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核心必备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兴盛起来。
(4)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出现,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元曲。
①概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代表:元代杂剧作家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2)体例: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易错字】勾栏、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窦娥冤、资治通鉴
基础必练
知识点一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北宋开封城,想去最繁华的地方游玩,你会选择的地点是 ( A )
A.大相国寺 B.开封府
C.西子湖畔 D.天波杨府
【解析】在北宋的开封城,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故A符合题意。开封府、天波杨府不是北宋的开封城中最繁华的地方,排除B、D;西子湖畔位于杭州,排除C。
2.(2021·江西中考)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D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北宋东京荡秋千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反映了当时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汴京梁家瓦子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材料中的“瓦子”相当于现在的 ( A )
A.娱乐场所 B.政府部门
C.贸易场所 D.运动场所
【解析】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故“瓦子”相当于现在的娱乐场所。
4.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述的节日应该是 ( D )
A.元宵节 B.冬至
C.寒食节 D.春节
【解析】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守岁直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元旦(春节)时的情景。
知识点二 宋词和元曲
5.(2021·无锡期中)“(它)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的介入而趋于雅化。它小而狭,巧而新,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其主流以‘婉约’‘阴柔’为主,但也有‘豪放’一派。”该艺术形式是 ( C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解析】根据材料“婉约”“豪放”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等不同流派。
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秀淡雅。据此推断该词作者是 ( C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符合题干中宋词的特点;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排除;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杂剧作家,排除。
7.《中国诗词大会》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节目中提及的南宋词风豪放,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的杰出词人是 ( C )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解析】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迈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2021·扬州期中)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他”是 ( C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解析】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关汉卿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在明代以后被人们誉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代表作是《窦娥冤》。
知识点三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9.北宋司马光的史学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这部史学著作是 ( D )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资治通鉴》
【解析】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0.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B )
A.武王伐纣 B.秦灭六国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解析】《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武王伐纣”只在《史记》中有记载;“秦灭六国”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安史之乱”只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陈桥兵变”在两部著作中均无记载。
综合练
11.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D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汴京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D符合题意。
12.(2021·山西中考)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某年级某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B )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通过春节和中秋节的习俗活动,反映出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B符合题意。传统习俗的变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A;传统节日的起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13.(2021·广州模拟)《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的促进
D.科考功名的需要
【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影响,A符合题意。
素养提升
14.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荣。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商品交易和各类表演,热闹非凡。七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以“宋朝的都市和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看图说史】
材料一
(1)上述这组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特点: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活动二 读文析史】
材料二 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答:变化: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活动三 学史明智】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最主要且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并列举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答: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任选一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学形式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答: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民间娱乐的需要等。
【解析】第(1)题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宋朝蹴鞠铜镜”“宋朝傀儡戏铜镜”“《杂技戏孩图》(宋苏汉臣绘)”“娱乐场所勾栏瓦舍”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第(2)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第(3)题,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词作”并结合所学可知,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第(4)题,“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体现的是城市的繁荣;“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体现了商业的发展;“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体现了民间娱乐的需要;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娱乐文化生活的丰富推动了词的兴盛。
PAGE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核心必备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都市:北宋的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3)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兴盛起来。
(4)节日:宋朝时, 、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出现,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杰出词人有 、李清照、辛弃疾等。
(2)元曲。
①概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代表:元代杂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
(2)体例:是一部 通史巨著。
(3)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4)地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 ”。
【易错字】勾栏、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窦娥冤、资治通鉴
基础必练
知识点一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北宋开封城,想去最繁华的地方游玩,你会选择的地点是 ( )
A.大相国寺 B.开封府
C.西子湖畔 D.天波杨府
2.(2021·江西中考)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3.“汴京梁家瓦子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材料中的“瓦子”相当于现在的 ( )
A.娱乐场所 B.政府部门
C.贸易场所 D.运动场所
4.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述的节日应该是 ( )
A.元宵节 B.冬至
C.寒食节 D.春节
知识点二 宋词和元曲
5.(2021·无锡期中)“(它)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的介入而趋于雅化。它小而狭,巧而新,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其主流以‘婉约’‘阴柔’为主,但也有‘豪放’一派。”该艺术形式是 (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秀淡雅。据此推断该词作者是 (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7.《中国诗词大会》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节目中提及的南宋词风豪放,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的杰出词人是 ( )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8.(2021·扬州期中)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他”是 (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知识点三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9.北宋司马光的史学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这部史学著作是 ( )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资治通鉴》
10.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
A.武王伐纣 B.秦灭六国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综合练
11.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用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的发展带动娱乐活动兴盛
12.(2021·山西中考)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某年级某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13.(2021·广州模拟)《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的促进
D.科考功名的需要
素养提升
14.宋元时期,大都市景象繁荣。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商品交易和各类表演,热闹非凡。七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以“宋朝的都市和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看图说史】
材料一
(1)上述这组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二 读文析史】
材料二 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活动三 学史明智】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最主要且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并列举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学形式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PAGE