偏低,但夏季气温偏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4)贵州省许多地方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____。
A.草地退化现象 B.石漠化现象
(5)贵州省为了减轻上述问题造成的危害,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
A.封山育林 B.陡坡开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