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课《金色花》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这篇课文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24课《诗两首》之《金色花》,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亲情”,《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爱的诗篇,作者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本篇作品与单元内的其它作品不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2.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孝敬回报父母,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情分析
1.本文是一首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利于诵读,切合学生心理及充满童稚的想像这一特征。2.但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生长环境的因素,对平淡生活中,父母亲之爱没有敏锐的体验,也绝少会想到回报。3.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还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中浓浓的母子情。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过程与方法:1.采用各种朗读方式(听读、自由读、表演读、配乐齐读)朗读诗歌,使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2.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他人。2.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初读知情美读入情品读悟情仿写延情作业布置 播放歌曲《鲁冰花》,巧引歌词导入屏显生字词,要求学生注音及释义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互评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假使这个天使般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身边,你想采访他什么问题 要求仿写:“假如我变成了……”8、布置作业:制作一张感恩卡,在上面写几句话 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自读,可能会出现不流利,感情不到位的情况,此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通过听读,划分停顿,标出重音,确定语调,语速,了解到一些朗读的技巧并应用在课文中学生带着这些技巧选读1~2段,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悟。预计可能会问:①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②你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学生仿写,并当堂展示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各种朗读方式(听读、自由读、表演读、配乐齐读)朗读诗歌,培养语感,使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理解课文内容, 感知诗歌感情,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通过拓展练笔,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授课中采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针对性的评语或者体态语言。 学生自评表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我敢于质疑,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教学反思
1. 各环节衔接自然,环环相扣,设计上面重点比较突出,学生通过自读,听读,齐读,选读,对文本的解读也层层深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为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2. 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质疑的环节,这是此前没有过的,因为开放度较大,不好把握,担心学生会问一些细枝末节,游离课文,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由于对学情把握地比较准,此次生成的问题基本符合预计,效果很显著,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起来也分外热烈,主动。3.听课老师认为,泰戈尔为何要把孩子想做金色花,这个问题处理得太过于草率,应该补充介绍一些关于印度宗教的知识;如果重上这节课,还想要联系诗两首中的另一首冰心的散文诗,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泰戈尔对中国文坛的影响。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 美丽
嬉
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